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学教法]论抒情散文的意境教学
作者:张付新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称“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因而抒情散文美在意境,抒情散文的美育关键在于意境美的教学。
       何为意境,就是指主观的情与客观的景、内在的“意”与外在的“境”高度统一所达到的“心物同一”的艺术境界。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来看,意境是读者借以感受言外意、弦外音、意外味,受到感染熏陶,从而提高思想情操的诱导物。意境美的教学则是景情意的教学,它具有形真、情深、意远,理念寓于其中的特点,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情感感染,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形与神、语言和结构的关系,受到活生生的语言能力的训练。
       意境美教学是让学生透过画面,领会感情,悟出事理,感受意境之美。关键是把学生带入作品所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并沉醉于文章创设的意境里,去吟诵、玩味、意会、神驰,在美的感受中铸炼、升华。如何做到这一点,我以为可以按如下方法实施。
       一、再现形象,引入意境
       抒情散文的意境美教学,首先要通过文字唤起相应的视觉表象和听觉表象,从而进入艺术情景,为深刻理解文章的意味做好充分的准备。再现形象、引入意境的方法很多。
       1.巧用诗意
       好的抒情散文总是满贮诗意的,因此可以用诗的意境导入。如我教《春》时,先让学生背诵写春的古诗:如杜甫的《春夜喜雨》、王安石的《泊船瓜舟》、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等等。让学生沉浸在春的气氛中学习新课,进而入境。
       2.表情朗读
       抒情散文语言优美形象,情感丰富多彩。叠词的运用,韵律的平仄起伏,语气的缓急轻重,语调的强弱高低,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音乐美:比喻、夸张、拟人、借代、映衬、双关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更使文章意境优美。因此朗读是引领学生体会形象,进入意境最常用的方法。朗读要注意方法,首先要注意词句的形象性,抓住语段中的动词、形容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它读“活”,要随着文中感情的起伏,运用高低、轻重、快慢、停顿和转折的语音语调变化,读出文章的基调和情感意味美,如读《听潮》要读出海潮涨落时的神奇变化。夜晚观海时,心情兴奋,气息饱满,声音高昂,充满自信;大海欲睡时,感情是温柔的,气息舒展,声音柔和,充满自慰;大海睡熟时感情平静,气息舒缓,声音低细,充满安谧;大海发怒时,感情急躁,气息冲撞,声音有力;大海咆哮时,情感炽热,气息粗狂,声音奔放。
       3.语言描述
       语言描述首先要求教师对文中的意境有深刻的体会,并且能用生动传神的语言描述意境。可以描述形象,渲染感情,类比揭示意蕴。如《海市》对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主要用语言描绘其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变化莫测的形态,结合白居易的诗句“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进行类比,将自然美升华到艺术美的境界,让学生得到一种仿佛从仙境中刚刚走出来的美感享受,充分感受海市蜃楼“虚幻美”。特别是一些难以领会的意蕴,教师可用语言描述出来,帮助学生入境。
       4.教具演示
       教具演示使教学内容具体可感,能激发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易于理解。许多抒情散文中有风景名胜,名物宠物。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绘制彩图,或购买或指导学生绘制。如教《天山景物记》可指导学生作画《天山图》:远景和总体的景观是——蓝天沉着巨大的雪峰、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灿烂的野花。近景和局部的景观是——飞泻的雪水、上抛的浪花、游鱼鸣鸟和八寸琦瑙似的花朵。让学生随图、随文遐想,回味和领略草原妩媚温柔的诗情画意。
       5.音像渲染
       音乐、影视录像可以直接地再现形象,渲染气氛。强化感情,是再现形象,引入意境的最直接生动的方法。如教《长江三峡》可以播放《长江之歌》或播放录像片《话说长江》,让学生一边说一边看,领略长江三峡奇异的风光,感受那一种雄浑、豪迈的气势,在惊心动魄之中不知不觉地产生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斗志。
       二、唤起想象,激发情感
       意境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意有尽而情不尽”的,因此意境美教学不仅要启发学生想象文中之“境”,更要诱导他们“披文入情”,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唤起想象,激发情感的途径很多。
