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军史兵林]兵家必争之地——马厂
作者:王庆安

《文史精华》 2004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马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醒目的地方,主要原因是来自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马厂誓师”。
       河北省青县马厂镇位 于天津以南约60公里、青县 以北约8公里处的北运河岸 边,北靠津保公路,东邻京 福公路、京福高速公路和京 沪铁路,地理位置重要,水 陆交通方便。
       因为《辛丑条约》规定, 中国在天津周围20里内驻 兵不得超过300人,所以马 厂镇和天津四周的其他军 事要地一样就显得至为重 要。马厂镇自130多年前建 兵营以来,始终是拱卫京津 的重要军事基地,成为闻名 遐迩的战略要地。 规模宏大的营房设置
       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后,以“青县地近畿辅,拱卫攸关”为由,奏请同治帝在马厂镇设防获准。于同治十年(1871年)二月,将自己的准军部将周盛传(字新畲,安徽合肥人)率部屯驻马厂兵营,人称“盛字军”。“盛字军”所部的骑兵、步兵23营,唐仁廉步兵两个营,计2.1万余人,由山东济宁州调驻直隶省青县马厂。周盛传部进驻马厂,动工兴建兵营,历时两年,全部竣工。所占民地每年由兵营财务处付给租金。
       当时兵营在运河两岸分设两个营区,以东为主,以西为辅,隔河相望。运河上常设军事渡船,随时可搭成浮桥。两个营区均有土围子。围墙上有巡城马道,城角设有岗楼,日夜守望。
       东营区围墙高8米,厚12米,周长7.5公里,设有4门,内修炮台9座,驻18个营;营区内,领导机关及军人宿舍大都设在靠近运河处,东南宽阔地区设有弹药库、大操场和阅兵台。每天凌晨3点半,随着嘹亮的军号声,部队集合操练。教官的口令声、哨声,闻于数里之外。
       西营区围墙的高厚同东围墙,但周长不足5公里,设3门,炮台5座,驻军7个营。光绪七年(1881年),马厂减河挖成后,为了肃清沿海匪盗和利用淡水开垦稻田,将西营区之驻军调往天津新农镇(今称小站)一带。此后,西营房渐成废墟,东营区则一直延续至今。
       兵营的正门在东围子的西北角,门上有李鸿章题写的“马厂兵营”4个大字。营门外是军市(俗称“买卖街”即现在的人和镇),有商家店铺、邮政局,还有浴池、书馆、清真寺等。军官家属及退伍老兵亦居于此。每天还有许多农民来此摆摊设点或沿街叫卖,市面相当繁荣。东南门称复兴门,有通往马厂车站的公路;西南门称八卦门,设有涵洞,引运河水灌入城河,栽藕养鱼。
       兵营正东500米处设靶挡。挡墙后是刑场。再往东500米有陆军义地,是埋葬阵亡及病故官兵的墓地;另建昭忠祠。兵营东北两公里处有一土围,名为小义地,面积约四五十亩,是周盛传及其弟周盛波为附近灾民放赈舍粥的地方。“同治十一年冬沧青静等州县叠被水,灾民皆失所”,周盛波连续捐银16230两购粮,“择运河东西两岸极苦之新张屯、南辛房等60余村庄,按户均摊人给一斗”,人民感念至极。
       开挖马厂减河
       马厂减河,因其系马厂兵营驻军所挖得名。清朝光绪六年(1880年),继明朝在南运河上开凿的兴济等4条减河之后的,又一条人工开挖的减水河道,全长40.19公里。马厂减河西起南运河东岸的宣九闸口。兵营距宣九闸约两公里。以河道划为青县与静海县的分界;东北行,在万家码头穿越独流减河,经天津南郊区新农镇(今称小站),至新城东流人渤海。
