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探索争鸣]《说文·糸部》字探解
作者:王 娟

《文学教育》 2008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糸,甲骨文作,小篆作,丝的象形。《说文》:“细丝也,象束丝之形。”徐锴系传:“一蚕所吐为忽,十忽为丝。”段玉裁注:“细丝曰糸。”《管子·轻重丁》:“君以织籍籍于系。未为系……”戴望校:“安井衡云:系当为糸。五忽为糸,十糸为丝。”凡糸之属皆从糸,糸部之字多与丝麻绳索有关,今择其要而略说之。
       按词的类别意义,糸部字大致可分六类:
       1、丝麻线或绳索(均为名词)
       纪:丝缕的头绪。《说文》:“丝别也。”王筠句读:“纪者,端绪之谓也。”《方言》卷十:“绁、末、纪,绪也。南楚谓之绁,或曰端,或曰纪,或曰末,皆楚转语也。”《墨子·尚同上》:“譬若丝缕之有纪,网罟之有纲。”
       纯:蚕丝。《说文》:“丝也。”《仪礼·士昏礼》:“女次纯衣纁袡。”郑玄注:“纯衣,丝衣。”《论语·子罕》:“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纯,丝也。丝易成,故从俭。”
       纼:牛鼻绳。《说文》:“牛系也。”《礼记·少仪》:“牛则执纼,马则执靮。”郑玄注:“纼,所以撃制之者。”又《祭统》:“及迎牲,君执纼。”郑玄注:“纼,所以牵牲也。”孔颖达疏:“纼,牛鼻绳。”
       绠:汲井水用的绳索。《说文》:“汲井绠也。”《左传·襄公九年》:“具绠缶,备水器。”杜预注:“绠,汲索。”《庄子·至乐》:“绠短者不可汲深。”陆德明释文:“汲索也。”《农政全书·水利·利用图谱》:“(绠)俗谓井索,下系以钩,今汲用之家,必有辘轳,为绠设也。”
       綅:线。《说文》:“绛线也。”段玉裁注:“以线训綅,不言色也。綅既为绛线,则经不必言朱矣。”《玉篇·糸部》:“綅,线也。”《诗经·鲁颂·閟宫》:“公徒三万,贝胄朱綅。”郑玄笺:“朱綅,以朱綅缀之。”陈奂传疏:“朱綅,谓以染朱之线具于胄。”
       纲:提网的总绳。《说文》:“维纮绳也。”段玉裁改为“网纮也”。注曰:“各本作‘维纮绳也’,今以《棫朴》正义正。纮,冠维也,引申之为凡维系之称。孔颖达云:纮者,网之大绳。”《吕氏春秋·用民》:“壹引其纲,万目皆张。”
       2、丝麻制品(均为名词)
       纮:系冠冕的带子。《说文》:“纮,冠卷也。”《玉篇·糸部》:“纮,冠卷维也,冠饰也。”《集韵·耕韵》:“纮,一曰缨从下而上者。”《仪礼·士冠礼》:“缁组纮纁边。”郑玄注:“有笄者屈组为纮,垂为饰。”贾公彦疏:“谓以一条组于左笄上系定,绕颔下,又相向上仰属于笄屈系之,有余因型为饰也。”
       组:宽而薄的丝带,多用作佩印或玉。《说文》:“绶属。”段玉裁注:“属当作织,浅人所改也。组可以为绶,组非绶类也。绶织犹冠织,织成之帻梁谓之纚,织成之绶材谓之组。”朱骏声通训定声:“织丝有文以为绶缨之用者也……阔者曰组为带绶,狭者曰条为冠缨,圆者曰紃施韠与履之缝中。”
       绮:素地花纹的丝织品。《说文》:“文缯也。”段玉裁注:“谓缯之有文者也。”《六书故·工事六》:“织采为文曰锦,织素为文曰绮。”《楚辞·招魂》:“纂组绮缟,结琦璜些。”洪兴祖补注:“绮,文缯也。”《汉书·高帝纪下》:“贾人毋得衣锦、绣、绮、縠、絺、纻、罽。”颜师古注:“绮,文缯也。即今之细绫也。”
       绶:用以系玉饰或印章的丝带。《说文》:“韨维也。”段玉裁注:“古者韨佩皆系于革带,佩玉之系谓之璲,俗字为繸,又谓之绶,韨之系亦谓之绶。”《正字通·糸部》:“绶,《汉官仪》:绶长一丈二尺,法十二月。广三尺,法天地人。此佩印之组也。
       缌:细麻布,古多用作丧服。《说文》:“十五升布也。”段玉裁注:“缌者,布名。犹大功、小功,皆布名也。”《释名·释丧制》:“缌,丝也。积麻细如丝也。”《仪礼·丧服》:“缌者,十五升抽其半,有事其缕,无事其布,曰缌。”郑玄注:“谓之缌者,治有缕,细如丝也。”
       3、丝麻的加工(均为动词)
       织:用经纬线交叉的方法,把丝、麻制成布帛。《说文》:“作布帛之总名也。”段玉裁注:“经与纬相成曰织。”《庄子·盗跖》:“耕而食,织而衣。”
       纺:将丝麻纤维制成纱或线。《说文》:“网丝也。”《玉篇·糸部》:“纺,纺丝也。”《正字通·糸部》:“纺,以车络丝欲其紧也。今俗谓纺绩。”《左传·昭公十九年》:“纺焉以度而去之。”孔颖达疏:“纺谓纺麻作纑也。”
       练:将生丝放沸水中煮得柔软洁白。《说文》:“湅缯也。”《释名·释采帛》:“练,烂也,煮使委烂也。”《玉篇·糸部》:“练,煮沤也。”《周礼·天官·染人》:“凡染,春暴练,夏纁玄。”郑玄注:“暴练,练其素而暴之。”
       4、与线、绳有关的动作行为(均为动词)
