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报告文学]震动与飞翔
作者:赵 林 陈 琴

《十月》 2006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和洪水、飓风、瘟疫等诸多自然灾难相比,地震对人类的危害程度应该独立榜首。公元2005年,地震以它惯常的忽如其来风格莅临中国的内地城市九江。这次地震发生在人9最稠密地区,而且震源很浅,是危害性最强的一类地震,它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应该不可想象。但九江像是得到了大自然的特别恩惠,在同类地震中,九江地震的伤亡人数最少,危害程度最轻,震后人们的生产生活秩序得到了快速恢复。九江地震创造了一个奇迹。中国在瞩目九江,世界在瞩目九江……在九江这片充满传奇的土地上,究竟发生着什么样的事情呢?
       地震一刻
       2005年11月26日上午8点,九江,这个中国的内陆城市,像它以往的任何时候一样安详。街道上行走着匆匆忙忙的人们,车辆在有条不紊地穿梭而过,而不远处的鄱阳湖荡漾着碧波,映现着绿意盎然的樟树的倒影。灾难正悄然来临,但没有任何预兆和异象。所有的人都在忙着手头的事情,没有人想也不可能去想灾难的脚步已经迈进了这个地区。
       九江市委大楼八楼会议室里,“九江市关工委成立10周年暨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会”正在热烈举行,孩子们的笑脸像一朵朵盛开的向日葵。江西省副省长、九江市委书记赵智勇对老干部工作和儿童工作尤其重视,他在百忙之中特意参加了这次会议。这位经济学博士来九江任书记还不到半年,他的工作日程里排满了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情”;无论公务多么繁忙,只要是牵涉孩子们的事情老干部的事情,他都要亲自过问。
       8点49分,墙壁忽然剧烈地摇晃起来,桌子也在地上跳起了舞蹈,噼里啪啦的声响充斥了会场,灰尘从无数不知名的角落里弥漫进空气中……参会人员开始站立不稳,开始惊慌失措。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恐慌笼罩了一切,会场陷入一派混乱。
       此时赵书记刚刚从会场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他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处理,市委秘书长陈和民和市委办公厅副秘书长黄大民正在等着他。三个人的谈话刚刚开始,房屋突然摇晃了起来,刚开始他们还以为是中央空调出了问题,但马上就怀疑是地震。陈和民说:“赵书记,是地震,快跑!赶快出去!”房后就是空旷的山坡,是能够庇护性命的安全地带。而他们头上的屋顶却在摇晃,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但赵书记没有动,他挂念着开会的人们,他立即让人去看会议室的情况,组织疏散人群。“先让孩子们撤离,一定要先让孩子们撤离。”赵书记一边安排一边去接猛地震响的电话。是瑞昌市报告灾情的电话,但他没有听清楚,因为只说了一半电话就断了,再也打不通。赵书记不能离开办公室,灾害的情况不明,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他跟九江市地震部门联系,跟省地震局联系,跟各政府部门的有关领导联系……他想尽快了解情况,尽快作出应对措施。省地震局的一位副局长正在九江探亲,他被火速请到了赵书记办公室,并立即与省地震部门沟通,当时分析,在半小时内确认了震级和震中位置。
       是的,地震的震中并不是九江市,而是九江下属的瑞昌市和九江县。在那里,地震造成的恐慌尤为剧烈,大街猛地倾斜,部分房屋轰然倒塌,到处是慌乱的脚步和惊叫的声音。所有的人都在朝露天地里跑,商场混乱了,银行混乱了……有人正在取款,一看势头不对撒开了手里的钞票夺路而逃。到处是急促尖叫的声音,到处是拥挤的人群。
       听听几个受访者的谈话,我们就能对当时的情况略知一二了:
       周明军(男,66岁,瑞昌市赛湖农场退休职工):我家住在二楼,当时我正待在家中,忽然听到一声巨响,我猛然一惊,但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可脚下却晃得厉害,根本站不稳,我差一点摔倒。我头有点发懵,以为自己得了急病。但又觉得不像,因为我神志清醒,感觉身体没有异常。我晃动着站了几次都站不稳,后来终于扶着窗户站了起来。站起来我往外面一看,知道坏了,我看见前面一家楼房的屋墙正在歪倒,接着就轰隆一声倒塌了下来。莫不是地震?这时候我朦朦眬眬才感到事情的起因。
