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杂谈]试论卫之祥先生的艺术追求
作者:黄 沙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当今字写得好的书法家不少,诗文写得好的作家很多,但是博学多才,书法和文章俱佳的学者型大师却不多,而卫之祥却是这样一个难得的人才!下面,笔者试就卫之祥先生赋、书艺术特色作一浅论。
一、赋:吸纳三峡乡土之灵气长成的橘颂
卫先生之赋作,咏之,朗朗上口;听之,如韶乐萦耳;享之,身心俱轻,如在云端;玩味再三,始觉有先人屈大夫《橘颂》之旋律,鼓荡心田。
天生三峡,如诗如画。夔门雄奇,刀削斧劈;巫峡秀丽,梦幻云雨;西陵峡险,滩多水急。凡数百里,悬崖蔽曦月,峡风送清气,鲸鲲犁泡漩,惊涛拍彩壁。神秘而俊美;出没者美貌横生夺人目清之山鬼神女。舟过万重山,两岸猿声啼。大溪文化,悬棺栈道之谜;八阵玄机,兵书宝剑之奇;先贤名胜,诗文墨迹;高峡平湖,西江石壁。如诗,豪放而婉约;如画,挥洒而飘逸。醉了游仙,倾倒天下大手笔。
——卫之祥《三峡赋》
美轮美奂之色彩,掷地有声之韵律!在作家笔下,仅用148字,便囊括了三峡所有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三峡灿烂的历史文化,神奇多姿的自然风光,挟着新时代鲜活的气息迎面扑来,沁人心脾。在这恢宏的大背景下,三峡人掀开了历史上崭新的一页:高峡出平湖,天堑变通途!
惊天石壁,截断巫山云雨,动地波涛,荡漾平湖千里。龙蟠湖心浮云翳,脊卧跑道三千米。雾霭蔽江城,晴空迎天鸡。万州及库区,秉我中华伟大复兴之天意,由此飞天,与精彩世界相系;敞开胸怀,展示天生三峡庞然大坝浩瀚水库百万移民新居、天然景点文化遗址名胜古迹、山水园林桥城万州之繁荣昳丽。美哉,九洲宾朋由此缤纷而降;壮哉,万州飞天由此腾空而起!
——卫之祥《飞天赋》
如虹之气势,磅礴之激情,壮美之语言,栩栩如生勾勒出万州人的宽广胸襟与无限憧憬。此赋以贺万州机场落成为切点,通篇设喻,层层推进,展现了古老万州焕发勃勃生机之后的傲岸、阳刚,昭示出压抑了千百年的万州人趁改革开放、三峡工程上马之良机所迸发出的动地豪情!
登山者,吸天地之灵气,享自然之美韵也。天,永恒运行,自我平衡,而生生不已;地,胸怀博大,海纳百川,载育万类无限生机;而大自然,绿水青山,鸟语花香,清空如洗。缘天地之大道,循自然之赋予,近攀环湖诸峰,远游名山芳溪。尧天舜日,秋阳春趣。揽物沁怀,陶情冶性,益寿延年,乃遂大快大乐,逍遥潇洒之天意。
——卫之祥《登山赋》
赋前有小序云:贺万州老年登山队建队十周年,并寄八百山友。
易经的乾卦写天,展示“永恒运行,自我平衡,而生生不息”之特点,揭示宇宙规律;以易经坤卦写地之“胸怀博大,海纳百川,载育万类无限生机”,披露天地之大道。
好一曲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天籁之音!在作家心目中,天地万物,胸怀博大,亘古平衡运行;芸芸众生,点缀其间,上演无穷无尽且悲且喜之命运歌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原始而又动人的理想:天人合一!表层从登山处落笔,究其纵深,何尝不关及男女老幼、喜怒哀乐?抑或春夏秋冬、古今中外?作为美文,其精短,可与刘禹锡《陋室铭》媲美!其境界却更宏大。
成稿于2004年末之《万州赋》,洋洋洒洒八百言,抒发了“我是万州人民的儿子”之赤子情怀;作家高瞻远瞩,捭阖如椽之笔,穷千秋变幻之机,究起伏兴衰之理,时而高歌,时而低吟,汇聚成故乡诗也画也之声:“风华自见朗永昼,丽质天生靓万州。”(卫之祥《万州赋》)
“三峡天生雄秀险,名人辈出九州间。古有沉江哀郢、刎首留城之义举;今存刘帅建勋、江姐献身之忠魂。浩然正气,壮如高峡雄立;高风亮节,灿然历世传承。”(卫之祥《三峡名人赋》)讴歌故乡,讴歌三峡,讴歌理想,是卫先生赋作的主旋律。人问:生活给予您那么多苦难,心空为何依旧阳春白雪?磨难也是人生宝贵的财富;永远心存感激,才会别有洞天,我感谢生活!卫先生徐徐答曰。
“舍小家,为天下,悲喜交集,上演感动中国感动世界之惊天壮举。、巴渝山水笑,神州天地喜。丰碑竖诸亿万人民及子孙后代之心宇。”(卫之祥《三峡移民赋》)紧扣时代脉搏,抒写时代强音,立足生活,塑造美好,是卫先生赋作的第二大特色。卫先生常说,区域的即是全国的,中国的即是世界的。令好大喜功者汗颜,给我们作文做人无限启迪。
“遥想汉马当年,奔驰古道,嘶鸣沙场,为大汉江山荣立汗马功劳,何其神采飞扬!今置西江石壁高峡平湖为民族复兴之宏伟蓝图画龙点睛,书写辉煌。酒店应运而生,闯入市场。愿秉汉马开疆拓土之精神,奋发终朝,励志图强。”(卫之祥《汉马赋》)想像丰赡,骈散结合,音韵铿锵,辞章华美,是卫先生赋作的第三大特色。在有限的篇幅中,纵横思绪,放牧豪情,使赋这种古朴的文学形式在新时代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与朝气。它便于记诵、书写、勒石与口头传播,更能有效地发挥出卫先生作为书法大家得天独厚之优势。
二、书:融合天地古今之精髓跳出的舞蹈
卫先生之书作,给人总的印象是端庄而不拘泥,婀娜而不妖冶,法乎自然而又富有神韵,兼仙气与禅意,高贵而不骄傲;似与观赏者含情脉脉之对视,又如同你温柔娓娓之叙谈;像远古飞天之梦萦缈缈,如宫廷舞蹈之魂牵依依。
“我写的都是三峡和万州,这次在北京展出的作品题材内容都是三峡和万州,让那些艺术家,让北京的、世界的更多友人了解、分享三峡和我们万州!”赤子衷肠,披肝沥胆!
