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都市]一次性用品调查:黑洞有多深?
作者:刘国荣

《人民文摘》 2006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据统计,北京市现在每年扔掉的塑料袋有23亿个,总重达1.87万吨。北京每年扔掉的塑料餐具有2.2亿个,总共有1320吨。有人估计,全国每年使用“一次性”塑胶泡沫餐具消耗的社会财富就达数亿元。
       一次性用品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
       巨大浪费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次性的用品似乎越来越多:一次性纸巾、一次性木筷、一次性牙刷、一次性水杯、一次性拖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就连一些文艺演出、影视剧拍摄使用的服装、道具、布景等等也不乏一次性的——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一次性用品充斥生活的时代。
       在农贸市场上你不难发现:每个小贩在卖东西时都会送给买主一个塑料袋;在一些快餐店、旅游景区附近,都会有大量遗弃的快餐盒、快餐碗、快餐盘、快餐碟。当然还会有一次性筷子、水杯、餐巾。
       商场的“一次性”用品也比比皆是:保鲜膜、保鲜袋、保鲜盒、包装袋、手提袋……走进许多人家的厨房、卫生间,也会发现各式各样的一次性用品。
       如果稍微留意就会发现,我们正被一次性用品严严实实地包裹着。
       千万不要小看一次性用品带来的危害。一次性纸巾的成分通常为“100%原生木浆”或“100%天然木浆”。统计资料表明,生产一吨纸一般要17棵10年生大树。全国每年仅用于生产一次性纸巾所耗木材恐怕就是个天文数字。
       卫生隐患
       生活中,人们已经习惯使用一次性用品,认为其方便卫生。但事实上,一次性用品并非如同人们想象中那么卫生,而是存在不可小视的安全隐患,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消费者警示显示:一根不卫生的牙签含有细菌竟达到上万个。中消协指出,有的牙签外包装上标注“高级牙签”、“高温消毒”等字样,但大多是“三无”产品,既无卫生许可证号,牙签包装和消毒也未达到要求。据专家介绍,牙签是直接入口的用具,如使用卫生不合格的三无牙签或把牙签随便放在桌上或盘子里任人抓取,很容易附上乙肝、结核等病毒,传染给消费者。
       在北京市鼓楼一带,沿街摆卖的快餐店,全都是用一次性塑料餐盒盛装热气腾腾的食物,笔者凑近前就可以闻到一股“塑料味”。一位来自湖北的打工者告诉笔者,这里的盒饭只要3~5元,我们打工的只图吃得饱就行,哪里敢奢求“环保”。
       据专家介绍,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发泡剂,它能够破坏大气臭氧层。人们在使用这些餐具的过程中,一旦温度达到65℃以上,有害物质就可能渗入食品里,对人体造成损害;使用后丢弃,如果将其燃烧,会产生致癌物质二恶英;入土掩埋则要100多年左右才能降解,对土壤、大气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让我们再来看一份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台的《一次性餐饮具、食品包装袋/膜产品情况汇报》。这份报告透露:2002年对一次性餐饮具进行的国家监督抽查,抽样合格率为52%;2004年北京市工商局联合北京环保餐具联合组织对北京市市场进行的抽查,抽样合格率为40%。
       然而,即使是合格的一次性塑料饭盒中,除了聚丙烯含量占70%以上,其余为填充剂,但一些厂家在产品中添加的碳酸钙、滑石粉、石蜡等填充料超过50%,这些物质遇热后与食物中的水、醋、油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钙,人一旦长期摄入超标的碳酸钙,就会出现消化不良、胆结石、肝系统病变,甚至致癌。
       路在何方
       减少或禁止使用一次性用品在不少国家已成为现实。作为治理塑料废物污染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部分城市也发布了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的规定。但生活中,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却不见减少,对它的治理也是骑虎难下。
       有关人士认为,“一次性”用品使用完就扔,不应成为时尚。实现科学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要从自我做起。只有大家都自觉地少使用或不使用“一次性”用品,生产厂家才会减少乃至停止“一次性”商品的生产。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应该采取得力措施限制“一次性”用品的生产。其实,这件事做起来并不复杂,也没有多大难度,只要我们背包带兜去购物,就可以不用塑料袋;只要随身带个手帕,就可以不用餐巾纸、吸水纸……
       (陈 舒摘自《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