       刘霞(女,7岁,九江县新塘乡小学学生):我正在别人家的院子里玩,玩着玩着,我听到很响的响声,我吓坏了,害怕。我赶紧找奶奶,我奶奶就在近旁,她过来抱住了我,搂着我。我偷着往外瞧,看见地面就像水波一样,一动一动的。奶奶搂着我,但我还是觉得站不稳。
       王晓燕(女,27岁,九江县新合镇址坊村人,距地震中心5公里):当时我们家正吃早饭,我们在一楼。突然房子开始摇晃,饭碗从桌子上噼里啪啦滑落,孩子手里的碗也飞到了地上。我还没弄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就听见脚下的地底下“嗵”的一声响——那响声可吓人了,就在我脚下的地下发出的。我还看见前面人家房顶上往下掉瓦片,掉砖头。我手忙脚乱,赶紧把孩子抱出来,放在安全的空地上。当时也不知道是地震,但我觉得在屋里不安全,随时屋子都有倒塌的可能,而在外头就安全多了。
       据地震专家测定,九江的这次地震震级为里氏5.7级,震中位于九江市所辖的瑞昌市和九江县的交界地带(北纬29.7度,东经115.7度),确切位置是瑞昌市的赛湖农场二分场13连和九江县新塘乡四华村。尽管震级不高,但因为震源距离地面仅有20公里,是具有极强破坏力的一型地震。这次地震的另一特点是余震较多较强,9点10分,同一位置发生了首次余震;9点25分发生第二次余震,震级为4.6级。
       地震涉及的远不止九江地区,在距离震中不远的江西北部、湖北东部、安徽南部、浙江西北部、湖南东北部等地,都有程度不等的震感。
       在世界地震史上,这种震源较浅余震不断的地震,通常都会有惨不忍睹的人员伤亡,还有种种严重的后遗效应……大自然向大变革时期的九江,向全国人民亮出了一道难题,它面带嘲弄地等待着答案。
       行动者群像
       在突发事件来临时,领导者的反应直接影响着事件的走向,决定着全局的胜负。一个运筹帷幄的指挥者和他指挥下的得力团队,常常能够转败为胜,驾驭事情朝一个光明的方向前进。在重大事件发生时,人们翘首凝望的其实是那占据制高点的指挥者。
       9点30分,第一轮地震的余威未尽,一切情况尚不明朗,赵智勇书记组织九江市委的领导成员在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了紧急会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程来安在家里还没弄清是怎么一回事,不能确定是不是真的发生了地震,这时他接到市委的紧急通知,让他火速前往参加会议。“我听到家里家外传来轰隆隆的声音,就像野兽在吼,还没有完全醒过神来,就接到了通知我开会的电话,这时我才知道确实是发生了地震。”这是程来安对当时情景的真切描述。他当时仅用5分钟的时间就从家里赶到了会议室。
       紧急会议宣布“九江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成立,由市长蔡晓明担任指挥长,并立即启动“九江市抗震应急预案”,成立灾情监测、医疗救助、灾民安置、维护稳定、保障畅通、市场供应和宣传报道等7个工作组。会议要求所有相关部门立即行动,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确保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这次会议是凝重的、严肃的,充满了战时气氛。
       会议简短,议题明确,没有繁琐的讨论,没有冗长的讲话,一切布置完毕就宣布散会。他们没有时间耽搁,此时各地的信息正陆续报来,几个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正等待呼唤着他们,等待着根据具体情况而作出的决定,也等待着安抚。他们得马不停蹄分头行动。
       10点30分,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赵智勇书记和市委副书记、市长蔡晓明的身影已经出现在位于震中的瑞昌市和九江县,出现在震中塌陷的地方,出现在惊魂甫定的人们中间。在这个特殊时刻两位当地关键人物的看望慰问,给人们带来的不只是具体生活难题的解决,而是信念。每个人都明白有政府站在他们身边,他们面对灾难就不需要再惊慌失措了。政府是他们的主心骨,别说地震,就是再深重的灾难他们也有信心克服了。
       让我们听听瑞昌市一位群众向笔者的说法吧:“真没有想到两位领导来得那么快,当时发生了那种情况,我们都吓傻了,觉得这一回天要塌了,日子是过不成了。一下子看见赵书记他们带着人来看我们,当时真有孩子看见父母的感觉,觉得这一回又有救了,不需要担心了。”
