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探索者]语文教学中的导入技巧
作者:张 敏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讲好一堂课的头五分钟,对于教好整整一堂课,往往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因而课堂的导入语十分关键。既然课堂的导入身负如此重大的责任,在设计时便要好好下一番功夫,既要讲究艺术和技巧,更要注重形式上的创新,使其充分发挥打响课堂第一炮的良好效用。
       一、故事导入法
       爱听故事,是学生的天性。所以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讲一些与课文内容、情节或人物有关的饶有趣味的小故事,这样就能很好地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的热情,使其很快便融入到你的教学过程之中。
       例如,在讲授文言文《五人墓碑记》时,我是以这样一个小故事作为导入的:
       有这么一天,有四个人躲在一小屋里喝酒,很秘密,大家知道,酒多话也多,喝着聊着,就聊到了东厂的头上,其中有一个就破口大骂:“这东厂,真不是个东西!”旁边一人连忙制止他:“这位仁兄,说话可要小心噢,隔墙有耳!”那人不信:“算了吧,这么紧张干啥?我们躲在这小屋里喝酒,难道东厂的人有千里眼,能隔墙观望不成?你真是杞人忧天!”话音未落,“砰”一声,有几个人夺门而入,大喝道:“走,跟我们到东厂去一趟!”第二天,人们便发现这四个人的尸体悬挂在城门上。
       故事讲完了,问题也就来了,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最可能发生在哪个朝代?(生答:明朝)东厂是由谁执掌的什么性质的机关?(生答:由以魏忠贤为代表的阉党执掌的特务机关,他们任意残害忠良,迫杀政敌,引起了广大人民的极大义愤。)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五人墓碑记》中的五人便是在反阉暴动中“激于义而死”的五位义士。
       这种以故事作为开讲的导入方法,其教学效果往往不错,学生的注意力和情绪都被教师的故事吸引住了,自然能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到新课文的学习之中。
       二、影视作品导入法
       为了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教师往往颇费心思,其实只要能够把握学生的心理,从他们喜闻乐见的事物入手,这也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譬若影视作品总是学生的最爱,如果能够将它们大胆地引入课堂导入的设计之中,相信也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荷花淀》导入设计:
       大家应该都看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影片在硝烟烈火中,通过血腥场面的展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给人带来极大的感官刺激。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反映残酷战争年代的文章——孙犁的《荷花淀》,但它与《拯救大兵瑞恩》不同,从作品所描画的背景上,我们看不到残垣断壁,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和粉色的荷花。这也是孙犁这位作家写作的一大风格,他不想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去表现革命英雄主义,而是要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着重表现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诗词名句导入法
       语文课文的内容是极为丰富广泛的,常常涉及到许多名诗名句,其中有一些还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因此,在讲述课文之前,吟咏一两句与课文相关联的诗词名句,既可激发学生感情上的波澜,使他们很快地进入课文,又可给课堂创造一种浓厚的教学气氛,一举多得。
       例如,在教学《劝学》时,一教师便引用了王国维关于治学“三境界”的诗句:
       一是探求知识的迷惘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二是刻苦钻研的执拗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是获得知识的欢悦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由第一境界转为第三境界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既需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一般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又需要有正确且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荀子在《劝学》一文中,对这方面的问题便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其中有很多观点到现在仍值得我们学习,比如“学不可以已”、“锲而不舍,金石可缕”、“用心一也”等等。
       当然必须明确一点,创新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配合教学,绝不能一味追求形式,而且一定要把握好导入部分与整堂课的关系,万不可喧宾夺主。
       张敏,湖北宜昌市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