       据史书记载,为减少运河水汛,清朝政府久有在南运河上开挖减河之意,因国帑空虚未能实现。同治十二年,盛字军所部调驻新城筑炮台,工余垦荒地万余亩,一年后收稻谷千石。身为主将的周盛传,为督建炮台,经常往返于马厂与新城之间。他看到卫南洼“空廓百余里,地废不耕,弃为沮洳,实感可惜”。又经新城屯田获收之实践,便于光绪元年上书李鸿章。禀书建议:“由南运河建闸,另辟减河,分流下注”,并能够“去碱留淤,渐成沃土”。李鸿章阅禀帖后,认为周盛传禀书理充意切,且施工方法、经费筹措、营办屯垦均属切实可行,遂准予积极筹划,以军浚河,减少国库开支。
       周盛传在李鸿章的支持下,积极勘测,筹措施工,首先,选好减河的入口在马厂营房东北约两公里许的靳官屯村南,河弯迂回之处。在测量河道时,制定了河道取直、上下建闸的治河方案。
       部队开挖减河时,施工指挥部设在马厂兵营东北两公里处有一土围,后来名为小义地。
       光绪元年(1875年)二月,盛字军西营区的7个营,移屯小站、新城,在周盛传的亲自指挥下,马厂减河第一期工程开工。第一期工程以新农镇为中心,先从海河口挑引河一道,导流南下10公里至新农镇,再绕折向东至大沽镇之西估计长35公里疏泄积水。第二期工程于光绪五年(1879年)二月初动工。开挖新农至靳官屯长约45公里的主河道,河宽13丈,为了赶在汛期前完工,除盛字军外,李鸿章增调“铭字军"10个营、练军13个营,计步兵34个营,约4.9万人投入挖河工程,均由周盛传统一指挥。第二年又筑堤。
       据当地群众回忆,挖这段河道时,正值早春二月,冻土初解,天气寒冷,但挖河士兵皆赤臂袒胸,汗流浃背。当地民众深为感动,有不少人自动帮工,村姑农妇烙饼熬汤送到挖河工地,慰问士兵。
       马厂减河施工期间,已是清朝末期,国库空虚,资金匮乏。挖河用具、建筑材料、运输费用均难支付。周盛传决心坚毅,四处奔走求援,终于得到资助。马厂减河第二期工程仅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于当年4月22日全部完工。一条全长80公里的人工开挖的河道全线沟通。
       马厂减河竣工后,在其主河道上,建筑配套工程有大型桥闸5座,以“九宣闸"32程最为浩大,为石质双料。“九宣闸”为南运河水人马厂减河的人口,是减河的枢纽工程。这是当地工匠继承和发展了先辈的传统工艺,具有古代工程特点的水闸。
       马厂减河挖成后,两岸土地变盐碱地为肥沃良田。因而新农镇产的水稻,成为驰名中外的一大特产“小站米”。马厂减河自其诞生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百多年来,它洗碱淤地,变斥卤碱洼为良田;宣泄南运河汛水,减轻津南地区的水患,在我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周盛传作为封建王朝的将领,在王朝政局每况愈下,国力困乏的时代,坚毅不拔,完成了一项造福后人的水利工程,是难能可贵的。周盛传部纪律严明,体恤百姓,不但秋毫无犯,还常赈济灾民,在马厂驻防15年间做了许多好事,深受群众爱戴。特别是在光绪元、二年间(1875—1876),直隶北部大旱,颗粒无获,树皮草根都被百姓吃绝,周盛传见状便亲自赴津面见李鸿章,为民求赈。李以公务繁忙为由不予理睬。周回兵营后,自捐白银数千两,又动员全体官兵义捐,得银巨万,购大批红粮分投各县,人各一斗。青县南辛房等60余村赖以生活者达数万人。
       1895年甲午战争后,盛字军在朝鲜全军覆没。减河流域的人民为感念周盛传挖河的功德,分别在青县城内、九宣闸南1公里许的“义地”和新农镇西的会官村,各建“周公祠”一座以示纪念。光绪十一年(1885年),周回安徽原籍奔丧,伤发病故。上谕予谥武壮,准在原籍及立功地方建祠。为了纪念他,官兵在兵营陆军义地前建一周公祠;青县人民于1888年在北街建一周武壮公祠。前者毁于1922年的直奉交战炮火中,后者直到1978年拆除改建,青县城内“周武壮公祠”祠碑,今尚在。
