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名篇探赏]解读《骆驼祥子》中的三组关键词
作者:苏 也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奔跑是一种状态,生命也是一种状态,如果说有些人的生活是将这两种状态合二为一的话,我想《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吧。同时,奔跑是一个过程,而生命也是一个过程,若是这世上真的有人在奔跑的过程中也将生命的燃料耗尽的话,我想,祥子或许就是这样一个人。老舍站在故事的背后,成为一个睿智的说书人,平静地讲述着这个关于祥子的曲折故事,却让我们满心激荡地观看这一场耗尽生命的奔跑,眼睁睁地看着他跑向无法停止、无法改变、无法回头的终点。
       我在这里想说的,也许就是老舍想通过讲述祥子用生命奔跑的过程要让读者了解的东西,即奔跑的祥子所经历的风景。而我在这里解读的三组关键词,可能就是这些风景中颇具代表性的影像,至于为什么这样组合这六个关键词,或许只是凭一种与老舍先生文字的共鸣感应,它们之间也许有并列关系,也许有递进关系,也许有对立关系,也许根本就没有关系,但它们都在不知不觉中构成了祥子奔跑的世界。
       一、车与骆驼
       祥子的职业决定了他与车是分不开的,而像他这样的年轻的高等车夫,或许有一辆自己的车就是最大的梦想了。用祥子自己的话讲,就是“只有自己打上一辆车,顶漂亮的车,才配得上自己这身板”,而他“看着自己的青年的肌肉,他以为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必定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的,绝不是梦想!”请注意,这里老舍用的是“他以为”,而不是“他认为”,似乎是一种暗示,也似乎是一种伏笔,预示着故事的悲剧性。但是,祥子就是祥子,跟所有初到北京闯荡世界的年轻人一样,“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像个成人,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这告诉我们,祥子的心里还是很孩子气的,这不仅表现在他脸上可爱的神情,更表现在他对世界的看法,似乎“他的聪明和努力都足以使他的志愿成为事实”。于是,在祥子生命奔跑的前半部分,他都有着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与梦想,就是凭着自己的努力买到属于自己的、顶漂亮的车,然后,继续奔跑。
       因此,在故事的一开始,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十分可爱而坚毅的祥子,在为着自己心中的理想而日夜奔跑着,他有着铁扇面似的胸,直挺的背,宽而威严的肩,和一双“出号”的大脚,这些给了他作为一个好车夫的所有条件,而比这一切更重要的是,他有着一颗还未被世俗玷污的天真如孩童般的心。所以,他不怕吃苦,也没有一般东洋车夫的那些可以原谅而不便效仿的恶习,“他就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为的就是买下那辆属于自己的车。于是,他“强打着精神,不专为混一天的嚼谷,而是继续着积蓄买车的钱”,终于,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买车的一百块钱!心中的夙愿似乎马上就可以实现了,只见“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多少个日夜的等待终于化成了这铿镪有力的五个字。车,终于是有了属于自己的车。
       我非常感动于老舍对祥子第一次买到车时的逼真描写,相信所有的读者也会因为这一段具体而温情的刻画在心中荡漾起一点情感的漪涟。“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的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这一段感人至深的细节描写,无疑是在告诉我们,车,无可非议的是祥子心中最重要的东西,这几乎是他生活的全部,是他奔跑的理由。所以,下面才会有更加感人的一幕,不知道自己生日的祥子,把买车的日子就定为自己的生日,也是车的生日,这是个“双寿”,他几乎是把自己的新车看作了自己的亲生兄弟,甚至是看作了另一个自己,抑或是自己的生命。所以,车无疑是《骆驼祥子》中的最重要的关键词,是祥子奔跑的过程中最具象征意义的风景,故事的起起落落都是由车的得得失失引起的。因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祥子,作为车夫的他,他的生命是和他的车牢牢地栓在一起的。
