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扫描]作家声音
作者:佚名
《文学教育》 2008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铁凝认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不冲突
近年,随着网络社区兴起,网络文学得到了迅猛发展,很多年轻人通过互联网参与,关注网络文学,那么网络文学是否会对传统文学产生冲击呢?对此,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表示:“网络文学颠覆了传统写作的话语霸权。网络文学的兴起,使有写作欲望的人心态更自由、更平等,它的匿名性也使写作的人和愿写作的人的情感、心境更放松。在这样一种情感的支配下,他们流淌出在书面写作很难看到的、一些非常鲜活的语言。这些语言有时也能震撼我这样的传统意义上的纸面写作者。”铁凝认为,网络文学的兴起给中国人的生活带来了非常丰富的变化,丰富了中国人的生活,也使文学变得是多元、共生的存在了,这是势不可当的趋势,而且今后的影响还会更大。(舒坦摘编)
●朱苏进说《朱元璋》让他“恨爱两难”
一部《康熙王朝》,成为国产历史正剧的典范之作,以军旅题材小说“起家”的朱苏进随之巩固了自己作为编剧的“江湖地位”。之后,他创作了《江山风雨情》、《郑和》等一系列剧本,笔笔皆是历史风流人物。近日,历时三年编剧完成的电视剧《朱元璋》的热播,再度让朱苏进走进人们的视野。 而朱苏进却说,《朱元璋》的创作让他对这个人物“恨爱两难”,他努力说服自己,“如果找不到可敬可爱之处,不是那帝王太丑陋,而是我太无能!”从《鸦片战争》开始,朱苏进走向职业编剧之路。他认为:“一个文化人应当追求的,是个人的心灵与大众心灵的沟通。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表达自己所热爱的东西,创作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而不是被商业市场所左右,跟风不是一个文化人的态度。”(舒坦摘编)
●路内就《少年巴比伦》回复“北大评刊”
路内的长篇小说《少年巴比伦》在《收获》发表后,“北大评刊”的晓南发表了批评文章,文中说:“最莫名其妙的是路内的长篇小说《少年巴比伦》。一个刚满30就自称老了的男人回忆自己20岁左右的光景,文艺腔十足的感伤和粗俗的调侃交织在一起,故作真诚的背后散漫着自恋和撒娇,显出小题大做的无聊。整个小说没有多少故事情节,无非是主人公在化工厂或惹事生非或无所事事,却被作者拉拉扯扯成一个长篇。终其全篇,也不知作者题目的用意,即使在名为《巴比伦》的尾声之中也未见出交代。或许作者想以陷落的古文明废墟巴比伦城作为逝去的青春的隐喻?然而,他笔下的那个无聊透顶的青春实在无法和巴比伦曾经的辉煌相比。匪夷所思的是,这样一个在思想上、艺术上都不成熟的作品却登上了《收获》五十周年庆典的献礼台,实在让人怀疑《收获》是否还能稳踞纯文学期刊的头把交椅?”路内回复晓南说:“首先我很惭愧,给《收获》丢人了。我不知道北大在文学界有着什么样的地位,我不在这圈子里。这篇评论对《少巴》的轻蔑让我觉得,有必要回应一下晓南和北评。你们说,终其全篇也不知道题目的用意。巴比伦的含义很丰富,它远不是像你想的那样,仅仅代表一个失落的文明古国。我之所以没有去诠释它,是因为它不需要诠释,我又不是写儿童寓言的。我怀疑‘少年’这个概念晓南也没搞清楚,但他没问。晓南说‘一个刚满30岁就自称老了的男人’,这里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是,把作者和叙述人搞混淆了。他把一部小说误读成了路内的自传。我觉得吧,读小说也是要有点技巧的,尤其是搞评论的,这里关乎到一个人的阅读天赋和阅读经验,如果这两个都不能到位,那还是不要用这么轻蔑的口气来谈论作品。