       当天中午赵书记一行就在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匆匆进餐。没有做饭的人,只有盒饭。就是盒饭也没吃安生,吃着吃着突然发生了强烈的余震,他们所在的那幢四层楼房轰隆响了一声,接着就摇晃起来,摇晃的幅度不亚于上午。所有的人都往外跑,警卫处长李彤很着急,想让赵书记赶紧离开,转移到安全地带。赵书记不肯走,踱到窗口观察外面的情况。赵书记对劝他离开的瑞昌市委书记刘韵和说:“不要慌,这时候我们的表情和行动会影响大家的情绪,大家都看着我们呢。”他镇定自若,和刘韵和一边交谈一边走出那座房子。
       事后地震部门告知,这次余震震级为里氏4.8级。
       不唯是九江市,九江的各级政府都在行动,都在十万火急地研究对策。
       地震发生时,瑞昌市委书记刘韵和正在驱车赶往南昌,汽车的颠簸掩盖了大地的动荡,他一下子没有明确是发生了地震。刘韵和是从手机里得知瑞昌发生强烈地震的消息的,他心急如焚,立即命令司机掉头,直奔瑞昌。他在最短时间内赶回了市委,而此时在市委市政府的大院里,站满了瑞昌的所有领导班子成员。办公大楼裂开了几条大口子,已经不能使用,他们只能站在院子里办公。一场站着的市领导四套班子会议迅速召开,而这场站着召开的会议的效率要超过所有坐着的会议。他们初步估计了一下灾情后,马上进行统一部署,分门别类组成十个工作组,有负责抢救伤员的,有专门通知城里居民从屋子里赶紧出来撤往安全地带的,有奔赴各个灾区展开调查核实受灾程度的……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工作同时铺开。
       相比之下,九江县县委书记温浙兴要幸运一些,地震发生的时候他没有离开九江。上午,他和县长、常务副县长诸位一起要会见外商,洽谈一个投资项目。他们提前赶到会见地点,做着相关的准备工作。地震就是这时莅临的,几个人同时觉得站不稳脚跟,扶着手边的东西才没有跌倒。他们很快判明是发生了地震,温浙兴当机立断,让常务副县长一个人留下等待外商,而他和县长马上出发,分头去各乡镇察看受灾情况,制订相应的措施。
       按国家规定,凡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政府要在24小时内向社会作出说明。地震发生后,凡有震感的县市迅速上报,一秒钟都没有耽误,消息借助现代通讯设施,迅速传达到市委、省委、党中央和国务院。9点36分,江西省地震局通过各类媒体向全国发布了第一份权威信息,通报江西省九江市所辖九江县、瑞昌市发生5.7级地震,并发生多次余震。12点,也就是地震发生3个小时的时候,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节目播发了九江地震的消息。
       冬天吹来温暖的风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SABS时期冒着生命危险奔波在北京城里的中国领导人的身影,他们出现在大学的礼堂里,出现在北京郊区的乡村里……只有身处其境的人,才能明白他们的这些行为代表着什么。当时的北京城一片恐怖氛围,各种谣传盛行,死亡的阴影弥漫大街小巷,人们已经足不出户,宽阔敞朗的三环路荒凉得就像寂静的戈壁滩。
       是他们,中国的新一代领导人开辟了危急时期自己身体力行的风气,人民将记住他们,历史将记住他们。
       九江地震不可能不牵动他们的心。
       在百忙之中,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闻知消息,立即与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通了电话,详细询问了灾情、群众转移安置和伤亡人员救助等情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灾区干部、群众表示亲切慰问,并对江西、湖北、安徽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一要竭尽全力安置好地震灾区的生活,尤其要精心照顾好老人、妇女、儿童和病人,确保受灾群众不挨饿、不受冻;二要对地震造成的危房进行全面检查,加紧修复,确保不再发生新的人员伤亡;三是广大干部要深入灾区,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做好思想工作,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四是地震部门要加强对震情的监测和预报,做好地震趋势判定,协助当地政府做好抗震救灾和社会稳定等工作。
       温总理关心的是最实际的问题,是灾区人民的日常生活起居。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曾经长期在江西工作,九江地震也震动着他的心。他立即给赵智勇书记打来电话,详细询问震中位置、人员伤亡情况、房屋倒塌情况和抗震救灾的措施。他的心牵挂着他熟悉的九江。在电话里他一再强调要切实把灾区群众的生活安排好,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救治伤员。
