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百味]570米井下上演的一幕“生死时速”
作者:周 蕾

《人民文摘》 2007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矿难,一个熟悉而让人心生恐惧的字眼。矿难带来了财产损失,也无情摧毁着一个个曾经幸福的家庭。
       在安徽皖北煤电集团卧龙矿就有这样一位普通矿工,他在一场煤与瓦斯突出的灾难中,临危不乱,引领着40名工友闯出生命险区,成功自救,走出了一条平安回家路。
       他叫马力。这位挽救了40条生命的矿工,成为今年安徽省惟一入选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部门组织评选的“感动中国十大矿工”前20名的人。
       2006年1月6日,马力和往常一样,在妻子“注意安全”的再三叮咛声中走出了家门。家,距离工作的卧龙矿只有几分钟的路程,可这时的他一定没有预料到:这一别,就险些再也没有迈进家门的机会了。
       那天,上中班的马力工作任务是负责井下101风联巷瓦斯检查与放炮。换上工作服,背起矿灯、自救器,带上安全帽。这些对于普通人来说很沉重的装备,对于他——一个已经在井下工作了20多年的人来说,早已经习惯了。工作点距地面570米,矿工们就乘坐着像建筑工地上的简易电梯似的罐笼上下井。
       570米的距离,两分钟就到了。来到101风联巷后,马力仔细地察看了迎头风筒、瓦斯和帮顶,一切正常。他又详细地询问了当班的瓦检放炮员:“有没有哑炮?”“炮后瓦斯大不大?”“架棚支护怎样?”进行“口对口与手拉手”式的交接班。接着测瓦斯、装药、联、拉放炮母线……一道道工序紧张而有序地进行,职工们也分头忙碌着。
       一切准备停当,放炮就要开始。马力再一次举起瓦斯检测仪检测瓦斯:迎头瓦斯浓度0.1%,回风流中瓦斯0.12%,没有任何异常征兆。于是,他发出了放炮的命令:“撤人、放炮”,在鼓足劲吹响三声放炮命令哨后,马力拧响了放炮器。
       就在这刹那间,异常的情况发生了。
       在“轰”一声正常的炮响结束后,爆破点又连续传来了两声沉闷的炮响。位于马力正对面的黑色风筒这时也剧烈地抖动起来,一股冲击波扑面而来。职业的敏感性让马力在瞬间意识到:不好,是煤与瓦斯突出了!
       马力迅速起身,“快撤……快跟着我向南翼轨道巷撤”,他朝着工友们大声喊道。在路过四队施工的巷道口时,马力当即命令四队的工友停止施工,撤离现场。看到有的工友慢腾腾的样子,马力急得快发疯了:“快!快!快!三队出事了!大家快跟着我跑啊!”不明所以的工友们都蒙了,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是下意识地跟着马力往前跑。当两名工友因为逃离的速度稍慢了一点而被冲击波的强大气流冲倒在地时,所有人这才真正意识到:出大事了。这时,马力的指挥成为了众人的主心骨,每个人都觉得:只有跟着马力跑才能逃离危险。
       待撤到新鲜风流处后,为防止灾害进一步升级和停风,马力迅速打开瓦斯自救系统闸阀。“大家趴下,把自救器打开戴上。”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他知道,瓦斯浓度小,会浮在棚顶上,如果大家站着戴自救器,是很危险的。虽然这个简单的自救方法大家都曾经在地面上演练过无数次,都能熟练掌握。可这会儿,生命正受到威胁的工友们一片慌乱。还有两名职工甚至还没有去掉自救器的塞子,就直接把口具塞入嘴中,憋闷得喘不过气来。“不要慌”,马力躬身上前快速地帮助他们佩戴好自救器。