我倒很想问问晓南:什么样的青春是不无聊的?对不起,你说的什么巴比伦的辉煌,不管从哪个意义上解释巴比伦,都说明你不了解巴比伦。至于说‘没有多少故事情节’,我也很抱歉,我要用什么样的故事来打动你呢?也许你们的北大评刊里应该再加上《故事会》这样的杂志。如果一个评论家的阅读智商低下,那么我的回应也不会高明到哪里去,这也没办法了。何谓撒娇?何谓自恋?何谓无聊?如果一个叙述人对你说:‘此刻我正在撒娇,正在自恋,正在无聊。’难道评论家就真的天真到以为他就是如此的?我觉得这都已经是低于平均智商了,你不应该读小说。”(闻雪摘编)
●郜元宝认为要警惕文化奴役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评论家郜元宝近日在媒体发文称,今日中国之大,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非因民族危机,而是各种以文化、学术为名的哄闹,让有志读书者不得安宁。在他看来,匮乏时代“我要读书”的诉求,已变成文化泛滥时代“你必须读书”的绝对命令。“我要文化”的主动愿望已变成“你必须拥有文化”的外在规训。表面上读书做学问蔚然成风,其实抱着电视收看文化节目的现象,跟着排行榜导购看书,乃是货真价实的文化奴役:被人为制造的应景文化、快餐文化所奴役,丧失了以有益于知识增长的方式对待知识的权利。(舒坦摘编)
●《上海文学发展报告》质疑“80后”写手
上海是“80后”写手的重镇,如韩寒、郭敬明等“80后”旗帜人物,就长期生活在上海。也因此,上海社科院文学所对他们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分析。在文学所的研究员们看来,1990年代末是“80后”的黄金年代,每年都有大量作品出现,以至于没有人会怀疑他们将成为文坛的一支新生的力量。可是情况在最近几年变得不妙起来。叶辛主编的《上海文学发展报告(2007-2008)》援引文学所统计的数据说,近年“80后”写手的作品逐年下降,到了2006年,在“80后”中能够继续推出新作的不足10人,而这种颓势去年至今也没有任何的改观。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在10年后,“80后”正在遭遇一场严重的原创力匮乏的危机。这份《报告》毫不客气地指出:“‘80后’存在抄袭现象,写作中故事与人物也多有重复。他们的作品反复纠缠于‘校园’、‘早恋’、‘玄幻’等话题。”如果说当年韩寒写《三重门》,郭敬明写《幻城》那会儿,读者还对“80后”耳目一新的话,那么10年后的今天,读者对此早已经厌倦。(舒坦摘编)
●金庸《鹿鼎记》将首次登上话剧舞台
据上海作家网站称,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已从金庸处获得《鹿鼎记》的话剧改编权,该剧将于12月18日至1月10日上演于话剧艺术中心,目前已开始售票。制作负责人称,尽管编导、演员这些主创人员尚未确定,但根据金庸的要求,该剧绝对不会恶搞。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小说《鹿鼎记》已多次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甚至还有电脑游戏,但舞台剧版权,尚是金庸首次出售。之前,香港地区与台湾地区曾分别排过话剧版《鹿鼎记》和《阿珂》,但前者属于社区戏剧,不在商业演出范畴之内;后者则并无金庸的版权认可。除了《鹿鼎记》,金庸的其它作品也未曾正式亮相过话剧舞台。制作人还表示:“《鹿鼎记》中有几条主线,比如七个老婆、《四十二章经》、官场厚黑学等,我们将分别根据几条主线改编成独立的故事,然后制作成系列话剧,后面的系列故事推出时间视第一部的效果再定。”(舒坦摘编)