       1.咬文嚼字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抒情散文语言精炼,蕴涵丰富,教师理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仔细玩味咀嚼,唤起想象,激发情感,体会文章的意蕴。如《背影》一文,讲“蹒跚”一词,可想象父亲送行的背景,买桔子的情景,分析它,体会父子情深。“蹒跚”一词把“老境颓唐,半生惨淡的父亲对儿子厚重的爱,儿子对父亲一生坎坷、困顿的怜悯及未能尽孝的愧疚”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释词不仅解释表层意思,且把它包含的情感、意蕴等透彻地作了诗意的解释,这才达到审美的要求。
       2.联想类比
       意境是融进作者感受的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它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较大距离,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意境,就应引导他们进行联想类比,从“死”的文字看到“活”的意象,体会其深刻的意蕴。如教《一颗小桃树》可以引导学生从小桃树联想到身边平凡的人和事,生发对平凡的怜惜,对抗争奋斗的赞美之情。
       3.吟哦沉思
       意境是一个奇妙的境界,“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欣赏意境断然不能把情与景机械地分开,而应该沉醉于文章的意境里,反复吟哦,闭目沉思,自然而然地进入角色,意会、神驰,在美的神韵中铸炼、升华。让学生如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意境之美。
       三、拓展思路,判明情理
       抒情散文的意境美教学要达到对文章深层意蕴的把握,特别是对意境中暗含的特殊意象的理解,必须在深入体验的基础上拓展情思,判明情理,例如——
       1.联系生活
       抒情散文通过生动的艺术画面,表达作者充沛的感情,挖掘生活中某种哲理,因此教师应该启发学生从情感的逻辑去理解意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引导他们从情感共鸣进入到社会人生、宇宙的更深层的思考,如教《听潮》不单要让学生领略大海的雄壮和静谧美,更应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拓展情思。明白:生活也如大海,有时温柔静谧,有时汹涌澎湃。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进取的精神去迎接战斗的生活,去投入火热的生活。
       2.启发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理应启发学生思考、质疑,让学生拓展情思,判明情理,达到对文章深层意蕴的把握,特别是对意境中暗含的特殊意象的理解。如教《香山红叶》,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明白文章所赞美的绝不只是香山红叶,而是“越到老秋越是红得可爱”的老向导,是生活的主人,是火红的社会。
       四、感受意境,创造意境
       意境美的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而且要让学生学习表现、创造意境。
       朗读、表演是让学生在充分感受意境的基础上再现意境,关键的一步还是培养学生创造意境。
       创造意境“出自艰境,成似容易”,它要求作者要有充沛的感情,要挖掘生活中某种哲理,要捕捉住生动的艺术画面,要抓住文眼,对中学生而言,就是注意观察、积累情感、勤于练习。
       观察是创景的前提。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要使学生在写抒情散文时营造一定的意境,第一步可以以课文和其它各篇为例,训练学生观察,从中学习方法。如学习《天山景物记》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学习《海滨仲夏夜》从不同感觉描绘景色等等。
       积累情感,不仅要从课文中体验丰富的情感,而且要使文情变成学生的思想,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如有位老师教《难老泉》时,在学生对文章产生喜爱之情的兴头上,出了一道设卡题“山城——东坪”,一个学生脱口而出“在月形山的‘月’凹陷处,有一颗熠熠闪亮的明球——东坪城。”多好的总领句,不但说出了东坪城的特点,而且其爱溢出。教师抓住这一契机激发学生的创作情感,接着进行作文。结果许多学生写出富有情感的文章。当然其中要创造美景,仅靠移情模仿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体验人生,深刻思考,把握社会生活的本质,只有这样,才会获得丰富的情感,并最终导致优美意境的诞生。
       勤于练习,“操千曲而后晓声”。学习创境,始于模仿。从单篇模仿到多篇启发,从单项、局部模仿到整体的效法,从刻板模仿逐步发掘到萌发一定的创造因素。学习不同作家创景的方法,如杨朔《香山红叶》等文,从一景一物中提炼优美的意境;学峻青《海滨仲夏夜》抓住景物变化,字里行间流露情感,把自然美、生活美、精神美、感情美融为一体;学朱自清通过诗意的描写创境等等。学习文章充满意境美的语言,如《济南的冬天》等,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段。最后鼓励学生大胆求异,自由幻想。待到“翼护亦无须,独行颇利便”时他们便迈入了自由创境的境界,最终写出意境优美、抒情浓厚的抒情散文。
       总之,进行抒情散文的意境美教学是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文章意境之美,受到美的熏陶,体会铸境的方法,在抒情散文的写作中初显其效。
       张付新,新疆博湖县博湖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