       电已经被切断了,平日里机声隆隆喧闹的巷道,一下子变得静谧起来,带着风哨的压风声格外刺耳,时间好像停滞了。大家手足无措,每个人都紧张地注视着马力的一举一动。从他们的眼光中,马力看到了害怕和恐惧,也读懂了他们对自己的信赖。他明白:通过警报,地面上肯定已经知道井下发生了事故,但是这时候想从地面下来营救他们是不可能实现的。要想活命,惟一的出路就是自救,靠自己走出去。虽然这时马力的心里也没有底,可他不停地对自己说:“要镇定,一定不能乱了方寸。”他知道,这么多生命这时就维系在他一个人的身上了。现在矿下一片漆黑,如果大家走散,就没有几个人能活着回到地面了。
       约莫七八分钟过后,一些工友再也沉不住气了,焦躁地要跑。“不要慌,听我指挥,没有什么大问题”,马力沉着冷静的话语好象一针镇定剂,骚乱的队伍顿时安静了下来,大家的情绪也渐渐地平稳了。马力把大家集中在一起,开始按照避灾路线向主井口撤退。黑暗中,工人们在微弱的矿灯的照明下,摸索着前进。
       撤退途中,马力发现有两名工友因为开始时没有听从指挥,跑入迎风的巷道中,已经被瓦斯熏倒在地昏迷不醒了。两个人的脸上布满了厚厚的煤灰,根本无法辨认出是谁。其中一名工人,因瓦斯中毒比较严重,鲜血都从眼角流了出来。“危险!要赶紧抢救!”马力立即组织工友们将这两名工人拖到风筒处,用随身携带的钢锯条麻利地划开风筒,使新鲜风流直吹向他们面部,并实施挤压心脏等救助措施。
       终于,经过一番抢救的他们睁开了眼睛。马力又赶忙为他俩带上自救器。可是,苏醒过来的他们仍然无力行走。伤员的出现,让一股紧张急躁的气氛又重新笼罩着这个狭小的空间。此时此刻,谁都知道,早一秒钟脱离险区,就多一分安全保障。于是,工友们齐心协力,搀扶着伤员继续前行。
       经过40多分钟的努力,终于,大家在相互鼓励和帮助下,安全撤离到了主井口。
       “安全了!安全了!我们不会死了!”所有的人都激动不已。大家一窝蜂地都拥到罐笼口。罐笼的运输量有明确的规定:一次限乘12人。可求生的渴望和对这黑暗的矿井的恐惧,使工人们谁也不愿意在这个井下再多待一秒钟,大家都拼命地往里挤。
       “不要挤,不要挤!这趟坐不下就坐下一趟!危险!”马力努力地维持着秩序。“谁知道瓦斯什么时候就会到这里了,我不出去!”虽然人员已经超载,可谁也不愿意从罐笼里出来。
       小小的罐笼里挤进了近20人,没挤进去的工人们眼巴巴地看着罐笼缓缓地上升。上下一趟不过四分钟的时间,可这次,这四分钟的时间却让剩下的工人们饱尝了望眼欲穿的滋味。
       当马力送走了最后一批工人后,整个矿井里就只剩他一个人了。他在主井口前的岔道上等候着,生怕有遗漏的工人在这个岔道口迷失了方向。“下井多少人,就要安安全全地把他们全都带上去,一个都不能少。”,直到井上传来消息说人员都齐了时,他这才放心地上了罐笼。其实那会儿,因为瓦斯突出而引起的爆炸随时都可能发生。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回到地面后,这些从死神手里逃出来的男子汉们都情不自禁的抱头痛哭。事后,人们才知道,煤比预计中的突出了60米,而他们逃生的那条400米长的巷道内全都弥漫着煤灰和瓦斯。
       整个逃生过程就是一部真实的分秒必夺的“生死时速”。
       日前,马力同时被评选为第二届感动皖北先进事迹人物。一边是鲜花、掌声,另一边是日复一日地下井,他毫无怨言,仍然认真履行着一名普通瓦检放炮员的职责,马力说:“经历了这次事件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为了父母的关爱、爱人的守候、孩子的企盼,我要和我的工友们一起精心呵护着生命安全,共同筑起安全生产的钢铁长城。”
       (赵 丹摘自《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