       约:缠束、捆缚。《说文》:“缠束也。”段玉裁注:“束者,缚也。”《诗经·小雅·斯干》:“约之阁阁,椓之橐橐。”毛传:“约,束也。”孔颖达疏:“谓以绳缠束之。”《战国策·齐策四》:“鲁连乃为书约之以射城中。”
       纫:搓绳、捻线。《说文》:“繟绳也。”段玉裁注:“繟,……今以《广韵》《佩觽》作单”、“繟对合言之,凡言纶言纠皆合二股三股为之,纫则单股为之。”《广雅·释诂三》:“纫,索也。”王念孙疏证:“颜师古注《急就篇》云:索,谓切捻之今紧也。”《玉篇·糸部》:“纫,绳缕也。展而续之。”
       萦:缠绕、盘绕。《说文》:“收韏也。”段玉裁注改韏为卷并注云:“收卷长绳,重叠如环是为萦。”朱骏声通训定声:“《通俗文》:收绩曰萦。《桂苑珠丛》:萦,卷之也。按:收卷,丝若索绕而叠之也。”《诗经·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萦之。”毛传:“萦,旋也。”
       总(總):合束、系扎。《说文》:“聚束也。”段玉裁注:“谓聚而缚之也。悤有散意,系以束之。”《释名·释首饰》:“总,束发也,总而束之也。”《仪礼·丧服礼》:“布总箭笄髽,衰三年。”郑玄注:“总,束发。”《礼记·内则》:“鸡初鸣,咸盥漱栉纵笄总。”孔颖达疏:“总者裂练缯为之,束发之本,垂余于髻后,故以为饰也。”
       绍:继承、接续。《说文》:“继也。”《尔雅·释诂上》:“绍,继也。”《吕氏春秋·诚廉》:“以此绍殷。”高诱注:“绍,续。”《汉书·翟方进传》:“乃绍天明意。”颜师古注:“绍,承也。”《盐铁论·非鞅》:“子孙绍位,百代不绝。”
       5、与丝麻特性有关的性质状态(均为形容词)
       纡:曲折。《说文》:“诎也。”《玉篇·糸部》:“纡,曲也,诎也。”《周礼·考工记·矢人》:“中弱则纡,中强则扬。”郑玄注:“纡,曲也。”
       紑:衣服鲜洁貌。《说文》:“白鲜衣貌。”王筠句读:“白,当依毛传作洁。《玉篇》曰鲜洁,《广韵》曰鲜,皆不言白也。”《诗经·周颂·丝衣》:“丝衣其紑。”朱熹集传:“紑,洁貌。”
       紊:乱貌。《说文》:“乱也。”《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孔传:“紊,乱也。”孔颖达疏:“紊是丝乱,故为乱也。”
       纾:宽缓、缓和。《说文》:“缓也。”《方言·卷十二》:“纾,缓也。”郭璞注:“谓宽缓也。”《诗经·小雅·采菽》:“彼交匪纾,天子所予。”毛传:“纾,缓也。”
       纤:细小。《说文》:“细也。”《方言》卷二:“纤,小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评传》:“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絿:急、急躁。《说文》:“急也。”《诗经·鲁颂·长发》:“不竞不絿,不刚不柔。”毛传:“絿,急也。”孔颖达疏:“不竞争,不急躁。”
       6、丝麻经熏染形成的各种颜色(均为形容词)
       红:泛指粉红色。《说文》:“帛赤白色。”段玉裁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
       绛:红色。《说文》:“大赤也。”段玉裁注:“大赤者,今俗所谓大红也。”《广雅·释器》:“降,赤也。”
       缥:青白色、浅青色。《说文》:“帛青白色也。”《释名·释采帛》:“缥,犹漂也。漂漂,浅青色也,有碧缥,有天缥,有骨缥,各以其色所象言之也。”
       縓:浅红色。《说文》:“帛赤黄色。一染谓之縓,再染谓之赤巠,三染谓之纁。”《尔雅·释器》:“一染谓之縓。”郭璞注:“今之红也。”邢昺疏:“此述染洚法也。一染一入色名縓。”郝懿行义疏:“縓,色在白赤黄之间。”
       緅:青赤色。《说文新附》:“帛青赤色也。”《玉篇·糸部》:“青赤色。”《仪礼·士冠礼》:“爵弁。”郑玄注:“其色赤而微黑,如爵头然,或谓之緅。
       绀:微带红的青黑色。《说文》:“帛深青扬赤色。”段玉裁注:“此今之天青,亦谓之红青。”《正字通·糸部》:“绀,深青赤色。”
       此外,《糸部》还有少量与丝麻有关的量词。如十束麻为缪,四十把为緵,两枚鞋为緉,大束为緷等。
       主要参考书目: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2、郝懿行,《尔雅义疏》[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2年。
       3、王先谦,《释名疏证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4、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王娟,女,河南南阳理工学院教育学院教师,主要从事语言教学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