       11月29日到30日,民政部常务副部长贾治邦来到了灾区。他详尽了解了灾情,对抗震救灾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贾治邦副部长充分肯定九江市市委的抗震抗灾工作,表扬他们的领导得力,组织严密,反应迅速,决策果断及措施得当。
       为解决灾区的实际困难,民政部向灾区紧急调拨救灾帐篷20000余顶。
       南京军区司令员朱文泉向江西省、九江市领导打来电话,表示如有需要,部队将全力支持……
       最忙碌的当然是国家地震局。当天上午,国家地震局紧急派出人员赶赴江西,副局长李友博和民政部救灾专员柳永法稍做筹备,于晚上9点20分赶到瑞昌灾区直接开始工作。李友博带来了一个20人组成的专家队伍,后来又从全国各地调来40多名地震专家,组成国家地震应急工作组。工作组在最短时间搭好了3个流动观测台,开展灾情调查,进行震情跟踪。
       国家地震局同时组成了由监测预报、灾情评估和科学考察专家的现场工作队抵达灾区。福建、湖北、江苏等地地震部门派出的现场工作人员也在陆续抵达灾区,帮助开展现场应急工作。地震现场工作队组成后,设立了秘书组、分析预报组、测震观测组、灾评科考组、后勤保障组。
       27日早上,李友博开始深入灾区查看灾情,慰问受灾民众。同时,灾评科考组分为5个小组,一个组主要在瑞昌市区开展抽样调查,其他四个组分路线开展调查。同时,湖北局吴云副局长带队的测震观测组和宏观考察组抵达现场,三个流动观测台报告架设完
       毕,分别位于湖北武穴、黄梅和江西瑞昌。
       建设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都派出专家,检测灾后受损房屋和水利设施。水利部、民政部于震后第二天就下拨1000万元应急资金用于灾民安置工作。中国红十字会也及时向九江送来急需的救灾款项和物资,中央有关单位和各兄弟省市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支持九江抗震救灾工作。
       地震发生后,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省长黄智权当即作出重要指示并于下午4点赶赴地震现场,亲临一线组织指挥救灾工作,慰问灾区群众,并决定启动江西省地震灾害应急预案二级响应。省政府向九江灾区下拨救灾款500万元,同时立即成立了以副省长胡振鹏为指挥长的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工作。
       在孟建柱、黄智权到达瑞昌以后,一条抗震救灾的最重要标准随之确立:那就是在不发生大于5.7级余震的情况下,绝不能再有新的人员伤亡!这一标准在随后的抗震救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晃不倒的树
       11月27日凌晨,正当人们进入梦乡之时,忙碌了一天的赵智勇书记不顾疲惫,又一次匆匆赶往地震灾区瑞昌市,看望那里的受伤人员和12万灾民。他们还住在室外,赵书记放心不下。
       凌晨2点30分,赵书记来到了瑞昌市灾民集中点,深入一个又一个临时帐篷。他察看着帐篷里临时安置的灾民们,一直在解释:“时间实在是太紧了,棉帐篷不够,请大家理解政府;大家要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共同对付这场灾难。”
       凌晨3点30分,赵书记首先来到瑞昌市人民医院抗震医疗救治中心。室外的临时大帐篷里安置了9名伤员以及从医院转移出来的住院病人。赵书记详细询问伤员的伤势、治疗情况,还有饮食、夜间保暖情况。针对具体问题赵书记现场作了批示。
       在瑞昌市二中的临时医疗救治安置点,赵书记走进刚刚搭建的临时病房里,亲手摸摸被子的厚薄。赵书记最关心的是睡在这里冷不冷,伤员们的病情如何,他们的家里人的情况如何,有什么具体问题需要解决……
       接着赵书记又察看了武警、公安、消防等工作的布置情况,他明白这些部门对稳定大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天赵书记忙到天亮,一分钟也没合眼。27日早晨6点他赶回九江,但8点30分他又折回瑞昌。警卫人员想劝他躺一躺,稍事休息,但他忧心忡忡地说:“实在没心情啊。将近10万灾民无家可归,有太多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我怎么能睡得着!”
