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热话题]NEET:逃避长大的一代
作者:孙 冉

《人民文摘》 2005年 第0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NEET”发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英国,是“Not in Education,Employment or Trainning”的缩写,指既没有正式工作,也没有在学校里上学,更没有去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必须依靠家人为生的青年人。这个群体一般指年龄在15岁到34岁,未婚,依靠父母或者伴侣谋生的人。
        中国NEET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纯粹寄生虫型失业,依赖父母生存,不愿意辛苦谋生;一类是被迫失业型,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就业障碍,比如学历低的人没有就业优势,学历高的人高不成低不就,而许多人在择业失败后,选择了继续升学暂缓压力;还有一类是新出现的非传统型失业型,他们或者选择追逐梦想,但因为其就业理想与现实不匹配而造成失业,有些女性干脆选择做全职太太,或者自行创业,完全摒弃“上班”这种生存方式。
        中国NEET数量到底有多少?目前还没有做过官方统计。不过,近年来,随着一大批毕业后就失业的大学生加入了NEET行列,使得中国NEET的层次复杂起来,其中也不乏高学历者。西安女孩高岩念完银行与金融专业硕士后,选择应征的都是大机构,比如东亚银行、马士机物流,结果,均被对方告知无工作经验,不予录取,她不得不去应征低层职位,又被嫌学历太高。靠着父母的资助晃荡了一年,实在没有出路,去年只好去英国念第二个硕士,学运动休闲管理。谈及依靠工薪阶层的父母筹措的50万学费,高岩用“一想起来就流汗”来形容。
        劳动科学研究所社会学博士李天国对此现象解释说,中国职业教育的内容和科目设置不适合劳动力市场,没有以就业为导向,导致学生在从学校到就业过渡的历程当中出现断层。而缺乏职业技能,就很有可能沦为NEET一族。
        另一方面,NEET的出现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过去大学生毕业后必须马上工作,因为家里无法再供养下去了。现在很多家庭不再简单地为温饱而工作,生存显得不那么紧迫。而有一些年轻人不工作是为了获得一种更好的发展,谋得更好的职业,可以看作是一种物质条件宽裕后的多元化选择。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NEET大都为独生一代。他们中有许多人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也没有能力去做,就业更容易受挫。舍不得让其受苦的父母为已经成人的孩子遮起了阴凉,但也挡住了其成长的阳光。
        不论是哪一种NEET,其直接后果便是“长大不成人”。即使是家境好,父母养得起,但不劳而获,挥霍父母的钱财,还是一种病态的生活,必然会影响到很多人。因为这样的NEET虽然不劳动,但会有很多交往,还会有后代,这种影响将会是滚雪球式的循环。有些青年人或许还会效仿他们。有的NEET到了30岁还处于儿童的状态,什么都不敢做:晚上出门害怕,见生人害怕,谈恋爱也害怕。
        劳动科学研究所社会学博士李天国说,工作是一个人融入社会的契机,NEET不利于一个人建立社会人格。但NEET族重返社会也困难重重。专家认为NEET的就业竞争力大打折扣,如果是知识技能型的工作,同样的情况下,宁肯收录应届毕业生而非NEET族,因为前者的专业知识结构最新,而NEET已经中断。即使是纯体力劳动,也是要吃青春饭的,而NEET正在丧失的,就是年轻的资源。
        专家对NEET的忠告是,28岁以下的年轻人,正值技能与岗位不匹配,职业供求关系不平衡时期,无论是在就业的高峰期还是低谷期,他们都将是被排挤的对象,“声嘶力竭地角逐,仍然是这个阶段的年轻人必须面对的冷酷现实。”
       (苏 英摘自《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