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作家研究]谈辛弃疾的闲适词和爱情词
作者:常 彦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在我国的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大家给人们留下了不拘一格、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辛弃疾也是如此,他是以歌咏抗战著称的杰出词人,他除了以直接描写民族矛盾、鼓舞抗金斗争、在文学史上做出突出贡献而外,还以生花之笔反映了其他方面的社会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一批多样化的优秀词章:闲适词、农村词和爱情词。
       一、闲适词
       “莫说弓刀事业,依然诗酒功名!”辛弃疾这两句词,概括了他的退隐生活。诗人在四十二岁到五十二岁和五十六岁到六十三岁期间,两次被迫退隐十八年,无由参与他平生向往的所谓金戈铁马的抗战生活,只好啸傲山水,寄情诗酒,将无限忧愤和感慨倾注于笔端。直接写出了大量的反映退隐生活、心情和感受的词章。我们姑且把这部分作品称作“闲适词”。
       辛弃疾的“闲适词”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的不满和出处进退的矛盾心情。在这些词里,翻腾着作者峥嵘不平的感情波涛,常常于旷达中显出沉郁,于闲适中露出愤激,在山光水色的背后,含蕴着不可忽视的社会内容。所以,辛弃疾的“闲适词”其实并不“闲适”,名为“闲适”,并不尽当。
       从辛弃疾率众南归到一一八一年(淳熙八年)在江西安抚任上台被臣王蔺弹劾罢官,二十年的仕宦生涯,虽然他勤奋供职,很想有所作为,但结果还是被宋朝廷当作苟安政策的异己力量而加以摈斥。罢官前,辛弃疾已感到官场险恶,有激流勇退之念,“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沁园春》(三径初成)就是这种心境的反映。但辛弃疾一贯鄙弃那种"求田问舍"的庸碌之徒,在抗战恢复刻不容缓的时代,从官场中退出,失掉了有可能一展抱负的机缘,内心又是矛盾痛苦的,《水调歌头》(盟鸥)写道: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的冬末,四十二岁的作者,正是年富力强,应当大有作为的时候,却被南宋政权罢官,回到刚落成不久的信州上饶郡带湖新居,开始了漫长的归田生活。这首词作于罢官归家不久,反映了词人当时的生活,包含了抑郁和悲愤的思想感情。在词中,他表示要与鸥鹭为友,寄情于山水,他想到带湖的今昔,感慨人世间的悲欢和变迁,实际上是在忧虑国事,叹惜自己的远大志向不能实现。
       词题称“盟鸥”,与鸥鸟结盟,相约为友。李白诗:“明朝拂衣去(归隐去),永与白鸥盟。”词人把自己要表现的思想内容,放置在一种浪漫主义的寓言形式里。词人离开官场生活之后,有一种失去倚托之感。异乡沦落,知音难得,只有到大自然里寻找同情者了。
       带湖新居,是他倾心所爱的,在这儿他找到了一些慰藉。所以,开头便说:“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水光山色,能怡悦性情。作者十数年来,奔走于世俗的名利场,与尔虞我诈的官宦角逐,他感到厌倦了。大自然的美好环境,使他得到暂时的解脱。他“仗屦无事”,在“千翠奁”的带湖畔“一日走千回”,以消除他胸中的积闷。“凡我”五句,告诉读者,词人在这样的环境离群索居,实在是寂寞的!所以他发出了“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的呼唤。这是他真实的心声。透过这种曲折反映出来的词人的心声,读者可以测知词人的思想感情处在一种非常苦闷的状态之中。他是不甘寂寞的!
