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学教法]让语文课更加精彩
作者:屈金华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0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语文是一门极具挑战性的科目,同样一节课,课堂设计的不同,效果可能会大大的不同,久而久之,会影响学生对该科目的学习态度。让每一堂语文课都更精彩,是每个语文老师的必修课。那么,怎样才能使语文课更精彩,却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问题。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课前预习,营造氛围。
       语文课需要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谐调的氛围,而在刚上课时,课堂气氛一下子又难以营造出来。其实,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就注意让学生了解人物,受到作者或者文章人物的感染,这样一上课,气氛就有了。如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前,我就让学生开展“了解周总理”的活动,学生或是到图书馆或是上网查资料,充分了解了周总理。上课,我就让学生说说人物,大家很快沉浸在一种沉痛的氛围中。学习《七子之歌》前,我让学生先了解作者闻一多及其时代背景;学习《毛泽东词二首》,我让他们先了解伟人毛泽东,上课时,不需要太多的铺垫,气氛就出来了。
       二、课堂教学,灵活多样。
       1、运用多媒体,直观生动。教学《凡尔赛宫》,我让学生欣赏凡尔赛宫的动态画面:正宫门前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婷婷而立……整个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这时的多媒体使用,胜过多少生动的语言!
       不仅如此,适时运用多媒体,还可以再现某些历史画面。学习《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时,我都利用多媒体再现了当时的场面,这也是其他任何手段所无法替代的。
       2、创造机会,施展才艺。学习《我们家的男子汉》,我让学生辩论:“我们家”的这个小男孩算不算男子汉?课堂引进辩论的形式,学生的兴趣很大,听、说、读、写、思多样能力得到综合性的锻炼,学生的尝试精神创造精神得到开发,口才好的同学更是如鱼得水。学习《皇帝的新装》,我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学习苏轼的《明月几时有》,叫一个擅长唱歌的同学,教大家唱被谱了曲子的同名歌曲。
       3、积极动脑,制造亮点。学习《柳叶儿》,我让学生提前向家里的老年人了解过去的生活,做好准备。在上课时,两人一组表演,一人充当记者,一人充当爷爷或者奶奶,采访他们当年是怎样度过艰苦岁月的,让学生体会当年的艰苦生活,更好地理解文章。学习《三个太阳》,文章开头写女画家到南极后,曾将一个漂流瓶投进大海,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创作一个故事。学习说明文,更需要老师动动脑筋,否则学生很容易会感得枯燥。学习《松树金龟子》,我让学生按自己的认识捉来实物;学习《斜塔上的实验》,我让学生自备材料,在课上做实验;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我让学生实际操作,动手动脑。这些亮点,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文学作品,诗化教学。许多文学作品课,应尽量诗化教学,用诗的语言、诗的美感染学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悟的、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促成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在可能的情况下,给课堂注入诗意,注入美,注入浪漫,让学生沉浸在文学的氛围里。这类文章很多,在这里就不再举例了。这就要求老师要提高自身修养,把语文真正上成语言文学艺术课。
       三、课后作业,艺术设计。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是巩固知识、增强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这个问题我也在《语文拓展作业的设计》里专门论述过,这里不再赘述了。
       总之,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阵地,做老师的,一定要守住这个阵地。
       屈金华,陕西咸阳市金山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