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探索者]指导学生学习的四步台阶
作者:舒子杰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在教学中提高每个学生的文化素质,积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要有一环紧扣一环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我们首先要激发兴趣,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其次是帮助他们提高“能学”的文化素质,升华到创新学习。
       一、激学
       成功的教学,首要的是激发学习兴趣,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把学生的“厌学”,“被动地学”,变为“乐学”,兴趣的激发是关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喜欢学习,把学习当作乐趣,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讲究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思维。兴趣激发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1.巧设导语,激发学习兴趣。导语是教学一篇课文的开场白,从教学目标出发,用很短的时间,采取一定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情绪。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常常是由精心设计的一个好导语,因势利导,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思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上《理想》,先播放《理想》之歌的音乐,也可先让学生谈自己的理想;也可介绍一位名人,从小就有理想,一生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的故事。学生就会带着跃跃欲试的情感学习语文,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好的导语为上好一堂课定下了基调,活跃了课堂氛围。
       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设计好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戏剧般地进入角色,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点燃思维火花,产生强烈的共鸣,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上《羚羊飞渡》,利用课件在屏幕上出现,在群羊慌乱时,镰刀头羊从容不迫、临危不惧,为了种群的延续将羚羊群分成数量均等的两组,搭起壮丽的生命之桥,使羚羊群绝处逃生,摆脱猎人残忍的追杀。看了这情境,使学生热爱英勇,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老羚羊,以及痛恨猎人的残暴,学生的爱憎分明,与作者要爱护野生动物产生了共鸣,也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3.巧设游戏,激发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生活就是游戏,学生在游戏中不断成长,一个个新奇的游戏让学生走入科学的殿堂,以游戏教学来解决学生的“厌学”、“被动学”。如上《童趣》,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作者小时候在傍晚做观赏小动物的游戏。如上《皇帝新装》,让学生学着扮演作品中的各类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开展竞赛,激学。绝大多数学生都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创设竞赛,激发他们竞争,使他们获得成就感。预先告诉学生竞赛的范围。例如以古代四大名著、唐诗、宋词及课文的诗文为竞赛内容。命名为“班级擂主争夺赛”,以四人为一小组争夺赛,从学生中选出四个评委。由评委当场公布分数,评出冠军。每部名著举行竞赛一次,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帮学
       虽然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愿意学习,但学困生天天都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久而久之,就会向困难低头,就会气馁,就会丧失信心,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帮学。
       那么如何帮学呢?
       1.尊重、善待学困生。教师要先从思想上尊重、善待学困生。要像对尖子生那样,喜欢他们,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不迁怒,不急躁,不训斥,不侮辱,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不向家长或班主任告学困生的状。当他们作业做错了或发言错了也不鄙视他们,并且比尖子生更宽容地对待他们,让他们产生动力。
       2.给学困生制定学习目标。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学困生学习差,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奋斗目标。在全面了解学困生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短期的学习目标和长期的学习目标,并随着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地修改目标,激发学习动力。
       3.借助集体力量,实现学习目标。两个尖子生帮一个学困生。学困生与尖子生搭配坐,做到天天帮学,结对帮学。根据语文学科要求:第一步学会拼音、学会查字典、词典,消除生字、生词的拦路虎,能看懂文章,帮助学困生预习课文,限期背诵唐诗、宋词及名句增加词汇。这是短期目标。第二步帮助他们落实记叙要素,先写简单的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帮他们拟定写作顺序和记叙顺序,碰到写作上的困难,尖子生和老师及时帮助,及时修改文章。过一段时间后再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第三步培养学困生对现代文和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现代文阅读从文体入手。例如记叙文首先能找出记叙要素;说明文阅读找出说明对象及说明方法,再找说明特征和说明顺序。议论文阅读先找出中心论点和论据。文言文阅读可借助诗文助读理解课文,注意古今异义词及通假字。阅读教学先掌握课文,后延伸课外,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困生逐步树立信心。
       三、能学
       现代教学论告诉我们:知识能通过传授获得,但能力必须靠训练获得。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在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自主学习。照常理,学生有学习的兴趣、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就能自主学习了,但事实并非如此,教师还应多方面加以引导。
       1.引导自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教师“教”是为了“不教”。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作为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关键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来培养自学能力,指导中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实际上是交给学生开启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
       2.设置疑难,大胆猜想,自主探究。教学时,把自学记录下的疑难问题,采取相互合作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分析和讨论。把自主学习中挖掘出的若干问题,从中筛选出主要的疑难问题,作为探究的对象。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去探究问题,去解决问题,最后形成小组意见,每个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取长补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修改、选择或综合,使学生的疑难问题在辩论中逐步澄清。
       四、创学
       学习语文有了兴趣,提高了自学的素质,他们就会主动地去阅读、去写作。让成功滋育兴趣,用兴趣来培养创新学习。
       什么是创新学习呢?
       根据龚春燕的解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不依循常规,而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当前的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
       1.学生为主体,创新学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参与学习、讨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学生能完成的,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越俎代庖,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题下,师生关系注重真诚、平等、融洽、协调。让学生的主体潜能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得到体现与发展,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激发学生敢想敢做,在活动中尝试成功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建立成功的自信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设疑。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发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先设疑,接受问题的挑战,鼓励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然后由各小组人员各抒己见,讨论探究问题,每个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取长补短,如不能澄清问题,教师适当引导,解决问题。
       也可由教师设疑:
       (1)从题目入手设疑。比如上《大自然语言》,你觉得大自然会说话吗?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2)从课文中的有关词句入手设疑。如上《老王》这课时,教师抓住课中“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一句设疑:为什么要用“镶嵌”这词语形容老王的身体?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感悟、想象老王当时病重已步履艰难、身体僵直,还要对别人感恩,道谢,从而理解了课文,领会了作者用词遣句的贴切和优美。
       (3)从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设疑。例如上李森福写的《台阶》一课时,教师向学生提问:“你觉得作者写这篇课文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以此引发学生创新思维。有的同学说,有志气,不甘人后,有坚韧不拔毅力;有的同学说,能吃苦耐劳,也有传统农民特有的谦卑。同学们的回答从不同角度理解作者写作目的,既开拓了思路,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3.以实践创学。学生以创新实践为基础,解决学生“只想不做”或“只讲不做”的问题。让学生当小记者,分成若干小组去学校附近的城郊调查,写调查报告,写新闻。在调查中得到了许多信息:有的小组了解到近年来每户人家都新建了高楼;有的了解到村集体为全村人实行了养老金保险,医疗保险;有的了解到虽说是农民,但几乎不种田,绝大多数人或办厂或经商,绝大多数人家已有了汽车。由于党的政策好,农民经济收入成倍增长,农村的面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创新学习的能力。
       舒子杰,教师,现居浙江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