       至于骆驼这个关键词,老舍在小说的一开头就有所交代: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但是,我认为,骆驼在小说中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物象,因为骆驼在关键时刻出现,它们与祥子的生命紧紧相连。同时,使祥子落上这个外号的这几匹骆驼也与祥子的车有着重要的联系。祥子是人同车子一起被官兵抓走后遇到那几只骆驼的,也就是在祥子失去车后,祥子才得到骆驼的,而同时,就是这几只骆驼又成为了祥子后来又重新买车的希望。所以这几只只在故事的前半部分出现过的骆驼,也应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
       不仅如此,我还认为,老舍之所以要把小说的题目定为《骆驼祥子》,而不是《祥子》,或是《车夫祥子》,是有他的深意的。也许,这是一种象征主义写法。同样是老实而又坚毅的生物,身上却不可避免地负着沉重的担子;同样是本份地只想过好平凡的日子,但却总是无力反抗地任人宰割;同样是受气受辱地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但却看不清原由地任凭生命的玩弄。
       所以,祥子在落难时遇到骆驼使他有了极大的安全感和亲切感,在被困的深夜里,“骆驼忽然哀叫了两声,离他不远,他喜欢这个声音,像夜间忽然听到鸡鸣那样使人悲哀,又觉得有些安慰。”殊不知,其实这也是祥子自己心中的悲鸣,也是那个时代里无数个祥子的悲鸣。
       二、虎妞与小福子
       至于祥子的感情世界,正如老舍在小说的后记中写到的:“一个车夫也应当和别人一样的有那些吃喝而外的问题,他也必定有志愿,有性欲,有家庭和儿女。”所以,在这个以男性主人公为基调的故事里,就必定有女性形象的出现。而围绕着祥子的最主要的两个女性形象就是虎妞与小福子。
       一提到虎妞,大概首先闪现在读者脑海里的就是她的那对“结实的虎牙”,紧接着就是她那大大咧咧如男人般的性格。作为一方地霸刘四爷的独生女,“她也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了男人,没人敢娶她作太太,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更多一些花样。”在老舍的笔下,这个故事里的第一女主角打破了中国传统审美视域中的女性形象,类似美丽,温柔,贤惠等等字眼,在虎妞身上一样也找不到,反倒是丑陋,粗野,泼辣等形容词用在她身上再合适不过。所以,不管虎妞多么爱祥子,不管虎妞多么有钱,即便是虎妞成为了祥子的妻子,祥子打心眼里还是讨厌虎妞。因为虎妞无论如何是不符合祥子的审美标准的,是不符合那个时代的审美趣味的。
       但是作为一个读者,我却是特别的欣赏甚至是喜爱老舍笔下的这个虎妞。最重要的原因是,她是整个作品中唯一具有反叛和抗争精神的人物,也是全书中性格最为鲜明而真实的形象。首先,虎妞她是爱祥子的,这就是她的一个优点。身为刘四爷的独生女,她有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条件,虽然她长得十分“反社会审美化”,但正所谓“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以虎妞的身份,再加上刘四爷的威力,攀上另一个门当户对的有钱有势的人家应该不成问题。但是,虎妞没有,她爱上的是一个又穷又倒霉的拉车夫,爱上的是在她父亲脚边吃冷饭的伙计。为什么?就是因为她看到这个拉车夫跟其他所有的拉车夫都不一样,她看到的是祥子身上那股别人所不具备的志气和狠劲。从这些方面看来,虎妞有自己独特的爱情观,她的爱情是真正自由而真挚的,她对祥子的爱打破了世俗的标准,跨越了身份的鸿沟。而且,为了实现自己的爱情理想,虎妞敢于站出来向整个世俗挑战,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毫无疑问,虎妞大闹刘四爷寿典的那一场戏是全书最精彩的一章。虎妞当着众人的面保护祥子的尊严,并将自己对祥子的感情公布于众,用刘四爷的话讲,就是“真不要脸”。但就是这种“不要脸”表现出她对祥子的一片真心,更表现出她那勇于抗争的精神。最终,虎妞对祥子的爱没有得到刘四爷的支持,也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她只好与刘四爷断绝父女关系,抛弃了本应属于她的安逸生活,跟着这个穷拉车的过上了动荡不安的日子。也正是这样,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这个“反社会审美”的女性形象的美丽动人之处,这就是她对爱情的执着和那敢于为爱牺牲的无畏。
       然而,小说中最具个性色彩和最具反抗精神的虎妞却是全书中最大的悲剧人物,她是这样地爱着祥子,可以抛弃名誉,抛弃亲情,抛弃财富,但是她爱的这个男人呢?他对虎妞又是怎样的呢?祥子根本就不爱她,从头到尾就没有真正爱过虎妞一天,他对于虎妞的情感顶多就是一种同情,或是一种感谢,抑或是一种对爱情家庭本能的向往。虎妞根本就没有得到过祥子的爱,这种大量而又无效的单向的感情投入,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本身就是极为可悲的。因此,最终虎妞因难产而与孩子同死在家中,这种悲剧性的收尾似乎是命中注定的。这不仅是虎妞自己得不到爱情回报的悲剧结局,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剧结局。虎妞这个对社会封建思想和世俗观念发起挑战和冲击的人物,最终还是悲惨地死在了封建思想与世俗观念的双重压迫下,我们仿佛看到茫茫黑夜中的最后一点希望的火苗也在寒冷而凛冽的风中熄灭了。
