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百味]假洋博士忽悠成副社长
作者:丁一鹤 王严严

《人民文摘》 2007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耶鲁大学博士”沈镇林被任命为出版社副社长,并出版了98本专业书籍时,周围怀疑的目光渐渐凝聚。一封内部的举报信将司法机关引入了整个事件的调查。原来,标榜自己是“耶鲁大学高才生”的副社长沈镇林实际上只是一个高中毕业的偷渡客。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沈镇林还涉嫌利用非法手段侵占了出版社近59万余元组稿费。2006年11月15日,沈镇林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终审以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13年。
       偷渡赴美,成为耶鲁大学的清洁工
       1989年,浙江省海盐县19岁的农家子弟沈镇林高中毕业后,他不甘心像父辈那样当一辈子农民,就跟随当时汹涌的偷渡浪潮,被蛇头塞进一条小渔船的封闭船舱,跟几十个人蛇一起,历尽千难万险来到了美国。
       到达美国后他才发现,蛇头并没有把他送到纽约、旧金山等一些他向往的大城市,而是把他们扔到了美国康涅狄格州的黑文市。这个地方是他以前根本没有听说过的,当然,他也没有看到遍地黄金。
       不过,灰心的沈镇林很快在黑文市惊喜地发现了一个他熟悉的名字耶鲁大学。于是,沈镇林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耶鲁大学。因为沈镇林明白,如果在美国社会上闯荡,他的身份很容易被警察发现而被遣送回国,如果在相对封闭的大学里,就会安全得多。在当地中国人的推荐下,沈镇林成为耶鲁大学的清洁工,这一干就是10年。
       天资聪明的沈镇林很快顺利过了英语关之后,开始在耶鲁大学游刃有余地工作生活。沈镇林发现,耶鲁大学是开放式教学,很多课程都可以去旁听,于是,他开始在工作之余流连于各种讲座的课堂。
       在旁听了很多内容的课程之后,沈镇林对计算机课程尤为热衷。因为身处美国的沈镇林热衷于网络,他经常上网到国内的一些聊天室游荡,所以他需要了解更多的计算机知识。他希望自己能够有一技之长,将来无论在美国还是回国,自己懂一些专业知识,都是安身立命的本钱。
       在旁听的过程中,沈镇林终于发现了“商机”,耶鲁大学的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出版有各方面的专著。在美国,出版图书的稿酬是相当可观的,比起当清洁工来,又体面又赚钱。而在无所不有的网络上,下载各种文章和资料,实在是举手之劳。
       但这些仅仅是想法而已,在知识产权保护非常完备的美国,沈镇林还不至于敢拿别人的东西以人蛇的身份到出版社出书。但是,在他与国内一位出版社社长的聊天中,这种想法开始慢慢变成了现实。
       回国就职,两年当上副社长
       1999年年初,在沈镇林偷渡美国的整整第10个年头,他的人生开始了突然转机。因为沈镇林知道在美国靠出书骗钱不行,他想在中国试试运气,于是他开始通过网络与国内的一些出版社进行联系,并把自己的“书稿”投往各出版社。
       国内的出版社很快有了回应,在一次网络聊天时,沈镇林认识了时任某电子出版社社长的秦女士。在聊天时,英语已经相当流利的沈镇林在介绍自己的身份时,便自称是耶鲁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博士。秦女士一听来了兴趣,身为出版社的领导,她正为出版计算机方面的图书而发愁,沈镇林便自称已经有多篇学术文章在美国的主流学术媒体发表,目前正在撰写几部计算机方面的图书。
       为了证明自己确实具有相当的专业水平,沈镇林发给秦女士一些从网上下载后做过一些技术处理的学术文章,令秦女士佩服得五体投地。沈镇林还吹嘘说,他在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有很多老师和同学,都是计算机方面的专家,他可以邀请他们为出版社写书。当秦女士得知沈镇林已经在美国读了10年书,马上就要博士毕业时,立即把职位的绣球抛向了沈镇林,力邀沈镇林回国加盟出版社,并一再请求沈镇林一定带着自己的全部书稿回国。于是沈镇林顾不上像方鸿渐那样造一个假博士文凭,没有任何正式身份的沈镇林只好故伎重演偷渡回国了。
       当然,沈镇林回国的时候,他没有忘记搜集了很多文章,拼凑了几本所谓的专著。当然,这些专著外行人是看不出来的,即使是内行,也很难发现其中的破绽,因为沈镇林确信这本书的内容从来就没有在国内出现过。
       1999年5月,秦女士在北京见到了刚刚回国的沈镇林,立即设宴招待了这位“报效祖国”的“青年才俊”。海归博士回国到一家并不出名的出版社工作,对于秦女士这位伯乐而言,当然是喜不自禁。
       席间,秦女士并没有忘记要求看看沈镇林的护照和博士学位证书。但是,沈镇林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安全起见,我将护照放在了上海花旗银行的保险箱里。”
       为了掩盖自己,沈镇林立即拿出了自己的书稿。正为出版社缺乏计算机方面的稿件犯愁的秦女士,在看过沈镇林“从美国带回来的书稿”以后,像发现了千里马一样兴奋,立即拍板决定出版。当然,她再也没有顾得上追究沈镇林护照等身份证明不全的问题。
       1999年8月,回国创业的“耶鲁大学博士生”沈镇林应聘到该出版社,时年沈镇林29岁。
       耶路大学博士的名头给沈镇林添彩不少,他不但忽悠了秦女士,也把出版社的同事们唬住了。当他拼凑的书稿顺利出版之后,沈镇林发现仅仅靠自己“创作”不但赚不到更多的钱,也难以在出版社出人头地。于是,他开始煞有介事地频繁与“耶鲁大学的导师和师兄弟”联系,请他们惠赐大作,当然稿酬是非常优厚的。就这样,沈镇林在加盟该电子出版社之后的两年时间里,先后在出版社编辑出版图书98种,几乎创下了出版社之最,当然,这些图书也为出版社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到出版社不久,沈镇林便出任社长助理,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被任命为主管组稿的副社长。
       当然,这些图书其实是沈镇林从网络上扒下来拼凑而成的,而且,沈镇林虚构了图书的作者从出版社开出了巨额的稿酬装进自己的腰包。但是,整整两年下来竟然没有人发觉。
       2001年3月,到出版社工作不到两年的沈镇林被任命为副社长。
       同事举报,假洋鬼子现原形
       其实,沈镇林在出版社飞黄腾达意气风发的时候,出版社曾经有不少员工提醒过社长秦女士要注意沈镇林的身份,但此时的秦女士早已把沈镇林当作人才和心腹,根本听不进不同的意见了,后来干脆力排众议任命沈镇林当上了副社长。
       因为沈镇林所采用的稿件均未取得原著作权人的授权或认可,出版社还曾收到美国某公司指责其侵犯版权的律师函。但是,这依然没有引起秦女士等相关领导的足够重视。
       沈镇林的身份越来越受到同事们的怀疑,2002年5月,出版社内部人员向司法机关投递了揭发沈镇林虚假身份的举报信。
       经过司法机关的调查,沈镇林的真实身份被披露。
       侦查机关介入后吃惊地发现,原来沈镇林先后编辑出版的98种图书都是从互联网上侵权下载的学术著作。沈镇林签订虚假组稿合同,然后以向组稿人支付组稿费为由,从出版社支领转账支票后兑换成现金,并据为己有,这些项目总计下来,沈镇林利用职务便利,共侵占本单位公款共计人民币593430元。
       2006年11月15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贪污罪终审判处沈镇林有期徒刑13年。
       (郑 杉摘自《新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