       创办“北洋军阀的鼻祖”——定武军
       光绪二十年(1894)11月,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廷苦心经营几十年的海陆军一败涂地,举国震惊。于是纷纷议论,并向朝廷分析弊端,要求练兵,其中以李鸿章操办洋务的要员胡燏棻表现最突出。清政府于是急调时任广西按察使的胡燏棻。胡炳菜,字芸楣,“夙以谈洋务著称”,是李鸿章赏识的淮系官僚。历任广西按察使、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及邮传部侍郎。他任广西按察使时就抨击募兵之腐朽,同时提出了新军编练的规模是:“北洋宜练兵五万人为一大支,南洋宜练兵三万人,广东、湖北宜练兵两万人,其余各省,每省有万人已敷调遣。务须扫除积弊习练操法,统归一律庶征调乃得力也。”胡燏棻的这份“万言书”,对晚清军制改革是一件重要文献,对破旧立新起到耸动视听的作用。胡曾参与光绪二十年十月间与德国军官汉纳根争论如何编练新军问题,得到清政府与李鸿章的支持而得到练兵权。
       1894年12月,定武军即受命在马厂编练新军,以李鸿章的准军为基础,并在山东、河南、口外、朝阳及京津附近招募兵勇3营。开始编练时,规模虽小而步骑炮工俱全。
       胡炳蔡在对积弊的认识基础上,对如何改革军制,编练新军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训官、练兵、放饷、简器等四法。
       胡的建议,受到清政府“颇见成效”的赞扬,并得到督办军务处的批准,扩充为10营4750人,包括步队3000人,炮队1000人,马队250人,工程队500人。
       定武军的各级军官大都是准军将领,同时还选拔了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生何宗莲(总教习)、吴金彪、曹锟、田中玉、刘承恩等担任教习或军官,购置西洋先进武器。又聘请德国军官沙尔等为教习,根据德国陆军操典进行训练。
       定武军在马厂练兵仅一年,由于贯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办学方针,力求以新的装备、新的武器、新的训练,形成新的阵容,以及在引进先进教法、调整军事机构、更新军队编制、培养指战人才、提高作战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尝试,被当做加强军事实力、挽救清朝政权灭亡命运的“救世良方”,而得到了晚清时期洋务派的认可,誉为“中国第一批近代化的军队”。史学家称为“北洋军阀的鼻祖”、“小站新军的奠基石”。
       光绪二十一年九月,定武军因马厂营房不敷应用,胡炳菜却被调去督办津芦铁路,接统乏人,而移屯小站。
       光绪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二日,由督办军机 处亲王奕欣、荣禄等人,保举袁世凯接统定武 军。于是,早已虎视军权的袁世凯,便将定武军 4750人的全班人马,带到了距离天津东南30公 里、马厂东北70公里的一个小镇——新农镇 (今称小站)扎营,又扩编2550人,共达7000 人,改名为“新建陆军”,开始了所谓的“小站练兵”。
       袁世凯兼北洋大臣时,曾编成六镇部队。陆军第四镇仍驻马厂、小站一带。统制共五任:吴长纯、段祺瑞、吴风岭、王遇甲和陈光远。民国后,驻马厂兵营的有陆军第八师、二十六师等部。军阀混战期间,换防频繁,来去匆匆。
       1913年1月1日津浦铁路全线通车。在马厂设立车站,3月正式营业。
       段祺瑞誓师讨伐张勋复辟
