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探索者]语文学习激情五法
作者:伍梅芳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也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可见,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与激情,是推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直接动力。作为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就应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激情,从而把语文教学效果提高到最佳程度。
       一、注入情感引发激情
       “感人者,莫先乎情。”在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感染作用。教师充沛热烈的情感,亲切谦和、具有节奏的语言,它能使师生的感情融洽,使学生对你所执教的科目焕发出无限激情。学生喜欢你,你执教的语文,他们就爱听爱学,从而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反之,若教师不尊重学生,不爱护、关心学生,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是厌恶的情绪。这种情绪会直接影响到教师所教学科的学习效率,并直接引起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反感。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缺乏对学生知识的真心诚意的关注,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强烈的学习愿望。”因此,教师要事事处处关心爱护学生,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一旦和学生坦诚相待、和睦相处,课堂中的诸多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你的课堂教学就会如春风拂送,逢凶化吉。可以说师生关系的处理没有比这一点更成功的了。我的脑海里总浮现着一些教师望徒成龙、恨铁不成钢的苦口婆心、长篇累牍的教导,但受教育者却是一脸木然的情境,学生“三进宫”而未觉。相反,另一些教师以朋友般的三言两语,甚至一个眼神、一个执手抚肩的动作,就让学生心服口服,热泪盈眶。可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要认真刻苦地钻研教材,要备知识、备学生外,更要备感情。只有将课文的内容内化成教育者的心理品质时,师生的教学才能进入“角色”,师生的情感才能得到相互交流,学生才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对课本内容的深层次情感产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体验与共鸣,并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
       二、抓住特质激活激情
       语文具有形象鲜明的特质。而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则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逻辑思维还处于发展之中。故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生动性、形象性的特质来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生动形象的分析,来让学生从有血有肉的形象赏析中受到知识的熏陶、产生情感的共振。
       如《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教师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顺接引导学生再从“长叹一声”这句话着手感知形象,使学生初步认识周瑜心胸的狭窄,并强化学生对诸葛亮“挺有才干”的认识。接着教师还要因势利导,有效地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感知,如通过对人物之间对话的赏析,充分体会周瑜的用心之险恶,绞尽脑汁对诸葛亮进行的一系列陷害。而诸葛亮则成竹在胸,将计就计,使周瑜的所有诡计落空。这样就能充分吸引学生逐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直至对重点段“雾中借箭”的学习,并使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与理解上升到形象认识的高层次,即形象赏析层次。如此,教者就能达到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浅表层次入手,从深层体察诸葛亮善于根据预先估计分析到的情况,去制订正确策略的不凡才能,从而引发学生对诸葛亮顾全大局,知己知彼,巧妙筹划的英雄气度的深层感知,并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如此,教师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激情,就指日可待了。
       三、创设情境诱发激情
       创设问题情境指的是一种具有适当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这个问题情境,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容易引起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诱发学生探究的激情。而学生对自己认为难度较大的问题,也总愿意想一想,做一做,一旦想出答案来,学生就会激情倍增,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听、说、思等活动,在饶有趣味的问题情境中历练语文能力,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是能够找到通向心灵之路的基础。”故教者就应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和控制好教学信息的进程,并使自己创设的问题情境适度。因为太易或太难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有利于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达到自行解决问题的理想效果,即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有时,教师还可通过范读,来使学生受到情绪的感染;将“哑剧”表演移植到课堂,活化文本,增添教学情趣,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建立文本语言和可感形象的联系,最终促使学生建立记忆的支撑点,顺利冲出问题情境所呈现的困境。这样的教学,能完全摒弃直陈道理的琐碎分析,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四、用活技巧导引激情
       所谓技巧即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它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将教学组织得生动活泼,能寓教于乐,不断提起学生学习的激情,能用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扉。因为学生对学习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与激情,他们就会自觉地专心听讲、积极思维。而教师精彩的课堂艺术,既能使教师把要表达的意思圆满地表达出来,话说得娓婉动听,如行云流水,引人入胜;又能使教师对课文问题的分析透彻、见解独特,并给学生一种言有尽而意不尽、余味无穷、出神入化之感;还能使教师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的理想境界。如此,教师就会非常轻松地拨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并使他们对所学内容在思想上产生情感的共振与共鸣。
       五、借助素质促发激情
       教师夯实深厚的自身素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激情的最强有力的催化剂。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就必须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还应力求具备群科知识与新颖的教学理念,同时还应具备演员和演说家的某些气质与本领。这样,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取之左右而逢其源,妙趣横生;并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通其情、如明其理、如坐春风的感觉,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效率。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激情,需要每个语文教师都必须具备充沛、热烈的情感,能使自己的语文教学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也需要教师具备夯实的专业功底和新颖的课堂教学艺术,如此,教者才能对课本内容烂熟于心,并很好地抓住课文的重点,引导学生快速地感悟学习的重点与难点,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激情,从而使师生双方都圆满地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真正实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目的。
       伍梅芳,湖南耒阳教师进修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