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作者]翩飞在古诗词里的杜鹃
作者:孙丰博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中学语文课本里有不少出现杜鹃这个意象的诗词,我们分析诗句时,往往忽视了它所营造的意境。其实,杜鹃能成为骚客们笔下凄凉的化身是有原因的。它又名杜宇、子规、布谷鸟,经常在暮春时节啼叫,啼声听起来很像“不如归了”,这样的叫声,再加上在一个百花凋零的季节,自然令人生出许多忧愁。另外,传说中杜鹃是当年的蜀望帝死后所化,它的啼声悲哀,甚至于嘴角流血,这更让杜鹃蒙上了许多凄凉的色彩。
       在古人的诗词中,关于杜鹃的诗句真是数不胜数,我们可以从这些优美的诗句中隔着千年来体会作者们的心情。
       宋代女词人朱淑贞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便是通过杜鹃哀鸣来表达对春逝感伤和对青春留恋的佳句。而李重元在《忆王孙》一词中的“杜宇声声不忍闻”则与之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借杜鹃悲啼来抒发思念之苦,别有一番肝肠寸断之意。
       如果说上面两句都是写个人的闲愁,那么秦观在《踏莎行》一词中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多少融入了一些政治失意后的感伤。而北宋政府的南迁这一特殊的历史环境更是造就了一大批以表现家园之思为主的佳作,这些作品用杜鹃营造悲哀意境,使作品增色不少。文天祥《酹江月》中“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一句深深的眷念;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中“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一句浓浓的凄凉与无奈;向子湮《秦楼月》中“眼中泪尽空啼血,子规声外,晚风残月”一句沉沉的悲愤,将对故国的眷恋述写得淋漓尽致。
       利用杜鹃制造凄凉的氛围,早在李白《蜀道难》中就有“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的句子,而杜甫也有“其间旦夕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其悲凄之情显而易见。
       古诗词通常都是借助奥妙而细致的景物描写来营造种种特殊的意境,从而表达人物的内心复杂隐幽的感情,所以杜鹃这个意象,便自然成为了悲哀意境的营造者。
       
       孙丰博,教师,现居新疆库尔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