       继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洪宪帝制”后,1917年7月1日又发生了张勋复辟,亦称丁巳复辟。
       时任总理而被黎总统搁置的段祺瑞,利用人民反复辟的力量,起兵讨逆,以达到重新掌权和“再造共和”的目的。段祺瑞,字芝泉。“北洋三杰”之一,后为皖系首脑。前清时,任统制、江北提督、军统、湖广总督等职;民国后,任陆军总长、参谋总长、国务总理等职。
       段祺瑞自称讨逆总司令,亲临直隶马厂兵营点兵誓师。要兴兵讨伐张勋,依靠哪些队伍呢?段的嫡系部队都不在附近,远水解不了近渴。京津一带的部队态度如何,能否听从段的指挥,还说不准。段想到了驻马厂的第八师师长李长泰,是天津小站出身的军人,与段祺瑞私交不错,该师的团长阎繁瑞曾当过他的马弁,段打算以第八师为核心
       力量。经与马厂联络后,受到了热烈欢迎。
       于是,张勋宣布复辟的第二天,段祺瑞怀揣着黎元洪总统的讨逆密令和印章,带着一行人离开天津,在夜幕中乘火车秘密驶到马厂,深夜1点停靠在简陋的站台边。这时驻马厂兵营第八师师长李长泰率领该师中级以上军官在车站迎候,见段祺瑞走下专列,他们立正向段行军礼。看到这些军官,段祺瑞很高兴,他谢绝了为他准备的车子,提议步行前往两公里以外的师部。一路上,段祺瑞在细雨中与大家攀谈,兴致很浓。晚上,李长泰腾出自己的办公室作为段的指挥所。
       段祺瑞到马厂的消息不胫而走,其部下、幕僚和追随者靳云鹏、汤化龙等,闻讯后纷纷赶来。7月2日下午,梁启超也赶到马厂。段祺瑞见到“大手笔”的到来,异常高兴,对梁说:“先生此来,大振军威。”梁启超略事休息就起草讨逆军的通电和檄文等。这一时期段祺瑞向外发布的重要文电,均出自梁启超的手笔,梁以其出众的才华为段出谋划策,用富于激情的笔法写出许多出色的电稿、檄文。
       3日,段祺瑞在马厂召集军事会议,正式成立了“讨逆军总司令部”。讨逆军总司令段祺瑞;西路讨逆军总司令曹锟,东路讨逆军总司令段芝贵,皖晋豫三省联军总司令倪嗣冲;讨逆军总部参赞梁启超、汤化龙、徐树铮、李长泰,总参议靳云鹏;下设军需处、交涉处、交通处、军法处等。
       段祺瑞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讨伐张勋复辟的政治策略、军事组织、军事战略准备等工作,显示了他的组织才干和在北洋军队中的声望。
       7月3日,段祺瑞在马厂发表通电,宣布“讨逆”。电文中说:“张勋怀抱野心,假意调停,实行复辟,对国家的危害不可胜言。祺瑞既为,民国服务,就不能坐视民国之颠覆。”同时,通电也为清室进行了开脱:“本人曾受恩于前朝,不忍听前朝为匪人所利用,以陷入自灭的境地”,因此“为民国计,为清室计,祺瑞当竭尽全力,平定叛乱”。同时,又以讨逆军总司令部布告形式宣布讨伐张勋:“除逆贼张勋外,一无所问。”把矛头直指张勋。
       在马厂誓师前后,全国各地出现一片讨伐之声。孙中山命令各省革命党人“出师助剿”。帝国主义列强对复辟也多表示反对态度,外国人在华办的报纸反对复辟的态度也十分明确。此时张勋的命运已一目了然,段祺瑞对自己的行动成功抱有绝对的信心。
       马厂的第八师几天来在火车站检查来往列车,发现“辫子兵”即扣下,陆续扣留了三四百人。
       7月5日,马厂第八师先头部队迅速开至天津韩柳墅和京津之间的廊坊一带,段祺瑞由马厂回到天津。讨逆军司令部也迁至直隶省长公署内。段祺瑞发表通告接受黎元洪任段为总理的任命,名正言顺地恢复了总理的职位,成为讨伐张勋的领导者。
       7月5日,讨逆军和“辫子军”双方正式交火。东路段芝贵指挥的李长泰的第八师和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在廊坊会师,沿铁路线进攻黄村,“辫子军”未做真正抵抗便退往北京。西路由曹锟指挥,第三师乘火车从保定至跑马厂集结,然后向北京进击,先头部队吴佩孚旅当天占领了卢沟桥。