       这一天又是通宵,直到28日凌晨,赵书记还在医院看望受伤人员……
       在接下来的10多天时间里,赵书记一直没有休息。他白天处理公务或在震灾现场实地察看,研究对策,晚上到瑞昌或九江看灾民,因为他挂念着住在帐篷里的群众,生怕他们挨饿受冻。他总是轻轻地走到灾民们的帐篷外面,摸摸帐篷的门拉得紧不紧,地下的固定绳拴得牢不牢,看到那些深夜还坚持在岗位上的同志,他不忘走过去表示感谢。
       值得九江人庆幸的事情很多,最值得庆幸的是他们的赵书记有一个好体魄,尽管通宵达旦事务繁多,但他没有被累倒,每一个关键时刻都能见到他那活跃的身影。
       救灾款到了,可怎么样才能保证这些救命款安全地送到灾民的手中呢?怎么样才能避免中途防不胜防极大可能发生的克扣和挪用呢?赵书记愁眉紧锁。他是学金融的,他立即动手设计了一套方案:让救灾款从银行走,通过财政局到农村信用联社,直接打到每个灾民发放的存折上。
       赵书记到了九江县港口镇港口一组,向村干部询问饮水问题时,知道这里的饮用水出现了颜色变化。赵书记掬起一捧井水亲口尝了尝,品出了异味。他现场交代九江县委书记温浙兴组织消防车运水,确保饮水安全。他一再安排要先运来水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同步开展井水化验。不需要得出化验结果再作决定,那样群众还得继续饮用这种有问题的水,不行。
       12月2日气温突然下降,天下起了雨。赵书记惦记着帐篷里的灾民,他去瑞昌察看帐篷能否防水防冻。他走进一个低矮的三色布帐篷,里头住的是从浙江来瑞昌打工的民工。赵书记安排对所有外来民工要同等对待,要发放帐篷,实施救济,因为外地民工也是人民,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他们也在为发展作贡献。
       2006年2月8日九江大雪,此时赵书记正在南昌开“两会”。他很焦急,不知在这样的天气里那些还住在帐篷里的灾民会不会受冻,有什么措施才能避免寒冷……他待不下去了,马上电话通知陈和民秘书长约个地方等他,一起去灾区察看。那天晚上11点钟他们才赶到灾区,之后又立马返回南昌继续开会。
       农历除夕和大年初一两天,赵书记都是和灾区群众一起度过……
       对于受灾群众,赵书记的心是细的软的,小到一件御寒的衣服、柴米油盐,都在他的操心之列;而在有些事情上,赵书记却是快刀斩乱麻,果决干脆。
       在地震的前8天,赵书记接待了23批领导,他们中有部长、厅长……接待工作成了大问题。在一片忙乱中,赵书记作出决定:所有领导,无论职务高低,来九江期间一律吃自助餐。还有媒体记者,也是自助餐招待。
       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领导光临,东道主应尽地主之谊的,连吃饭问题都解决不满意,当然会惹一些人不高兴。但顶着各种可能的压力,赵书记坚持下来了这条不成文的规定,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自助餐24小时供应,但不给任何人特别待遇。
       伟大的平凡者
       有什么样的领导者,就有什么样的下属。看看九江的普通干部们的所作所为吧。
       地震发生之后,在不知道还有没有更大余震的情况下,把所有群众都转移到安全地带是当时最紧迫的问题,居委会干部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董肇丽是瑞昌市湓城街道办新街社区主任,11月26日因为下午要到社区开会,所以上午她在家做家务,当她判断是发生了地震以后,想到社区有一部分房子是80年代盖的公房,不太结实。她顾不上照看家里的东西,连忙骑上摩托车来到社区。到了社区,她看到慌乱的群众,先问有没有倒房?有没有伤人?当确知没有时,董肇丽松了一口气。
