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探索者]语文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的几种方法
作者:毕春萍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让他们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在学习语文的实践中,自觉提高认识,获得知识,增强能力,发展智力。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呢?
       一、在诱发兴趣中培养思维的敏锐性。教学鲁迅的小说《祝福》时,学生预习课文后,不难理解小说的主要人物就是祥林嫂。在分析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之前,可以先提问学生:小说为什么不以“祥林嫂”为题而以“祝福”为题?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活跃起来。这讨论,让同学了解了小说标题的深刻含义,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闸门,在兴趣盎然中一下子就打开了。
       二、在质疑研讨中发展思维的独创性。《药》的主题思想,课本与教参都说揭示了辛亥革命时期革命者和群众的关系,批判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严重脱离群众的错误。教学这篇小说时,我鼓励学生要“敢于怀疑,敢于向书本和权威挑战”。于是,通过对小说情节、人物、环境的阅读分析,同学们对此展开研讨,不同意上述提示。他们认为,从课本实际看,《药》的主题思想应该是表现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揭露封建统治阶级镇压人民和愚弄人民的罪行,从而说明了改造国民、唤醒民众的重要。同学们这些看法的正确性虽然还有待商榷,而且其中也不乏借鉴其它参考资料,但是这种不迷信书本,敢于质疑探索,否定旧论,提出新见的事实,正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
       三、在引导联想中拓展发散思维空间。发散思维训练的目的是发展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新颖性,训练的途径和方法可以有多种多样。
       1.想象发散训练在指导学生赏析 《守财奴》中“抢夺梳妆匣”这一情节时,为了加深对葛朗台性格特点的理解,我让学生设想葛朗台太太房间的大小和床铺距离门口的位置,想象一下一个76岁的老头儿一“纵”一“扑”的情景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后果。学生在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活动中对小说的细节和意境再创造,获得美感享受,也认识到葛朗台这个“执着狂”在看到金子时的不顾一切,不仅仅是爱财如命,简直就是爱财胜过自己的生命。
       2.组合发散训练 《母亲》中的尼洛夫娜在车站被敌人发现以后,内心产生了忧惧与动摇,她觉得暗探的“眼光好像针一样刺着她”,提着箱子的手“抖动了一下”……这些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呢?我要求学生结合以前所学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有的同学由母亲手指的“抖动”,很快联想到高一课文《荷花淀》中水生嫂得知丈夫“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时手指的“震动”,两处描写一组合,同学们得出结论,作者是通过这些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3.多维发散训练 《项链》的结局部分路瓦栽夫人经过十年艰辛还清债务后,意外地得知项链是假的。这不仅使女主人公大吃一惊,也让读者始料不及。为了加深对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的理解,教学过程中我布置课堂作文,让学生续写小说的结尾。由于学生的思想认识、情感态度、性格心境不一样,对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的理解也不一样,续写的结尾也各不相同。
       4.探索发散训练 《药》的“预习提示”告诉我们,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现实的一个侧面”。指导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要求同学画出能体现小说时代背景和社会政治情况的有关人物服饰、语言、环境描写的文句,结合课后“思考和练习”讨论分析:作者通过这些描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和社会环境?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反映的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一方面是清政府对革命者的残酷镇压,另一方面是革命者绝不会因遭受挫折而消沉。
       四、在精讲巧练中训练聚合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有机结合。聚合思维是在发散思维所提供的大量事实基础上,经过分析、比较、加工和整理,从中得出一个最佳的、有效的答案或结论。
       科学的生命在于创新。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能源,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高水平的一代新人。
       毕春萍,河南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