       仅两天,十六混成旅沿铁路直攻永定门,所部宋哲元11日晚11时就占领了天坛。张勋的“辫子兵”没有抵抗就交枪投诚。12日讨逆军三路围攻京城,战斗推行到前门一带,“辫子兵”不支。张勋在两个德国人保护下,狼狈窜人东交民巷荷兰使馆。这样历时仅12天的丁巳复辟被彻底粉碎,段棋瑞赢得了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刻。
       张勋复辟是在极为复杂的形势下发生的,是清朝残余势力、某些外国支持者、一些北洋军人等从不同角度出发而导演出的一幕闹剧,而马厂誓师又是向清王朝发出彻底垮台、“再造共和”的动员令。
       第一次直奉战争
       马厂,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因而成为军阀混战的主要战场。
       1922年直皖战争后,控制北京政府大权的直、奉两个军阀集团,在处置皖系残余势力、划分地盘等问题上产生严重矛盾。1921年12月受奉系支持的梁土诒出任国务总理并组织内阁,极大地刺激了直系。1922年初,吴佩孚借全国人民举国反对“山东问题”之机,攻击梁士诒内阁任用卖国贼曹汝霖等,使梁内阁处于人人喊打的境地。直系此举,使张作霖非常恼怒,决心以武力相对抗。
       4月10日,奉军开始入关。入关奉军以张作霖为总指挥兵分两路,一路由热河进入北京,一路由山海关到达天津。到15日,奉军入关改称“镇威军”,在天津军粮城设司令部,从军粮城、静海,一直开到马厂,驻守马厂的直军陆军第二十六师师长、曹锟之弟曹瑛面对奉军的入关,吓得弃职逃走。吴佩孚急令张国熔前往代理。
       至4月21日,直奉双方军队布置基本就绪。直系设总司令部于保定,总指挥为吴佩孚。直军兵力分东、西、陇海三路。与此相对应,奉军亦兵分3路。
       直奉两军相比较,军队人数奉军约12万,而直军不满10万;武器装备奉军亦占优势,有大炮150尊,机关枪200余挺,而直军只有大炮100余尊,机关枪百挺。此时,奉军还有大批剽悍的马队。直军虽有飞机助战,但并未发挥作用,其优势主要是军队训练有素。
       东路战场在津浦线,以马厂为中心。奉军有张作相任师长的二十七师、许兰州的骑兵旅和张学良的卫队旅等部。直军作战部队是张国熔的二十六师,后来加入张福来的第二十四师。
       4月29日,张作霖和吴佩孚分别下达攻击令。战争在马厂、固安、长辛店同时开火。在东线直奉两军战线相连。奉军第三、第四两队由马厂沿津浦路南下,直军第二十六师阻击,枪声大作,双方交战多时,互有伤亡。后面奉军援军至,直军不支,折回沧州、马厂、唐官屯之间。次日,奉军再度进攻,占领马厂后营,遂据青县。直军退守大城,张作相率军助攻大城,直军第二十六师伤亡400余人,被迫向河间、任丘退却,奉军占领大城。下午6时,驻守静海的李景林部发现青县、静海交接处有直军在挖地,急调军进击。直军急退。奉军骑兵一营赶到,触发直军所布地雷,伤亡几尽。张作霖闻之,令奉军与直军作战时,须半追半守,以避地雷。5月3日,张学良负伤。东路直军在中路胜利消息传来后,群情振奋,一举攻占马厂、青县,奉军向唐官屯、静海退却。
       5月4日,西线奉军第十六师师长王廷祯倒戈,此为直奉战争决定胜败的主要因素。5月5日,直军乘胜追击,三线先后占领静海、廊坊、丰台等地,奉军残部逃退,张作霖只得率残部三四万逃回东北。
       这次直奉战争,打了6昼夜就告结束。最后奉军败北,直系二十六师仍占马厂。1924年秋,第二次直奉战争又起,直军战败南逃,奉军郭松龄部混成旅占马厂。
       国奉战争及直