●《生死疲劳》获长篇小说“红楼梦奖”
由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主办的第二届“红楼梦奖”揭晓,内地作家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摘得这项桂冠。“红楼梦奖”旨在奖励世界各地出版成书的杰出华文长篇小说作品,借以提升华文长篇小说创作水平。该奖两年一评,奖金30万港元,是目前单本中文小说奖金最高的奖项。据悉,本届入围作品还有朱天文的《巫言》、张炜的《刺猬歌》、曹乃谦的《到黑夜想你没办法》、董启章的《时间繁史·哑瓷之光》、王安忆的《启蒙时代》以及铁凝的《笨花》。(舒坦摘编)
●《龙图腾》获得“霍尔拜恩奖”
首届“霍尔拜恩奇幻文学奖”发奖暨德文版签约仪式,日前在第十五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举行。23岁的中国广东作家崔岸儿凭借《龙图腾》在373部投稿中脱颖而出,摘得这一奇幻文学奖项。近年来,中国出版“走出去”一直深受重视,本届图书博览会上,首届“霍尔拜恩奇幻文学奖”就得到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的支持。沃尔夫冈·霍尔拜恩亲临图博会现场,向获奖者崔岸儿颁发了5000欧元的奖金,同时与崔岸儿签署了《龙图腾》德文版及其他外文版的出版合同。本书的德文版将于明年由卡尔·于伯罗特出版社出版,崔岸儿还将应邀出席明年的法兰克福书展。霍尔拜恩是当今德语奇幻文学的泰斗,迄今已出版了100多部小说。(舒坦摘编)
●余秋雨老宅将成文物保护单位
余秋雨在浙江慈溪市桥头镇的老宅将成为当地的一个著名景点。据桥头镇文化站介绍,经过他们艰苦的修缮,目前余秋雨老宅内的陈设已经完全恢复了余秋雨小时候的样子,而文化站正在努力,争取在最近,让这幢老宅成为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桥头镇文化站站长余孟友以与余秋雨是本家为荣,最近,他最乐意做的事情,就是去镇头那幢2层7间房的老宅转转。那是余秋雨少年时生活的地方,现在已成为当地最著名的一个文化景点。余秋雨是读完小学后离开桥头镇来上海的。他的童年就是在这幢老宅的西厢房度过的。几年前余秋雨回乡,将早已易主的童年旧居重新买下,并转赠给了当地政府,政府如获至宝,当即决定要好好地保护修缮。余秋雨原来所住的西厢房如今已被装饰如旧。“一切都是按照余老师散文里对老宅的回忆来进行布置的。”余孟友说,每天游客虽然不多,但层次都很高。当然也有专家指出,目前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名人旧居,名人大多已不在世,而且名人的历史地位早已奠定。余秋雨老宅目前是否够条件成为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待商榷。余秋雨私人秘书金克林表示,余秋雨的家乡观念很强,他非常想念故乡,不仅在文章里多次写到,还曾多次回故乡探访。余秋雨现在对此事还不方便进行相关评论。(舒坦摘编)
●赵玫散文集《她说她有她的追求》问世
作家赵玫的最新散文新著《她说她有她的追求》,加盟江苏文艺出版社的“百合文丛”,并于近日出版。该文丛选编了林海音、聂华苓、於梨华等多位海外及中国大陆华文女作家的散文精粹。《她说她有她的追求》一书保持了赵玫一贯探寻思索深度和迷恋美文的基调,笔触所至,无论是音乐般的天涯行旅,还是阳光般的人生亲情;无论是扫描两性之间的彼此拥有,还是体味另类女人的激情谢幕,总是表现出一种高雅又略带忧伤的气质——这种忧伤,不是对自我、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喟,而往往是作家为自己所恪守的“美的精神”受到损害而流露出的伤悼。她的这种敏感而可贵的文学情怀,多年来为不少读者所喜爱。(舒坦摘编)
