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负暄琐话]史实今说(二则)
作者:叶治安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5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一
       冯小宝原是洛阳城街头一个“练摊”者,有幸被选进宫做了武则天的面首。如此优渥的嬗变,当然要使冯心态失衡,天长日久,言行就显狂悖不羁。不过冯虽然一时得势,但终究属闺房之宠,只能在后宫里称雄,难列那些世家大族的正统之位,所以远不像今日剧中所表现的那样潇洒有为。再之后几件事一出格,终为女皇所不容,忍无可忍之下,圣神皇帝就命建昌王武攸宁率勇士在瑶光殿前大树下将冯小宝乱棍打死,并将冯的尸体送到白马寺烧成灰,和在泥中造了佛塔。
       前些时候,有一娱乐界的风头人士在大雅之堂上放言对冯小宝很是钦羡,一番谄辞之后,最后自言平生之愿就是能成为冯小宝那样的风流人物。私窃该君无知太甚,其缘故多半是受了“戏说”的误导。我在一旁对他说了冯小宝真正的惨淡人生,他马上就缄口了。实际上我明白该老兄心仪的是剧中的冯小宝,像我说的冯小宝,思维正常的人大都是不以为然的。因为,单想想被棒杀时的痛楚,就够恐怖的了。宁做风流鬼,那是书面语言,当不得真的,好多这方面的英雄人物,一俟刀架上了他的脖子,就改口好死不如赖活了。就是冯小宝那样的“豪杰”也没有临死慷慨陈词,因得宠宫帏而死而无憾之类什么的,而是死命挣扎一番。
       二
       崇祯皇帝“煤山殉难”前,为不使龙子龙女们在城破时受辱,所以亲手刺杀了自己的骨肉,但他的小儿子朱慈焕却在混乱中被人救出而得于幸免,后因隐于民间王姓人家,遂改姓了王。这朱慈焕以教书为业,成婚后生下儿女九个,晚年是儿孙绕膝,很有点天伦之乐。尽管朱慈焕谨小慎微,但最后还是被人告发而让官府拿住了。当时朱已逾古稀,风烛残年,但清圣祖玄烨——就是那个想活“五百年”的康熙大帝——还是不依不饶,他朱笔一挥:朱之父子不可宥。结果,朱慈焕被凌迟处死,朱氏子孙也都一并砍头,七十多岁的老人遭刀剜,黄口小儿被斩首,这样的残酷血腥,是否也可算是“康熙大帝”的“壮举和伟业”?
       我曾想写一个剧本,内容是反映“康乾盛世”时,受“帮会案”、“文字狱”等株连而被腰斩、被凌迟、被杀头的那些无辜者的凄惨命运,其中有耄耋翁妪、有稚童幼女,他们的罹难可以说是真正的千古奇冤。如果这内容真拍成电视剧,我敢断言播出时一定是万人空巷。当然,那些“戏说”或“正说”爱新觉罗家族历史的编导们多半会对我群起而讨之,为什么?逆子贰臣之举呗。
       谢晋在他从影60周年的庆典上曾大诟“戏说”剧是“文化垃圾”,有人却认为谢晋贬之太甚,原因是这些剧给人逗逗乐子也无可厚非。但我总觉得说起上述这码子事,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来做注解是再贴切不过的,那就是:墨写的谎言终究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
       [薛桂坤荐自《城市导报》2004年12月24日/江有生图《听说这两位当场气昏的观众是研究历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