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人物]李开复找到内心深处的“天才”
作者:游常山

《人民文摘》 2006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2005年7月19日,前任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跳槽到微软最大的对手——Google,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
       这位在台北出生、长大到12岁才留美的杰出科技界高阶主管,任何异动都动见观瞻,原因是他曾带领微软大中华公司,打入中国市场。
       44岁的李开复,在台北读完小学,就被留学美国的大哥,带到新大陆当小留学生。他在大陆拓展微软业务时,有一句名言说:“其实我没有什么天才。”这话追溯自他踏上美洲大陆的那一年(1973年),他因为在美国南方的田纳西州乡下学校里,被老师和同学们当作“数学天才”。但也正是在这一年,他内心了然,开始相信“自己其实没有什么天才”。
       后来,他更发现,很多天才其实一生不快乐。原因是,他们对生命没有热情。
       天才不能改变人生。人生的志趣、心中的热情、反复辩证后的生涯目标,能够年复一年引发一阵阵的内心的声音,其实才是引导人生方向的关键。
       他在美国田纳西州的一所天主教学校读初中一年级时,有一天上数学课,老师提问:“把七分之一换算成小数点,是多少?”
       李开复立即高高举起手来,朗声答道:“0.142857142857……”
       所有同学都把眼睛张大了。老师惊叹不已,说在自己的学生中出了一个“天才”。
       李开复成年后反思,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天才”,等着有一天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天才”这两个字其实是个陷阱,多少人误入其中。它让很多人过高地估计自己,还让更多的人过低地估计自己。人们常常认为一些人之所以杰出,是因为他们拥有超越常人的天赋,其实那是不了解杰出人物从小到大都在做着和普通人一样的事情,只是因为他们遇到了一些普通人没有遇到的契机。
       李开复发现美国的教育就是围绕着问题展开的,但在那时候他还不明白这些,只是觉得有了一种全新的感觉:“如果给一个孩子很多不同的东西,去刺激他,总会发生影响。我觉得脑子渐渐地离开了背诵知识的轨道,整天拚命想自己要说什么话、提什么问题。”
       李开复一生对学问的热情就是在那时候发现。
       心中的热情、反复辩证后的生涯目标,成就他一生对信息科技的热情,就是一生支持他攀爬到微软全球副总裁以及Google中国区总裁的内心鼓声。
       (张 璇摘自《30》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