●毕飞宇长篇新作《推拿》出版
毕飞宇最近推出新长篇小说《推拿》,这回他关注的是一群盲人推拿师内心深处的黑暗与光明。毕飞宇在年轻时曾任教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从那时起他就和残疾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自豪地说,很少有人能有他那样多的残疾人朋友。毕飞宇说,他写《推拿》其实有一个前提,就是每个人都有可能是盲人,这其实不要紧,要紧的是,每个人的手里最好能有一盏灯。有意思的是,写了《推拿》的毕飞宇并没有看过多少关于盲人的作品,他说,他只看过20世纪90年代由陶虹主演的电影《黑眼睛》。评论家李敬泽认为《推拿》中描述的是一群盲人按摩师独特的生活,细微而彻底,作者真正体会到了这部分人群的心灵,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舒坦摘编)
●王安忆推出《启蒙时代》解读本
8月28日,作家王安忆与学者张旭东合著的《启蒙时代》解读本《对话启蒙时代》由三联书店出版社出版。王安忆去年的长篇小说《启蒙时代》讲述的是“老三届”的精神成长史。《对话启蒙时代》是对王安忆《启蒙时代》的解读,书中既有张旭东对文本和启蒙问题的分析,也有王安忆对小说虚构功能的畅谈。对于《启蒙时代》的写作,王安忆表示,从《长恨歌》以后她就想写大的东西,“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至少有一个基本的判断,这可能是一个容量大的东西。我觉得它比较能够调动起我对那个时代很多的情感和经验。”(舒坦摘编)
●贺绍俊撰写的《作家铁凝》与读者见面
8月26日,著名评论家贺绍俊创作的铁凝传记《作家铁凝》由昆仑出版社出版。铁凝对这部评传性作品表示认可,认为该书很有批评深度,对她重新认识自己和未来的创作有所帮助。《作家铁凝》以铁凝的创作为线索,呈现了铁凝的生活经历、创作实践、思想情感等,溯源了铁凝由一个普通作家成长为中国作协主席的经历。书中还穿插了铁凝下乡插队的生活,她与启蒙老师徐光耀、作家孙犁、冰心、舒婷等人的交往等。铁凝看完这本书后说:“作为一本当代作家评传性作品,写得这样有感情,既有学术上的严谨又有传记的分寸是不容易的。这是一本不掺杂任何私心杂念,非常负责的、有批评深度的书。”(舒坦摘编)
●郭敬明《小时代》海外版权受追捧
在2008年度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郭敬明新作《小时代》尚未正式出版,就已有众多海外出版社争抢版权。《小时代》将于10月出版,而在此次图博会上,出版社就已接到包括日本、韩国、欧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版权引进意向函。日本讲谈社负责人表示,“郭敬明在中国的号召力不容置疑,他的读者以代表着强劲购买力的年轻人为主,而他的这部新作有着大量与国际接轨的时尚元素,这些都与我们国内的读者有着共鸣,看着真切。”而就在不久前,郭敬明上一部小说《悲伤逆流成河》已在日本文学杂志上连载,讲谈社将于年底出完整日文版。郭敬明新作《小时代》的故事以当代上海为背景,讲述一群80后、90后年轻人的生活状态。(舒坦摘编)
●帕慕克推出长篇新作《纯真博物馆》
土耳其著名作家、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罕·帕慕克刚刚完成的长篇小说《纯真博物馆》日前出版。据悉,帕慕克获得诺贝尔奖后创作完成的第一部小说《纯真博物馆》8月30日在土耳其正式首发,小说简体中文本则依然由世纪文景公司出版。帕慕克的出版商NihatTuna透露,小说的背景是现代伊斯坦布尔,是一部关于爱、婚姻、家族和幸福的小说,讲述了一位土耳其富人和他远房穷亲戚的爱情故事。Tuna还表示,《纯真博物馆》长达592页,小说首版印量将达10万册。帕慕克简体中文本之前一直由世纪文景公司出版,据世纪文景总经理施宏俊透露,他们已经取得帕慕克新作在大陆的简体中文版版权。(舒坦摘编)
