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原创天地]远和近
作者:李新华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朱自清先生对清华园中荷塘环境的精彩描写,时时萦绕脑海,常常飘飞口头。
       不知是因为仰慕这所百年名校,还是因为精彩描写激起了人们对这种曲折幽远、宁静深邃意境的迷恋,抑或是幽远深邃的美好境界十分难得地安放在都市人的近旁,人们对清华园无不心驰神往。
       2005年,特别选在朱先生创作这一名篇的7月,我慕名来到了先生当年日日走过的荷塘边。漫步其间,竟觉怅然。
       塘中,田田的叶子、袅娜的白花、羞涩的花苞、缕缕的清香等等,荡然无存,只剩一池浊水;塘边,杨柳倒是还在,可惜疏疏落落,在盛夏骄阳的炙烤下,早已垂下了有气无力的枝条;四面,游人熙来攘往,穿梭不绝,连树上原本热闹的蝉儿也似已厌倦,懒得出声应和这满塘的喧嚣;塘北凄然立着的先生塑像,冷冷地瞪着眼前的一切,能怒而不能言,显出一脸无可奈何的愁苦……
       “大隐隐于市,中隐隐于野,小隐隐于朝。”身在繁华热闹的街市,却能天天享受隐士般的淡静闲雅,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们强烈的生活愿望,达官贵人们普遍的生活理想。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他追求的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而多数苏州园林的主人,置身闹市,为避免外围市井街衢的嘈杂,纷纷用高墙把自己封闭起来,“躲进小园成一统”。
       如今,人口过分集中,竞争空前剧烈,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应酬事务日益烦杂,使得人们越来越腻烦现代都市生活,越来越眷恋自然淳朴清静悠闲。人们最普遍的生活渴求,就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就是短暂的解脱和轻松,就是片刻的逍遥与清静。而能趁“黄金周”或“大周末”出游,去放松享受一番的人总是少数,绝大多数普通百姓在生活的重压下,一无闲钱,二无闲暇,三无闲心,只能经年累月蜷缩在自己狭小的天地里。既然“远水解不了近渴”,对于他们,最适宜放松的去处,就是身边大大小小的公园、广场,寒暑假期间像北大、清华一类的园林式校园,等等。偶得闲暇,不必梦游那“远在天边”的名胜区,即刻置身这“近在眼前”的风景中,省却舟车劳顿,无须经济花消,想登山则登山,欲亲水即亲水,游走观览,漫步闲话,迷花倚石,娱情悦性,游目骋怀,俯仰天地,放松心情,漱涤胸怀,神清气爽,岂不快哉!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奉行“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的各级政府,应该多方协调,科学管理,合理利用既有游憩空间,妥善配置身边闲适资源,细致规划,精心运筹,竭诚建设社区性休闲活动场所,着力打造园林式幽雅宜居环境,满足人们就近放松居家休养的渴望,避免不必要的舍近求远导致的物质和身心的消耗浪费,让人们尽享现代化之利而少受城市化之苦,使人们日常生活既有紧张忙碌,又能忙里偷闲,其情逸逸而其乐融融!
       李新华,湖北武汉市新洲区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