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新知]神童悲剧
作者:郭德才

《人民文摘》 2006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美国有一个名叫布兰顿的“ 神童”,他一岁半的时候就开始认字读书,3 岁时学弹钢琴,同时读完了小学一年级;6 岁时他上了中学,11 岁的时候读大学。测试发现,他的智商高达178。还有更厉害的天才,美国盐湖城的金·皮克在历史、文学、记忆、音乐、速算等15 个不同领域都有着超乎常人的天赋。据报道,皮克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他能记住一本厚厚的电话簿中所有人的电话号码,还可以一字不差地背诵9000 本书的全部内容。根据科学家测算,他的记忆智商达到了220 以上。
       真是令人羡慕!然而,布兰顿还没有完成自己的大学学业,就在自己的家中举枪自杀了。而金·皮克在不显露自己才华的时候,简直是个“弱智”,连穿衣服这样简单的生活料理都不会做,更不用说与其他人正常交往了。1988 年荣获奥斯卡奖的电影《雨人》,其中的主人公原型就来自金·皮克。
       我国也有神童的事例,而很多神童的命运也并不美好。我国1978 年曾出过一个家喻户晓的“神童”宁铂,两岁半就能背诵几十首诗词,4 岁时学会认400 多个汉字,13 岁就进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为大学生。然而他却无法和社会、他人沟通,屡次单独出走,最终丢掉了大学讲师的职位,出家为僧。
       出生于湖南湘潭的魏永康也是一个真正的神童,2 岁时就掌握了1000 多个汉字,4 岁念书,13岁考上湘潭大学物理系,17 岁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研究生。然而,就是这个创造了无数神话的神童却在2003 年从中科院肄业回到了老家。魏永康退学的原因很简单:他自己无法一个人去面对社会。还有一些类似的“神童”,在少年时才华横溢,长大后却在精神上表现异常,把自己关起来不与外界接触,甚至最终选择自杀。
       如果我们从医学角度考察神童悲剧的内在原因就会发现,对于神童悲剧的一个更科学的解释是:他们都是自闭症患者。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脑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
       英国研究人员最近对历史上的名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发现很多名人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自闭症症状。比如牛顿,他在科学领域取得了惊人成就,但在生活中他却是个孤独的怪人,一辈子单身,朋友屈指可数,对人冷漠,而且牛顿的脾气也很怪异,即使面对空无一人的教室,他也能滔滔不绝讲个不停。另一位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日常生活中也很难与人融洽相处。他两岁半时还不会说话,5岁时因脾气狂躁而吓跑了家庭教师,7岁前像着魔般地反复絮语,成为讲师后说话还含糊不清。
       如果说牛顿和爱因斯坦只是有一些轻度的症状,那么另一些天才则饱受自闭症的折磨,甚至精神崩溃,选择自杀。比如:画家凡·高,哲学家尼采,作家海明威、三毛,等等。从他们性格内向、孤僻、固执等症状分析,他们都是严重的自闭症患者。也许是这种脑部疾病激发了他们创作的潜能,使他们具有了普通人所不具有的才华,但是最终疾病也让他们走上了绝路,令人痛心和惋惜。
       自闭症是一种慢性的、退化性的终身脑部疾病,就目前的医学水平来讲,医生对这种病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根治方法。难道神童的命运必将如此黯淡吗?并非如此。很多神童在幼儿期的行为并不怪异,他们的行为是逐渐显露的。如果能在症状出现的早期就发现,并坚持科学的干预治疗,这些患自闭症的神童还是能够获得一定的沟通能力的,完全可以生活自理,并成功地走向社会。在国外,很多自闭症患者经过治疗后都能从事一些基础性工作,如门卫、货架整理员等,而且个个都是称职的好员工。
       所以,当我们面对神童表现出的神奇和怪异时,不要被这些表面现象所蒙蔽,要从医学上分析他们行为的怪异是否由自闭症引起。一般来说,自闭症的最佳治疗期在2到12岁,治疗后的患者仍然会有轻重不同的情感冷漠、行为怪异的毛病,但已无大碍。
       神童不是“神”,也不是“怪”,他们在生病的时候与普通人一样,也需要关怀和治疗。在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上,他们并不比普通人走得轻松。
       (高晓侥摘自《大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