●英国93岁老人出版处女作《危险弱点》
日前,英国一位老人在93岁高龄出版了自己的处女作《危险弱点》。报道说,洛娜·佩奇在《危险弱点》中讲述的故事发生在阿尔卑斯山:一名女子在接到一封圣诞邀请函后卷入一场阴谋之中。其实,佩奇早在3年前就完成了这部小说的创作,之后便把稿子装在箱子里,没有考虑过要将它出版。直到有一天,佩奇的儿媳发现了手稿,读过之后她被故事深深地吸引,力劝佩奇联系出版商。小说出版后,佩奇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在养老院的朋友们。她花31万英镑在英国西南部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购买了一幢有5间卧室的乡间别墅,并邀请朋友们与她一同居住。现在,佩奇正准备出版一部短篇小说集。(舒坦摘编)
●欧美畅销书《暮光之城》被引进中国
全球销量超过1000万册、版权转售近40个国家,继《哈利·波特》之后欧美最灸手可热的青少年系列小说《暮光之城》系列第一部《暮色》大陆中文简体版由接力出版社推出。斯蒂芬妮·梅尔用三个月写完《暮色》,之后又相继出版了《新月》、《月食》、《破晓》,被称为《暮光之城》系列,以一对苦命鸳鸯的情感纠葛为主线,融合了吸血鬼传说、狼人故事、喜剧冒险等各种吸引眼球的元素,而凄美动人的爱情则是全书的情感主导。此次接力出版社引进的《暮光之城》系列,选择与中国最大的粉丝互动平台粉丝网进行合作,在粉丝网上建起了“暮光之城”中国粉丝官方互动平台,这对于双方来讲都有着突破性的意义。(舒坦摘编)
●《意第绪警察联盟》获雨果奖
美国新锐作家、2001年普利策小说奖得主迈克尔·查邦(Michael Chabon)以近作《意第绪警察联盟》(The Yiddish Policemen"s Union),获得了2008年度雨果奖(Hugo Awards)的最佳小说奖。雨果奖由卢森堡裔美国出版商雨果·格恩斯巴克(Hugo Gernsback)创办于1955年,专事表彰上一年度的科幻或幻想小说,往届得主包括艾萨克·阿西莫夫和阿瑟·克拉克等大师级科幻作家。罗斯福曾经提议把阿拉斯加、而非巴勒斯坦的一部分划给犹太人居住。在《意第绪警察联盟》中,此事已经成了事实,然而在故事开始时,美国政府又颁新令,要收回土地,将没有合法证明的犹太人统统驱逐出阿拉斯加犹太人特区的中心西特卡。就在此时,发生了一桩奇特的案子,与警官兰兹曼为邻的一个象棋天才被人谋杀。今年4月,《意第绪警察联盟》还获得了美国科幻作家协会(SFWA))颁发的星云奖(Nebula Awards)最佳小说奖。(舒坦摘编)
●聂鲁达奖首次颁给智利诗人
智利女诗人卡门·贝伦格尔(CarmenBrenguer)日前在首都圣地亚哥,从总统巴切莱特及文化部长保利娜·乌鲁蒂亚手中接受了2008年度的巴勃罗·聂鲁达泛美诗歌奖。颁奖仪式在总统府拉莫内达宫举行,这是此项智利最高诗歌奖首次颁给一位本国诗人。巴切莱特表示,她为能亲自授奖,并且为一位智利女诗人授奖而感到“双重的喜悦”。她又说:“卡门(贝伦格尔)及其他女士决定,将目光投到我们不太关注的大杂院、抚恤金、黑色圣地亚哥,以及有悖于现代化的‘不健康的’、或者说仅仅没有能见度的某些领域。”而这个奖项将“继续凸显各种声音,鼓励作品值得后代认可的作者们。”身为诗人与散文家的卡门·贝伦格尔生于1946年,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由于大胆运用语言,并以不同视角看待现代暴力与冲突,她才获得了今年的聂鲁达诗歌奖。(舒坦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