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读者]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者:林誉华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2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语文教学要适应素质培养的要求,就必须从教学活动的本质上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等陈旧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求探索”,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的自学实践贯穿于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掌握知识一般要通过对教材的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基本环节来实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可分为探索性自学、深究性自学、吸收性自学。探索性自学是初步理解阶段,从未知开始探求,就课文内容,语言不懂的问题初步去读懂;深究性自学是深入理解阶段,抓住课文重点进行剖析、推敲、分析、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写法特点等;吸收性自学这是消化运用阶段,学生联系自己读写实际进一步吸收,学以致用。以《天山景物记》为例,首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自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内容,在语段中标出显示记叙顺序的词句,考虑文章在总体上是按怎样的顺序把11种天山景物有条不紊地写清楚的。然后转入自学深究阶段,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相互讨论,弄清文章结构,理清写作顺序,理解文章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进行自学。
       紧接着,教者对学生自学过程进行总结,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又深化了一步,即让学生进行吸收性自学,学以致用。要求学生借鉴课文的写法,写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以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这样自学的三个层次的数学实践就构成了一个循序渐进的逐步提高的教学过程,这也是学生本身对所学的知识从吸收到运用的自学过程。
       二、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强调学生的自学,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作用,而是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还要备“学”,要分析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特点,研究如何引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其一,激发兴趣,调动自学积极性。古人言:“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如笔者在引导学生自学《奇妙的电子计算机》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如果用高射炮打飞机,要能准确无误地射中目标,就必须算出它的“提前量”,而“提前量”的计算相当复杂,与飞机的速度和高度,炮弹的速度,以及风向、风速等许多因素有关。如果用笔算的话,一个人要算一天一夜;用算盘计算,也得好几个小时;若用电子计算机计算,只需1%秒就能准确地算出“提前量”,并能控制高射炮自动射击,一下子就把飞机打下来。电子计算机有如此之快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的精确度,真是奇妙无比。这样就大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就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了课文。
       其二,明确学习重点,指点自学方法,提出自学的具体要求。
       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发挥好指导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精于点拨,激发思维。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要给予提示,对课文内容、语句的内涵要加以指点,对学生理解不够的地方要适当补充。但也不能越俎代庖,直接把结论告诉给学生,而应注意点拨,引导思维。
       古人言:“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教学中,不能只给学生“一条鱼”,而重要的是交给学生“捕鱼”的本领。也就是说,不仅要“点”以要领,培养学生多思、善思,更要拨之以法,能精思、会思,使其自学能力逐步养成。
       林誉华,教师,现居福建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