       我们再来看看小说中的第二女主角小福子。“小福子长得不难看,圆脸,眉眼长得很匀调……无论是要生气,还是要笑,就先张了唇,露出些很白而整齐的牙来”,小福子首先从外表上就与虎妞形成一种对比。再从身世上看,小福子的母亲被父亲气死,又被无能的父亲卖给军官作小妾,被抛弃后又因为贫穷而沦为妓女,最终上吊自尽在野树林里,死无安身之地。由此看来,小福子的命运悲惨性绝对不亚于虎妞,甚至比虎妞还要悲惨。但为什么我却一再强调虎妞才是作品中最大悲剧人物呢?就是因为虎妞和小福子从本质上是不同的,同样是面对残酷的命运,虎妞敢于与父亲斗争,敢于向社会反抗,但小福子不会也不敢。她只会任凭父亲的摆布,甘愿受命运的安排。
       如果我们站在宏观的角度纵观全书,我们也会发现小福子的悲剧同样也是社会的悲剧,同样也是时代的悲剧。如果说虎妞的死是由于她与社会的冲突和格格不入,那么,小福子这位美丽、善良、顺从的女性,为什么同样走向了悲剧的深渊呢?这两个悲剧女性告诉我们,在那样一个社会里,抗争,就得死,不抗争,同样是死路一条。
       别有意味的是,老舍在对小福子这个人物的处理上有着与虎妞截然不同的地方。表面上看,虎妞是一直处在生活的强势地位,而小福子是一直都处在弱势地位,但是强势的虎妞一直追求和争取的东西就在不经意间被弱势的小福子得到了,那就是祥子的爱。在祥子的眼里,小福子“她是个最美的女子,美在骨头里,就是她满身都长了疮,把皮肉都烂掉,在他心里依然很美。她美,她年轻,她要强,她勤俭,假若祥子想再娶,她是个理想的人。”由此可见祥子其实打心眼里一直爱的都是这个与虎妞完全不同的小福子。我认为,这是老舍在整个作品中营造的最大的讽刺。我们一直都认为祥子是一个老实,坚毅,有骨气的祥子,一个不同于社会其他底层人物的形象。但是祥子还是祥子,那个像骆驼的祥子,他虽然年轻力盛,倔强好强,但他在本质上还是那个封建时代的产物,他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其他的普通车夫没什么区别。面对接二连三的人生挫折,他还是沉默地选择了顺应,选择了同样选择顺应的小福子。
       如果说在那个时代只有一个虎妞的话,那么在她的周围,一定有几百个小福子。这是时代的悲哀。同样,如果在那个时代有一百个人出来在虎妞和小福子中间做出一个选择的话,这一百个人一定都会选择小福子。这是时代更大的悲哀。
       三、理想与现实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讲完《骆驼祥子》的整个故事,我想可以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就像祥子在买到他的第一辆车后,对未来发出无限的幻想与憧憬时一样,一定会有一个声音在故事的幕布后,用一种冷漠而又残酷的语调说,“可是,希望多半落空,祥子也非例外。”
       游走于理想与现实的边沿,无疑是十分危险的。但是,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理想,他又有什么在这种残酷的现实中活下去的勇气?于是,买车,成为了祥子那最直接的理想,然而理想实现之后,他所面对的现实又是怎样的呢?车被军阀抢去,差点还丢了性命。在悲痛的伤口中爬起来,祥子又燃起了新的理想,凭自己的努力再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然而钱还没来得及凑齐,祥子所有的积蓄又叫特务抢去,现实又一次在祥子伤痕累累的身上开了一个玩笑。虽然不爱虎妞,但这个女人和她肚子里的孩子又给了祥子新的希望,他又开始有了一些关于家庭、关于父亲的理想,但是,现实的愚昧和残忍,或许还有其他别的什么,又一次将他美好的理想撕破,虎妞带着个孩子,在夜里断了气。事业没了,家庭也没了,似乎身边的那个小福子就成了祥子心中的唯一希望,于是,出去再拉个活干,等到有脸见小福子时就回来娶她成家,就成了祥子的最后理想。然而,在一切都似乎有所转机的时候,小福子却被卖到“白房子”,最后惨死野外。面对这无情现实的当头一棒,祥子大概也没有什么力气再去伤心了。终于,在无数次的命运捉弄中,当年那个年轻有力的祥子不见了,他开始由原来的烟酒不沾的小伙子,变成现在吸烟上瘾喝酒成性的中年人。从原来那个老实卖力的上等车夫变成现在这个“心里松懈,身态与神气便吊儿啷当”的懒汉。
       在理想与现实的搏斗中,理想总是无力回天地败下阵来,一颗完整的心灵也在这无数次的摔打中变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而我们所看到的祥子,奔跑中的祥子就像是在一段崎岖的山路上完成这段不断跌到、爬起、再跌到的过程,他在这段奔跑中终于是摔得遍体鳞伤,摔得奄奄一息。我们仿佛看到的是一块有棱有角的宝石,在无数次的打击和挫折下,终于是磨平了棱角,磨灭了光泽,最终成为了和路旁泥土一样的无用碎石。
       祥子如此,顺从的小福子也是如此,而具有反抗精神的虎妞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苏也,女,武汉大学文学院中文系2006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