       为了应对余震,董肇丽和社区三名女干部一起,手拿话筒挨家挨户劝说群众外出避震。遇到有的老年人不愿外出,她还要耐心做动员说服工作,这样一直喊到下午5点多钟,直到社区里的1300户5000多口居民全部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她才歇停下来,这时她才发现自己的嗓子已经哑掉,已经发不出一丁点儿声音。当地震后一个多月,笔者见到她时,她的嗓子依然没有恢复。但是她笑着用低微嘶哑的声音对笔者说,现在不用喊,大家都支持我的工作,因为他们通过这次地震认识到了居委会的意义。从11月26日地震到12月20日的20多天里,董肇丽每天早上六点多上班,晚上总要忙到12点,统计受灾人数和情况,领救灾物资,发救灾物资,造报表,每个帐篷都有几十斤重……
       董肇丽的行动也感染了群众,他们自发地帮助董肇丽分发帐篷和救灾物资,没有一个人试图趁机拿点
       东西,占点便宜。董肇丽说这一点让她十分感动。她说,说实在话,当时尤其是地震刚开始时,救灾物资不多,帐篷特别紧张,可是社区的群众都很自觉,看到帐篷来了,他们帮着卸,矿泉水、方便面来了,他们一箱一箱帮着扛下来,还自觉围成一个圈不让人们乱拿。遇到有的毛头小伙子想多领一点,马上有人出来说他:“没看见社区的干部们这么累,还在这儿添乱!”那人就马上知趣地走开了,发不完的东西,群众还帮着给放到仓库里去。董肇丽说有这么好的群众,苦点儿累点儿也值得。
       瑞昌市的市区所在地湓城街道,是瑞昌市这次受灾最重的地方,湓城街道办事处民政所所长王武立今年56岁,是一位老共产党员。地震发生时,他给家里人丢下一句“赶快往外跑!”就头也不回地到了办事处,与办事处其他人员一起组织居民撤到安全地带。当救灾物资下来时,王武立的民政所是最忙的地方,他的同事们说,老王那段经常搞错了时间,晚上10点多了,他还在问,天黑了吧?因为所有的救灾物资都要经过民政所向各居委会分发,他那里也成了矛盾的焦点。一向耿直的王武立在开始就宣布自己坚决不要帐篷。而按道理,他是应该分到一顶的——老王自己家里有8口人,父母都跟着他,房子被定为一类危房。许多亲戚朋友来找他通融通融,他说你来找我说话是可以的,但是现在这个时间,要帐篷是绝对不可能的,许多亲戚朋友被噎得扭头就走。老王也明白,那段时间,他得罪了不少朋友。可是他相信大家总会明白过来的。
       在这次地震之后,在判断不会有大的余震的情况下,为了让群众尽快回家居住,政府组织专家对房屋进行了鉴定,王武立的房子被定为一类;属于立即拆除的范畴。按规定他可以得到1.1万元的补助金,但是为了不要补助金,王武立的房子至今没拆。笔者问他你得罪那么多亲朋好友,你不怕人家骂你?谁知王武立很坦率,他说骂我的人多了,只要群众不骂就行,而且那些骂我的人后来都能理解。王武立说只要做到“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再难的工作也都可以做通。当然,这个“事好办”是在符合原则的基础上,老王强调说。
       多好的说法呀,“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可是干过基层工作的人都知道,要做到这三点又是何等的不易!我们简单算了一下,王武立所在的湓城街道办事处共有16000户人家,地震期间他每天要接待300多人。就在我们采访他的时候,短短半个小时的时间,他的办公室来了近30名群众,都是要救济的、领低保的,有些一来就带着怨气,可老王总是耐心劝说,让来人满意而归。
       九江县新合镇党委书记饶思梅,39岁,高个子,戴着眼镜,看上去像个知识分子,曾经在县委办公室当过九年的秘书和副主任,先后在三个乡镇做书记共6年时间。地震发生当日,饶思梅正在办公大楼内办公。突然,办公大楼摇晃起来了,他们意识到地震发生了。在紧急向县委县政府报告灾情的同时,他们迅速召集全体党政班子成员和全体机关干部,紧急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8个工作组,火速分赴7村1场抗震救灾第一线,及时将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又挨家挨户进行排查,将8名受伤群众送到临时医疗点接受救治。震后一小时,饶思梅和镇长抽出时间来到年上缴税收104万元的外资企业了解灾情。
