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激浊扬清]我看“二仇心态”
作者:张雨生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5年 第0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当今社会上有两种心态值得关注:一是仇富心态,一是仇官心态。产生仇富心态,自然是利益失衡,即贫富差距悬殊。产生仇官心态,还是与利益有关。有些官员一贪污,几百万,几千万,都装进了腰包;有些官员一失误,几千万,几个亿,都打了水漂。他们捞取的、扔掉的,都是纳税人的钱,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二仇心态”,皆源于利益失衡,并由利益失衡导致心态失衡。
       不是要否认贫富差别,更不是要抹平贫富差别。相反,应该承认贫富差别,没有贫富差别是不可能的。但是,应该探讨这个差别是怎么来的,追究它的合理性、合法性。靠劳动创造财富,靠知识创造财富,靠合法资本不断增值,乃至由机遇获得财富,由运气获得财富,一下子抓到大奖,只要是合法的,公开的,公平竞争得来的,就应该承认,应该服气。有人眼红也可以理解,但不应该产生仇视心态,更不应该形成社会冲突。鼓励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竞争发展财富,还要通过法律法规保护这些财富。心态失衡,不应该出现在这个层面上。眼红的,仇视的,应该教育,用道德规范;违了法的,还要干预,用法律匡正。
       真正产生“二仇心态”的根源,是社会的均衡利益,被不合理不合法的行为打破了,弄得倾斜了,错乱了。从当前的社会看,人们议论最多的,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为富不仁造成的利益失衡。如权钱交易,或直接用权,或间接用权,或租用权力,由此而获得大量财富。又如走私贩毒,搞地下活动;坑蒙拐骗,搞假冒伪劣;盗窃国有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祸害人民。这些人获得利益,通过的都是违法乱纪的途径。二是旧体制造成的利益失衡。一些方面的制度改革滞后,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保护了一部分人的利益,限制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剥夺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如城乡二元制,长期平调农业,排挤农村,禁锢农民。再如官员的特权体制,赋予不同官阶不同利益,既相差悬殊,又终身保值。追逐权力地位,实际是为利益所驱动。三是市场经济不完善造成的利益失衡。如某些垄断行业,凭借垄断市场,垄断资源,获得特殊利益。由垄断进而制定行规,出台霸王条款,使掠夺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合理化,合法化。又如某些歌星影星,“屁股扭一扭,拿走九万九。”九万九的出场费,还不是最高的,有的扭一扭,要拿走几十万。如此暴富,靠的不是市场运作,而是地方官员和国企老板捧星追星,慷国家之慨,慷企业之慨。诸如此类的不当得利,造成了心态失衡,以至形成“二仇心态”。
       群众议论最多的,反映强烈的,也是国家高度关注的。各级政府正在采取措施,控制、调节和均衡社会利益,消除产生“二仇心态”的社会根源。如通过扶贫帮困,税收费收,公益事业,慈善行为,使贫穷的群体尽快增加收入,得到人道主义的援助,从社会进步中,从公共事业发展中,获得新的利益。当前,贫富差别增大的突出一面是农民问题,农民收入太低,弱势地位显明。政府为此做出了许多努力,如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形成城市补贴农村,工业补贴农业的态势。这么做,不断解决利益失衡,使农民的地位得以提高。政府还要深入改革体制,改变职能,改变政策,改变观念,以建立社会利益均衡的机制。
       现时提倡建设和谐社会。我理解,这是一个针对性很强的问题。克服产生“二仇心态”的社会根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只有不断克服不和谐,才能逐步走向和谐。诸多不和谐之中,关键的不和谐是社会冲突,人与人的冲突,阶层与阶层的冲突。由社会利益失衡导致心态失衡,是社会冲突的本源。建设和谐社会,从本质上说,是建设利益均衡的社会,形成全体人民的平和心态。
       [罗耀明荐自《今晚报》2005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