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直面现实]涨价的文化属性问题
作者:沈善增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5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前些日子看到地铁票要涨价的消息,觉得很奇怪。现在有些部门,特别是带点垄断性质的部门(称企业实在是有点贬低了它们),要涨价的积极性之高、花样之多、频率之快、涨幅之大,已司空见惯,对此不需大惊小怪;奇怪的是涨价的理由。说是地铁现在车辆太少,客流量大大饱和,超载严重,所以要通过涨价的办法,来使乘客分流。这样的涨价理由,实在让人听不懂。
       地铁不是旅游景点,游客太多,可以用涨价的办法吓走一部分人,让囊中羞涩者、非公费旅游者望峰息兴、近水止步、见镇回头,虽是憾事,但你把旅游看成奢侈品而非必需品,心理慢慢自可平衡,日子也能过得下去。如果你坚持“牢骚太盛”,“断”的也是你自己的“肠”,不会成为社会问题。地铁则不同,它是必需品。出门上班、办事的人,乘不起地铁,他除了自力更生,靠两条腿走路,只能去乘地面交通工具。而当初就是因为地面交通太拥挤,才下大决心、花大价钱,投资搞地铁的。地铁搞成后,使地面交通稍有缓和。说稍有缓和,一是因为私家车增长速度还是太快,与国际接轨之心太切;二是因为地铁在高峰时段太挤,有些班次间隔时间太长,票价还太高,所以有些市民出门,在地铁和地面交通两可的情况下,还是选择了地面交通,使地铁缓解地面交通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但老百姓是通情达理的,对地铁的车辆少、班次长、拥挤度高、票价贵等,也都默默承受了。想不到地铁公司反倒以运能不足为理由来要求涨价。地铁超载,已经使其获得了暴利,还要涨价。使乘客望而生畏,这种倒分流,对谁有利?对乘客肯定没利,对改善上海城市交通状况肯定也没利,算来算去,只对地铁公司一家有利。地铁公司提出增加车辆、提高运能的种种困难,来支持它的涨价动议,即使这些理由完全成立,使乘客倒分流到地面交通,不是地铁公司有资格提的。地铁的天职,就是使乘客从地面交通分流到轨道交通。地铁公司对自己的任务估计不足,使目前的运能不堪重负,领导应该检讨,应该千方百计地抓紧时机改进。现在地铁公司领导竟然以自己的失职为理由来牟取暴利,我觉得至少是形式逻辑没学好。
       像地铁公司这样的大型企业领导,照理不该这么缺乏文化常识,连涨价也想不出一个通一点的理由。说到文化,我还想到了文化属性的问题。旅游景点以游客太多为由涨价,好像比地铁涨价说得通一点,其实一样不通。比如上海的周庄,进一个镇要收门票,可能是世界首创。镇是行政区划,里面是有居民的,进镇可以收门票,那么进某县、某市不是也可以收门票吗?进北京、进上海为什么不能收门票呢?你说你是古镇,里面有些古建筑,所以要收门票,请问中国大地上的古镇、有些古建筑的镇又有多少,或者说,找不到一个古建筑的镇仅有多少?中国的镇不是都可以收门票了吗?镇是这样,山也同理。黄山可以收门票,中国有哪座山不可以收门票?我从报上看到,西湖畔的公园,全部免费开放,反使杭州的旅游收入大增。我想从这个角度,向要涨价的周庄、黄山等管理部门领导提个醒,不要自己做塌牌子。后来有朋友告诉我,说周庄、黄山与杭州情况不同,周庄的游客不过夜,黄山的“面包团”太多,所以它们的门票只会升不会降。这就促使我考虑到涨价背后的文化属性问题。明说了,涨价就是“景区大门八字开,有兴没钱莫进来。”在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没钱的老百姓,只要有兴、愿意,还是可以登临任何一座名山大川,盘桓于任何一个城市乡镇,怎么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反而能堂而皇之地剥夺钱袋不丰的普通老百姓进入景区的权利?我说的是景区,不是景点。你拙政园收门票再高,在法理上还说得通,而因为苏州有拙政园等名园,所以进入苏州要收门票,这是违宪的;中国公民有在中国土地上自由通行、游览的权利,黄山不属黄山市政府所有,周庄也不属周庄镇政府所有,它们完全没有资格画地为牢,以黄山、周庄的名义来卖门票,更何况涨价。而作为一级政府与景区管理机构的中共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以厌弃广大百姓游客作为他们考虑问题、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就是一个关系到党性的原则问题。所以,涨价背后有个逻辑、法理问题,逻辑、法理问题背后有个文化问题,文化问题背后有个属性问题。可能有人看了我这篇文章,认为我是小题大做,上纲上线,多管闲事,而我但愿自己只是杞人忧天。
        [陈文涛荐自《检察风云》200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