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看点]这个时代的感动
作者:吴志翔

《人民文摘》 2005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现在好像是一个动不动就“感动”的年代。在今天似乎席卷天下的感动中,其内涵丰富却又难免歧义丛生,因为它们往往是大众传媒文化发射的“催泪弹”。有人生产感动,有人则期待着消费那种被感动的快感。因此,面对被策划出来的、大批量生产的快餐化“伪感动”洪流,令人不得不心存几分警觉。
       感动不是怜悯,不是同情,不是伤感,不是自恋,不是媚俗,不是表演。感动是真情的涌动,是灵魂的自我审视,是设防的精神要找到共鸣,是蓄积的心理能量在寻觅释放的路径,是被冷落得太久的良知在期待着重见天日。大病初愈的人,可以为春天的鲜花而感动;身处绝境的人,可以为峭壁上的一棵小草而感动;消除误会的人,可以为亲人默默的呵护和付出而感动;穿越了漫长的黑暗甬道的人,可以为久违的第一缕阳光而感动……即使再平庸的人,也可以为那些我们并不具有的至善和大美而感动。所有能唤起我们感动的东西,都寄寓着生命所能达到的高度和强度,代表着这个纷扰的凡俗世界中依然存留的希望。
       在“丛林法则”大行其道的环境里,感动是一桩奢侈的事情,那里衍生的角斗,是斗智,是谁比谁更狠、更冷漠,是谁比谁更酷、更绷得住。但是社会永远都不应该成为那样的丛林。正如善良并非软弱的同义词,纵情的感动也不是生命力萎靡的表现。感动本身是精神之树依然健康壮硕、生命之水仍然奔涌澎湃的见证。如果我们还会感动,那是因为我们感动的机能还没有坏死,我们心里还存有对于爱、对于善、对于美的渴望。
       虽然它的背景里会有一抹苦难的灰色,感动的后面常常拖着牺牲的背影。经历这样的感动,体验到的绝不是廉价的快感,更不是什么幸福的战栗,而是一种难言的苦涩和疼痛。感动的积极意义就在于此:经由感动,我们看到了绝望中的希望,感受到了存在的勇气,聆听到了良知的召唤,并且获得了行动和改善的力量。
       在感动的热泪里,我们保全了人世间关于善良和美好的最后约定。
       (李 萌摘自《中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