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都市]一个商人和一场灾难
作者:李 亮

《人民文摘》 2006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同样是人员伤亡,同样是财产损失,但福寿螺有害物种入侵而引发的灾难,相对于地震、海啸、矿难、空难来说,因为是一个渐变而不是突发的过程,使人们忽视了这种灾难的潜在危险。但也正是这种忽视,人类由此付出了同样惨重的代价——
       外来之祸
       饭馆内,一位体型发福的中年男士,从一只硕大的福寿螺内挑出了螺肉,他入口前欣赏了一下这块儿肥美的螺肉,它还滴着汁,飘着诱人的香味。在北京广安门附近著名餐厅“麻辣诱惑”店内,这样的福寿螺食客还有至少10桌,一天至少能消费掉1100份福寿螺。如果按每份10只螺来算的话,每天有1万多只福寿螺在这家连锁餐厅被吃掉。不过相对于每天福寿螺啃食的水稻来说,却少得可怜。
       原本应该安安静静躺在南美亚马逊河的河水里,如今却在中国“兴风作浪”的福寿螺是典型的生物入侵者。作为外来有害生物的一员,它们的侵略不张旗鼓,却让中国蒙受了巨大的危害。福寿螺,又名大瓶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流域。它是如何飘洋过海来到中国的?
       上世纪70年代末期,一种比普通田螺大数倍的螺进入台湾,携带者是一个做着“发财梦”的商人。至于“福寿螺”名字的来历,已经无从考证,但是中文“福寿”是一个褒义词,带它回台湾的商人无疑是希望它能为自己增福增寿。也许是拜这个“名字”所赐,福寿螺在中国开始了它的“福寿之路”。
       台湾当地的一些学者在忆起福寿螺的到来时,多把这位商人形容为“一位短视近利的商人,一个错误的认知,将肉质松软的福寿螺,当成有经济价值的金宝螺自南美洲的阿根廷引进台湾,想在台湾养殖,圆他的发财梦”。
       “当时很多人慕名抢购,一个母螺曾叫价800元。我公公曾获赠两个螺,当成至宝似地特地用锡锅装着,由嘉义带到台北来让刚满一周岁的女儿见识这超大的‘黑田螺’。想发财的哥哥,也从台南带回数个,投入家中屋后干净无污染的池塘里。有太多人都因不同的动机,跟福寿螺结上缘,以至于福寿螺在台湾各地迅速繁殖开来。”一位台湾人回忆。
       由于福寿螺口味不佳,没有得到预期的市场反应,甚至出现了滞销。那些养殖户纷纷将福寿螺抛进水沟、池塘。灾难由此一发而不可收。1982年的一份记录记载,自那年起,台湾当局正式开始了和福寿螺的战争,台湾高屏地区的水稻遭至螺灾,受害面积达4000公顷。直到现在,据台湾农业单位的统计,目前台湾除高山水源之外,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福寿螺,分布之多让人瞠目结舌。
       但是在1982年台湾掀起与福寿螺战争之前,一名巴西籍华人在1981年时,却把福寿螺引入了广东,作为特种经济作物养殖。1984年后,福寿螺已在广东、广西、福建、四川等地广为养殖。同样由于味道不好,它被抛弃到了野外。
       一场灾难同样在中国大陆发生。但是,时隔几年之后,福寿螺再一次被摆上餐桌。缘何曾被食客拒绝的福寿螺又能重返餐桌?一位在农科院动物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说:“几年之后,福寿螺已经在当地泛滥成灾,疯狂破坏农作物,在农民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能抓来吃。”
       据记者调查,福寿螺再次“变废为宝”,也是由于一次偶然。四川有一位开饭店的老板,看着四处泛滥的福寿螺,出于职业本能,他开始想:能不能把福寿螺做成美食?随后,他开始研究福寿螺的各种做法,最终他做出了一道名菜——麻辣福寿螺,随即这道菜开始席卷全国。一股福寿螺养殖热又开始掀起。
       而为什么偏偏是麻辣福寿螺,不是清蒸、水煮?在农业部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万方浩的眼里,这恰恰是福寿螺肉质不好的佐证。他说:“本身它(福寿螺)的品质不是太好,而通过麻辣,大家吃的是那种味,而不是吃那种蛋白质。”
       与此同时,野外的福寿螺仍然在以高速繁殖。这时,由于中国南部地区以水稻种植业为主,给福寿螺的泛滥提供了条件,造成它们普遍比那些南美同种的螺类块头儿大。
       如同其它外来生物一样,福寿螺初始的目的很“单纯”,在水塘里被人们养殖。一旦当他们适应了周围的环境,并且繁衍至一定规模,才会表现出惊人的“攻击力”。这种“悄无声息”的攻击令人恐惧,甚至威胁到其他生物和人类的生存。
       “福寿”之灾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看似“慢吞吞”的福寿螺入侵欲望却相当强烈,其食量惊人,且“来者不拒”,能破坏粮食作物、蔬菜和水生农作物的生长,并且迅速侵占了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浙江、上海、江苏等地。
       福寿螺孵化后稍长即开始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1只雌螺经1年两代能繁殖幼螺32.5万余只,同时一只福寿螺身上甚至寄生有6000条致病幼虫。
       北京“福寿螺事件”并非个案,早在北京之前,南方等地就因福寿螺造成水稻的大幅度减产,并且致使大批人患病。
       在浙江省乐清市雁湖乡的稻田里,经常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福寿螺,其产下的粉红色的卵在水稻的根部随处可见。据当地村民估计,1平方米的稻田里至少生长着5至7只福寿螺,给农作物造成极大的危害。让当地农民为难的是,喷洒农药杀螺不但效果不好,还会污染水质,如果不用化学药剂,又会让灾情得不到控制。于是,福寿螺疯狂地繁殖着。
       “外来生物带来的灾害不是突发性的,它们都有一定的潜伏期,像植物,它们有可能蛰伏5年、20年,甚至更长,碰到适宜的环境就会爆发。往往在人类感觉不到时,它们已经防不胜防。”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桑卫国说。外来生物入侵是一种潜在的威胁,由福寿螺引起的疾病早在9年前就在温州出现过,直至今天的北京“福寿螺事件”,期间各地又不断出现这种病例。为什么这种错误会一再出现?
       防治不力
       据农业部统计,到去年,已有400多种外来物种“全面”入侵我国。由于中国自然条件的丰富性,几乎任何外来生物都能立足,这就造成我国目前外来生物入侵现状令人担忧。
       2001年5月7日,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在一份报告中警告说,入侵物种可能威胁当地动植物的生存,导致庄稼减产、使海水和淡水生态系统退化。报告列出了100种入侵性最强的外来生物,在中国就拥有50种,其中11种主要外来生物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70亿元。近10年来,新入侵中国的外来生物至少有20余种,平均每年新增约2种。
       据悉,目前我国现有的涉及外来生物入侵的法律、法规及条例有18部。但有法律界学者提出:尽管这些法规都涉及到了对外来物种管理的具体条文,但由于这些法律法规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处理问题时,反而会因为多部法律之间的交叉,导致对外来入侵生物防治的不力。
       (徐 欣摘自《法制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