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学教法]语文教学的点拨艺术
作者:湛国贤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努力把握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课堂45分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随着教师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单位时间内比较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第一,抓住文章的关键句,给课文分段,理出层次,进而分析人物的形象。
       如《花市》一文中,有两个表达时间的关键句:“街上还很安静的时候”,“上午十点钟”。学生抓住了它,就可以依据时间顺序轻而易举地把文章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的矛盾冲突是卖花姑娘与买主老农之间的矛盾:老农看中了一盆高档花——令箭荷花,可姑娘要价太高,生意未谈成。这个矛盾冲突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第二个矛盾冲突作铺垫。第二个矛盾冲突是年轻干部与老农,卖花姑娘之间的矛盾,老农舍不得那盆令箭荷花,又重返过来买花,正要付钱时,来了一个干部打扮的年轻人,他蔑视老农,并讥讽老农不配买这样的高档花,还企图用高价钱的方法与老农争花,可老农寸步不让,年轻干部的行为更激起卖花姑娘的反感,她宁愿降价卖给老农,也不愿高价卖给年轻干部。这第二个矛盾冲突才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教师抓住这两个矛盾冲突轻巧一点拨,卖花姑娘那种不图钱财、不畏权贵的高尚品质与年轻干部以权势压人的丑恶灵魂,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充分地展现出来。
       第二、从写作技巧入手,分析文章的结构,突出教学重点。
       如《第二次考试》这篇课文,开头作者就设置了悬念,指出苏林教授遇到一件奇怪的事情:初试中考生陈伊玲成绩优异,而复试时却令人大失所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作者这样安排材料,使文章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使读者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此后作者没有接着交代事情的原委,而是写了两次考试的具体情况,最后通过考生弟弟的介绍,交代了发生奇事的原因,文章至此,经教师巧妙地一拨,使学生不仅十分羡慕陈伊玲出众的才华,而且更佩服她品德的高尚,与此同时,还使学生懂得了什么是侧面描写,文章怎样安排材料才能使故事情节回环曲折,波澜起伏,产生最佳效果。这就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第三、从题目入手,分析作者的思路。
       有些文章的题目就简明概括了中心。如《同志的信任》这一课,可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与题目的照应并点明中心的段落(结尾),然后再揣摩作者是通过哪些材料,采用什么叙述方法来有力地表现“鲁迅先生是中国共产党员能以生命相托付的最可信任的同志”这一中心的。引导学生采用这样的方法,既省时,又省力,使学生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进而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有的文章的题目,就是作者的行文线索。如果抓住题目去分析课文,就会收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如抒情散文《枣核》以“枣核”为线索,把相距万里的华人连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土连在一起,抒发了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在美籍华人朋友的心目中,这几枚“枣核”的分量,简直就等于故土,等于祖国,“枣核”在这篇课文中不仅是一条叙事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浓重乡情的感情线索。经教师这样引导点拨,学生就会被美籍华人拳拳的爱国心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所打动,从而激起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综上所述,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好不好,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巧不巧,点拨功夫深不深。一位有经验的教师说过:教学就是一种点拨,在知识上点拨,给学生以启迪,开启学生的门径。为了说明点拨的功效,她还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当火光微弱时,一经点拨,顿时放出耀眼的光芒!灯芯还是那根灯芯,灯油还是那么多灯油。由此可见,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的点拨是多么重要啊!
       湛国贤,男,广东雷州市英利初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