       鲁联军进攻国民军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冯玉祥所部改称“中华民国国民军”,自任总司令。1925年11月,冯玉祥与奉系郭松龄达成了反奉协定,又与奉系张作霖部下、时任直隶督军的李景林秘密合作,建立了冯、郭、李反奉三角同盟。随后郭松龄号称东北国民军,通电宣布班师回奉。冯玉祥派兵进入热河,援助郭部。李景林看到热河已被国民军占领,十分不满,撕毁盟约,于12月4日,宣布通电讨冯,国奉战争爆发。
       国民军分南北两路向李景林进军。北路第一军张之江部由落垡攻占杨村。南部第二军邓宝珊攻取保定之后,因国民一军攻天津不下,国民军总部遂决定令邓军进攻马厂奉军,以威胁天津左翼。
       邓宝珊率3个师5个旅两个骑兵团,从大城县进入青县,直逼马厂。双方在马厂交战,互为攻守,各有胜负。其时,战争甚为激列,枪弹如雨、炮火震天,血肉横飞,尸骸枕藉,惨不忍睹。据《青县志》记载,国奉两军在马厂接触,“攻守两月一捷一挫,忽进忽退,地方靡乱,胜负不分。时当冲锋激战,炮震肉飞,血暴土碧,须臾之间伏尸盈野,境内之棺木征求既罄,船运车载遍及邻邦,战后所不胜收之,残骸遗骨犹枕藉相望,可谓极人世之至惨也。”
       到12月24日,奉军败至天津,天津被克,国民军进入。
       李景林从天津被国民军赶走后,率其残部去济南投靠了张宗昌,于1926年初与张宗昌的鲁军组成了直鲁联军。国民军占领京、津、直隶、热河等地后,由于冯玉祥同情孙中山的主张,并不断与苏联取得联系,被称为“赤化将军”,引起了帝国主义和直、奉军阀的恐慌。他们在北方的攻击目标便是倾向革命的国民军。在帝国主义策划下,通过张宗昌与李景林的穿针引线,直、奉军阀开始对话,进而在“反赤”的目标下联合起来,商议联合进攻国民军的计划。
       1926年1月20日,奉系的张作霖会同张宗昌、李景林的直鲁联军以及直系的吴佩孚,分别从东北、山东、河南、直隶等地,向国民军发动进攻。
       直隶方面:直鲁联军全部占领山东后,即把重兵压向直隶战场。在吴佩孚发动对河南的进攻后,直鲁联军发动了对直隶的进攻。国民军在马厂兵营左右设防,战线长达六七十里。从2月19日至23日,李景林部与国民军在沧州、马厂之间展开了拉据战。3月1日,张宗昌增兵发动进攻,一度占领马厂、静海、独流,使天津震动。冯玉祥派鹿仲麟、孙岳到前线督战,经过猛烈战斗,8日才夺回马厂、青县。
       据当时报载,直奉军阀混战劫掠之后,“万家无雉堞之遗,四处尽焦伤之骨”。据《青县志》载,民国“十五年春二月直鲁联军北进,二十一日陷沧州,国民二十三军败北。二十三日联军分三路入青,西至大城东至沧静之交。城乡民舍十无一空,丈夫供输送,妇女任爨炊,老弱奔走不暇,山崩地陷,境内沸然。当是时国民军设防于马厂左右,鏖战二十余日,溃捷时忽进退无常,凡火线履广可六七十里,袤可三四十里,纵横蹂躏,居民之家私荡然无存。自有战事以来,罹害之剧,莫为此为甚。国民一军忽由津至,联军不支节节退却,一军进逼所在,激战至兴济、辛集以南,相持十数日,战祸至为惨酷,嗣国民一军之退,联军大至络绎于途,及至事定。两方供给费以亿计,而无形之损失当倍蓰之,人民被枪炮伤亡者一百余名,烧毁庐舍千有余间,尤为可惨”。
       在日本等帝国主义的极力庇护下,直鲁联军继续北进,先后攻下青县、马厂、唐官屯,于3月23日占领天津,孙岳被赶走。直隶等地区成了奉系军阀的势力范围,达两年之久。直系联军孙殿英之三十五师驻马厂,并建兵工厂制造步枪。
       t927年至1937年,马厂一带兵来将往,“城头变幻大王旗”,正如民间常言: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