此次卫先生在荣宝斋展出了行书、楷书、篆书作品共计四十九幅。在展览期间,荣宝斋画廓经理胡鹏女士(是她携书法鉴赏家来万考察并邀请卫先生以冠名书法家名义去北京荣宝斋展出)一席话使四座皆惊:“卫先生的书法不仅给荣宝斋送来了一缕清风,而且也给当今浮躁的书法界带来了一缕清风!”
在北京,经专家鉴定,卫先生的书法是宫廷体,具有皇家风范,属卫夫人、王羲之、康熙、启功一脉。
卫先生的书体以行书为主,笔力劲健,笔法圆润,结构疏朗,谋篇布局整饬而有参差。不论是勒石成碑之庄重,或是尺幅悬挂之雅趣,无不令蓬筚生辉。
卫先生祖辈均为儒商,连记帐都是用皇家字体。家中珍藏的名家字画与贴子,使他从小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加之家教甚严,又天资聪颖,高中时,不但学业优异,书法也在家乡古城万州颇有名气。在北师大求学期间,又幸遇启功、文怀沙等大师指点,眼界更是开阔,进步可谓日新月异。
书法真正脱体自成风格,渐近佳境乃是在退休以后。卫先生说,筚路蓝缕,复得清闲,身心有如突生双翼,除了杂芜,没了羁绊,生命勃发出一股雄浑的力量。沉默了那么多年,此次在北京荣宝斋一炮打响,意料之外,亦乃意料之中!且有万州、重庆诸多媒体推波助澜,大有洛阳纸贵势头。
三、赋书合壁:献给新时代之祥瑞祝福
卫先生艺术人生最值得推崇的乃是赋作与书作之双剑合璧。呕心沥血创作的赋作成为书法作品坚实、常新之内容,又借书法这一艺术形式得以弘扬远播,甚至勒石刻碑喜成人文景观,成为三峡、万州之一绝也!
《三峡赋》、《三峡名人赋》、《太白岩赋》、《汉马赋》、《登山赋》、《万州赋》、《三峡移民赋》、《飞天赋》等原创作品已勒石刻碑或成巨幅悬挂,或公园,或广场,或学校,或展厅,或艺苑……无不使观者流连忘返,观摩拓录。
人问卫先生何以独钟赋这种不易出彩的文学形式,人们往往不甚了了。直到欣赏其大气之书法作品,或者临碑惊叹,始有人恍然大悟:妙哉,妙耶!
匠心何其独也,用心何其苦也!
卫之祥,男,1934年生于古城万州,1953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1957年从该校中文系毕业,现为中华美学学会会员,重庆三峡诗社副社长。历经风雨沧桑,艺术求索矢志不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工作,诗赋、书法艺术水平达到了令人羡艳的高度。
退休以来的十余年里,卫先生苦心孤诣钻研,书法造诣几臻化境,《万州赋》、《三峡赋》成了三峡大地的点睛之笔。
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在观赏了卫先生撰并书之巨幅《万州赋》后,发出如是感叹:“当今文化人写万州莫过于《万州赋》了!”
人们不禁要问:蹉跎岁月,累累伤痕为何没在卫先生的作品中留下一丝阴影?心胸使然,修养使然,人格使然也!
面对卫先生音容笑貌,品评卫先生人格风范,方知坦荡、中正、坚毅、亲和、博爱乃卫先生安生立业、修性乐交的不二法宝。
对美学理论的不懈研究,是卫先生的文学与书法作品能冲破滚滚红尘,标新立异之理性保证。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发表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上的美学论文《美因三论》(即“平衡论”、“心灵屏幕论”、“美的探索”)奠定了卫先生艺术的理论基石。
纵观卫先生艺术生涯,其突出成就表现为:诗赋、书法、美学理论成三足鼎立之势,而后三者又归于书法一统。其高深的造诣,以创作的富有生活气息、时代特征、高雅品位的诗赋作品为依托,以和谐、儒雅、壮美之美学风格为灵魂,形神兼备,内外映衬,自成一家,成为一张三峡、万州之靓丽名片,成为一笔三峡、万州之宝贵精神财富,成为一道经典的祥瑞祝福,献给亘古的故土,献给瑰丽的未来。
黄沙,重庆市万州区小周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