       下片“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自然界的这些飞禽,无论鸥鸟也罢,白鹤也罢,它们翩翩而来,又扑翅而去,它们能给人一定程度的安慰,毕竟是自然物罢了,是难以成为人的知音或伙伴的。“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它们怎能知道词人在那儿举杯饮酒,是为浇愁呢。它们只知道自己唯一的乐趣:站在湖边的青苔上,等待着鱼儿游来。于是,词人幡然省悟了:对自然物的期待是靠不住的!但是,此时孤独的词人,又能期待谁呢?当他的思绪回到人类社会现实时,时世的变迁,又使他无限感慨:“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但是,词人的壮怀并没有因此破灭,他对生活依然寄托着无限的深情:“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把眼前这一片庭园整治好了,多栽植些柳条,以便使旧日荒凉的地方,兴旺起来。足见,词人此时的思想情怀是痛苦的,充满矛盾的,但他毕竟对生活还是热爱的。
       辛弃疾退隐江西后,虽然为田园风光和无拘无束的乡居生活所吸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鹧鸪天》(不向长安路上行),对周围的一切感到亲切,但胸怀壮志而不甘心退出战场的斗士,其心情恰恰是平静不了的。所以,有时他感叹着:“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 《兰陵王》(恨之极)。“写尽胸中块磊未全平”《江神子》(梨花著雨晚未晴)。于是,诗人除了写下一些正面的抗战词外,也不免以峥嵘不平之气在闲适赠和之作里,一吐久积胸间的块垒:
       寄我五云字,恰向酒边来。东风过尽归雁,不见客星回。闻道琐窗风月,更著诗翁杖屦,合作雪堂猜。岁旱莫留客,霖雨要渠来。短檠灯,长剑铗,欲生苔。雕弓挂壁无用,照影落清杯。多病关心药裹,小摘亲锄菜甲,老子正须哀。夜雨北窗竹,更倩野人栽。
       这是一一八二年(淳熙九年)为和友人严子义而写的《水调歌头》。上片由展读来书怀念对方,进而写友人的风雅生活,以寄爱慕之情;下片向人倾诉自身的生活情景:长剑长了青苔,雕弓空挂壁间,心思用在服药上,力气化在锄菜上,长夜消磨在依窗听雨上……在这居住环境和生活细节的工笔素描中,字字渗透着抗战派英雄自怜、无计报国的深广忧愤。
       二、爱情词
       辛弃疾一生写了许多“大声镗鞳”的抚时感事的词章,但“稼轩词,中调、小令亦间作妩媚语”(邹祗谟《远志斋词衷》语),其中颇有不失为优秀的篇章,辛弃疾沿着苏东坡的路子,进一步扩大了词的内容和意境,他写的爱情词就很有特点。他写的爱情词摒弃了婉丽的风格,具有清新健康的民族风韵。如:脍炙人口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次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词写一位追求者在灯火灿烂宝车塞途的元宵节,怀着无限的思慕千百度地去追寻他理想的美人,这首爱情词是蕴蓄着深厚的含义的,它实际上是借香草美人“引类譬喻”的传统艺术手法来寄托自己的理想。他有一首《恋绣衾》的小词,写一位被人抛弃的女子的决绝的心情:
       长夜偏冷添被儿。枕头儿、移了又移。我自是笑别人底,却元来、当局者迷。如今只恨因缘浅,也不曾、抵死恨伊。合手下、安排了,那筵席、须有散时。
       这个心怀真情实意的女子,大约被一个轻薄的男子抛撇了。她开始有些苦恼,后来经过一番思想矛盾,决意摆脱这个无谓的网罗,振作起来,反映了这个女子坚强开朗的个性。另一首写离别苦闷的爱情词《清平乐》风格也颇为自然朴实:
       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枕畔起寻双玉凤,半日才知是梦。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
       本词写一个闺中少妇,与所爱的人,一别经年,音讯全无,生死未卜。是所爱的人变了心?还是发生了什么意外?上片,“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写这个闺中妇人,春夜做了一个梦,梦见当年两人分别相送时的情景。她待要找寻玉钗分一半与所爱的人做纪念时,惊醒过来,“才知是梦”。写得情凄意切,感兴淋漓。
       下片,“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与心爱的人长久离别,而不能见面,且又无音讯。怎办呢?“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只好以眼泪作水,自离别以后,流的泪水,汇流成河。这由泪水汇成的河流,也早可以流到心爱人的身边了!描写得多么形象生动,维妙维肖,细腻感人。由于作家的笔触深入到描写对象的心灵深处,把握住特定环境下的特定情境,捕捉住足以代表情人之间别离苦闷的特定特征,因而塑造出有个性特征的动人形象,从而产生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宋四家词选·序论》说:“稼轩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概括了辛词的基本风貌。辛词以豪迈雄大见长,这方面的作品是极为丰富的。但是,辛弃疾也同时创作了一批以婉约秀娟而著称的作品。这些作品,如娇艳的春兰,与他的另一大批有如傲霜秋菊的作品,争奇斗艳,显示了作家生活的广阔和才华的超绝。总之,辛词的风格是多样化的,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词人的心扉,让我们领略了他丰饶多姿的艺术才华。
       常彦,河南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