       著名的马厂狙击战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从平津前线退下来的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三十八师的部分旅团,沿马厂减河和流河以西设防阻击日军。军队的前敌总指挥部设在马厂,总指挥冯治安坐镇指挥。日军矶谷兵团在此受重创,死伤逾千,还有一名少将被击毙。在此战斗中,兵营遭敌机疯狂轰炸。
       7月初,国民党二十九军退至青县。三十八师张自忠部沿流河、北王庄、丁苑庄、马厂、腾庄子、康庄子几个村一线挖掘丈余深的战壕,并与天津保安队配合,以九宣闸口、马厂减河为天然屏障,准备抵御日军入侵。7月中旬,日军飞机轰炸马厂兵营。下旬,战幕拉开,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炮战。三十八师某部在敌人强大火力攻击下,渐渐支持不住,撤离了流河、北王庄防线。
       此时,从卢沟桥撤到保定一带的国民党的二十九军三十九师(冯治安部)——一旅二二一团获悉流河告急,经大城冯庄,堤北急行军赶至唐官屯车站,因无给养,又转驻南辛房村。短暂休整后,该团三营在营长郑昆廷的率领下,轻装上阵,夜间越
       过战壕,偷袭驻守在赵家坟(距流河村东0.5公里)的日军。三营官兵挥舞大砍刀,与日军肉搏激战3小时之久,砍死日军五六十人。
       8月5日,日军抢占了北王庄,烧杀奸淫,恣意横行。国民党三营官兵耳不忍闻,同仇敌忾,又于当晚9时袭击了北王庄。双方短兵相接,进行了几小时的街巷肉搏战,歼灭日军大部,重新夺回了北王庄。此时,适逢连日大雨,战壕内满是泥泞,战士浸泡水中,无法炊食。不但衣服淋湿,且饥肠辘辘,但全体官兵斗志高昂,经多日抵抗,阵地失而复得。在此时日军飞机低空扫射、大炮又猛烈轰炸,而我方既无空军支援且军火装备远逊于日军,惟百姓箪食壶浆,父老送衣送被,官兵不畏生死,前仆后继。
       日军遭到袭击后连夜集结大量兵力,再次强攻北王庄。三营官兵坚守阵地,以密集的机枪火力,连续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强攻。日军见强攻不取,便采取迂回战术,调集主力绕马厂、流河一线合臂包抄。双方激战直到天明。次日,日机数架对流河、北王庄进行了轮番轰炸,直到近午11点钟。三营伤亡惨重,仅剩30余人。无奈,突出重围,撤离阵地。北王庄遂被日军占领。与此同时,镇守流河的二二一团的一营、二营也在敌机狂轰滥炸之下伤亡大部,从李豹庄前往流河。北王庄增援的二二一团警卫连也于途中遭到日军伏击,全军覆没。于是,流河也陷敌手。
       二二一团爱国官兵不忍日寇蹂躏我国同胞,拒绝国民党政府南撤之命,在阴雨连绵之际,昼夜鏖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寇南侵之先头部队,于北王庄一带就歼日军千人。他们为国捐躯、血洒疆场的光辉史实,人民将永志不忘。
       9月10日马厂失守,马厂兵营被日军拆毁。日伪则在人和镇修炮楼两座,建了据点。
       迎来了人民的子弟兵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66军196师587团驻马厂一带村庄。9月,该师由青县移至北京市海淀区做国庆节受阅准备。
       1953年24军211团划归66军,进驻马厂一带村庄。1956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建马厂兵营。经过一年的努力,一座具有现代水平的军营又在原地建成。1970年10月,211团回归24军,196师的588团由塘沽换至马厂兵营。1958年全军整编中,588团调到天津东局子,27军的243团由邯郸移至马厂接替588团驻军至今。
       马厂炮台为清末御敌设施,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