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拾贝者]我的语文教育理想
作者:汪继东

《文学教育》 2005年 第1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我国语文教学几千年变化甚少,科举近千年,四书五经经久不衰,文言教学更是一统天下。进入到二十世纪,时代巨变,西学东渐,科举消亡,人文勃兴。“科举”寿终正寝,四书五经无人问津,但传统文化精神仍在延伸、发展。随着社会进步,文明昌盛,未来教材中专制意识、奴化思想、阿Q精神等将彻底清除,而民主观念、公民意识、自强精神等日见宏扬。师生在百花齐放的教材中观世界之宏伟,看精神之细微,吸人类文明之精华,育健康向上之心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语文教育真正成为继承文明、造福未来的精神洗礼。
       古来读书离不开一个“苦”字,书窗寒、板凳冷、儒林惨。今日耗时多,收效微,学子厌。未来将借得科学之利器,以实验之手段,使习字、书写、阅读、作文等皆得其理。分析与揣摩互用,理解与顿悟同存,少绕弯路,多取捷径,弃黑暗中摸索,在光明中前行。孩子们在快乐的童年里轻松地学习,潜移默化中识文断字、知书识理。教师批阅学生作业无潦草字伤眼劳神,无掷笔长叹难以为继之态;多见击节叫好,赏心悦目之喜。学生不必伏案于题海,课外阅读不再束之高阁,语言文学不再视之如猛虎,食之如嚼蜡。学生视表达为乐事,阅读写作之中每有会意,乐而忘返,对祖国语言文学深有所好,华夏文明则幸莫大焉。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授、解都是教师行为,以教师对文本的理解,站在教师知识构成的层面对学生居高临下的灌输,这种做法现在仍很有市场。时至今日,遍布语文课堂的,仍是教师主宰课堂,或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或按照教师设计好的途径,循序前进。学生想些什么,理解了多少,掌握了多少,则知之甚少。未来的语文教学应充分强调学生的实践性,应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给予学生自己阅读文本,发表意见的机会。古人云:思而得之则深。现成的答案,只是图画中的美景;真正的学习,必须是跨越千山万水领略无限风光的过程。实践性还表现在学生表达上,学生或者没有表达的机会,或者没有自己的表达的勇气。学生不至于一直读到高中,连一封真正的信也没有写过,作文说心里话被视为奇谈。未来的语文教学,应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成为水乳交融的一体,而不是互不相干的两张皮。只有这样才能大大提高语文生产力,使语文成为人人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得心应手的工具,让完美的表达美化人们的生活。
       名师出高徒,择校就是择师,择师就是择未来。名师云集,群贤毕至,学校声誉鹊起。名师一走,学校则冷落车马稀。多少名师创造了多少种教学模式,创造了多少神话般的业绩。可是,一旦拿来自用,却收效甚微,不了了之。究其原因,大凡名师,或勤奋超群,或才智过人,甚或两者皆备,常人望尘莫及,其教学模式难免南橘北枳,其业绩未能差强人意。二十一世纪的语文教育,应能在万紫千红的教学法、教学模式中寻得基本的语文教育规律,继而为广大语文教师所掌握,使千万学子得以手握语文知识宝库的钥匙。与此同时,更多的语文教育家将横空出世,他们的语文教育理论名著将享誉世界,藉此开创一个语文教育的新时代。
       汪继东,男,江西师大鹰潭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