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研究者]陈忠实的农民味
作者:王 海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首先谈一谈我所知道的陈忠实。我没有亲眼见过陈忠实,虽然我在西安呆过两三年,而且的的确确曾经路过陕西省作协,陈忠实其时已是省作协主席了。但他的《白鹿原》我是早就看过了的,在大学时期。我们看陈忠实,他年轻时绝对不像一个农民,倒有点小知识分子的模样,然而从现在他那张沟壑纵横的脸你能联想到的绝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关中农民老汉形象。说陈忠实像农民是指他具有农民的深厚和真朴,这其中有关中民间文化中旷达耿介等等因素对他的浸染。但要以农民的狭窄等等意识和陈忠实比,说他像个农民,则大谬。如果说到陈忠实的创作态度和创作精神,非农民的劳动态度不能相比。真正说到陈忠实跟农民或者农村的关系就得谈谈他的生活经历,陈忠实一九四二年出生于陕西西安市灞桥区毛西乡南倚白鹿原北临灞河的西蒋村一个农民家庭,真正的农民出身,不用上溯三代。陈忠实在农村整整待了二十年,而实际上,他在农村已整整生活了四十年,四十年的农村生活是他生活中最深厚的人生积淀。因此可以说他身上的醇厚的农民味道可以算作他的一个独树一帜的标志。
       接下来,我想要说的是陈忠实作品中的农民味。就我所读过的陈忠实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以农村生活而且是有关六七十年代的关中农村生活为主题的。《初夏》、《四妹子》、《梆子老太》、《康家小院》、《蓝袍先生》等等概莫能外。陈忠实不是一个真正的关中农民,而是一个写关中农民的作家。包括他的自称可以放进棺材当枕头的《白鹿原》也是一部以白鹿原上的白鹿村这样一个关中村落为对象,进而化为从民国到解放之初近五十年整个中国近代社会结构的一个蕴涵丰富的缩影。这部他的被称为建国以来问世的农村题材长篇小说的扛鼎之作的《白鹿原》可以看作是他四十年农村生活长期积淀下的爆发和升华,离开他熟悉的农村题材,陈忠实要达到《白鹿原》的高度甚至于超过《白鹿原》是很困难的。综上所述,农村生活是陈忠实创作的源泉,而农民是陈忠实作品中的主角。那么我可以如是说,陈忠实的作品中那种很强烈的农民味是其作品的独特标记。
       最后我要谈的就是陈忠实农民式的创作态度。我想讲的只是他的那种虔诚地对待文学创作,甘于忍受寂寞,埋头苦干的创作态度给我的一点启发。从他发表第一篇作品开始的一九六五年算起,到一九九二年《白鹿原》的问世,陈忠实整整二十七年才写了一部长篇,二十七年的铺垫,不是每一个作家都能忍受这种寂寞的,他做到了,也成功了。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报,一点都不假。他走访了关中平原上百个村子,几百户村民,查阅了20多个县的县志。单写素材笔记就写了近百万字。做完了一切的准备和思考后,陈忠实回到了白鹿原他家的祖屋,闭门写书,伴随他的只有四年的难耐寂寞,写作中的艰辛、痛苦。不说他二十七年写一本《白鹿原》,单说六年才写成一部长篇,怎么着都有点愚公的味道,纵观当今中国文坛肯这样下力气花功夫真正做文学的人恐怕不多了。柳青是陈忠实的偶像,他认为“文学是愚人的事业”。陈忠实继承了柳青的这种“愚人”精神而且把创作看作终生事业,我想这是陈忠实之所以成功的根本之所在。“农民”这个词现在可以说是一个带有贬义的骂人的话,北京人之间开玩笑说你“农民”,就是说你老土,没见识。而我这里说的“农民式”绝对是褒义,是指勤勤恳恳、脚踏实地舍得花力气舍得下功夫在土地上,以自己的劳动换得收成的朴实的农民价值观。说陈忠实创作态度是“农民式”的是对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只有具有“愚人”精神的作家才具有这种“农民式”创作态度。
       陈忠实是人而不是神,他喜欢喝西凤酒、抽雪茄、吼秦腔,生气也会骂娘,还喜欢看足球,发点评论足球的文章,但我所看到的是他身上的那种不爱张扬、不爱炫耀、质朴、顽强、耿介的关中农民的味道。我眼中看到的陈忠实不是笼罩在光环下的名人,只有一个满脸沟壑穿着一件寻常夹克,叼着一支巴山雪茄,沉思的陈忠实,唯有其深邃的目光告诉我,这还是一个文学的圣徒。
       王海,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