       此后许多日子,饶思梅不但没有回家,甚至完全没顾得上给家里打个电话。他的妻子是县医院的护士长,妻子也像他一样忙着地震的事儿,也没顾得上给他打个电话。直到地震第7天,他妻子才给他打来第一个电话,第一句话就是“你失踪了?”说完就哭起来。地震之后20天,饶思梅才第一次回家。家里人见他灰头土脸、疲惫不堪的样子,说他就像刚从病房出来的病人。从地震第1天到第7天,他总共睡眠时间不足10小时,身体瘦了10多斤。地震第三天他的嗓子就哑了,一个多月之后,笔者采访他的时候,嗓子还没有恢复正常声音。
       九江县新合镇爱国村村民文学勇,这几年在九江市做生意挣了点钱,地震时刚刚在家盖好了一座房子,三楼还没来得及装修。地震发生后,为了方便运输救灾物资,他立即着手把村里的路修成砂石路。为了帮助村民渡过难关,他立即把自己的新房子变成大家的避难所,将5户困难人家将近20口人接到自己家里,免费提供吃住。有的人过意不去,执意要自己起火做饭,以减轻文学勇的负担,文学勇坚决不让。他没有什么美丽的语言,只是平平常常地对大家说:“放心吧,负担得起。”这个避难所最多的时候居住着13个小孩,成天吵吵闹闹,文学勇一点也不觉得厌烦。
       像这样感人的故事,同时发生在灾区的许多干部和群众身上。
       废墟中的红十字
       8点53分,第一位伤员陈念超被送往瑞昌市人民医院,几乎同时,第二位伤员李秋萍被送到中医院救治。瑞昌市人民医院为二级甲等医院,当时还有139名住院病人,虽然是星期六,但医院依然十分忙碌,住院的、看病的,来来往往的人非常多。地震发生时,医院的医生和护士自觉在楼道口维持秩序,组织门诊病人及病情较轻的病人向外疏散,那些病情较重、行动不便而一时又无法挪动的病人,医护人员始终守在他们的病床边。第一次地震以后,病人迅速被转移至院中空地上,相关医疗设备也接二连三抬了出来。地震伤员正在不停地送来医院,但院中的空地已经占满,怎么办?这时院长刘成的目光投向医院对面的一家酒店。那酒店已经停业,房子是结构比较稳固的平房,院子里有比较大的空地,是设立临时医院的合适地方。但酒店属一个福建老板所有,他不在九江,手机又联系不上。紧急情况紧急对策,院长刘成果断决定打开酒店大锁,转移病人至酒店院里的空地上安置,以解燃眉之急。(四天之后才与福建老板取得联系,这位生意人宽厚地说:“救人要紧,一切让路。”)
       在临时医院里,各个系统紧张地建立起来,医院开通了绿色通道,用最快的速度救治伤员,能够救治的马上救治,份性严重的迅速转往九江市医院。九江市直各大医院也都腾出最好的病房,抽调最精干的专家救治灾区转来的伤员。11月27日,九江市委下发通知,要求本市各医疗单位救治因地震造成的伤病员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其实在此之前,全市的各大医院已经先期执行了这一特别政策。
       灾后,九江市防疫站先后派出数支卫生防疫机动队和专业人员参与灾区的防病防疫和巡回医疗工作。他们入户检查指导饮水消毒,发放漂精片,检查餐饮单位、宾馆、超市小店并发放各种防疫宣传单。
       由于余震不断,加上地震发生时的惊吓,很多灾民出现失眠症状和焦虑情绪,了解这一情况后,省卫生厅有关部门迅速派出神经内科等方面的专家赶往灾区指导心理调适工作,有关新闻单位还专门精心编制了4000余份心理调适专刊免费向受灾群众发放。由华东交通大学著名心理学专家组成的“心理医疗小分队”深入灾区学校、乡村、医院开展系统心理援助,进行家访与座谈,主要讲解灾后心理保健技巧,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并适时举行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及心
       理素质拓展训练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正视自己,克服由于地震带来的心理创伤,此时最需要心灵抚慰的灾区群众和学生们高兴地称赞这是向他们呈上的一道“心灵鸡汤”。
       本 色
       地震的前前后后,九江各个方面工作安排非常紧凑,几乎没有任何间隔,一步接一步,效率之高,令人惊叹。
       地震之后,原有的生活秩序被打乱,尤其是大家住进了帐篷,开始的几天时间,由于房屋鉴定没有结束,不知道哪些房屋可以重新人住,大家只能拥挤在帐篷里。有的是3家住一个帐篷,有的是4家住一个帐篷,最少的也是2家住一个帐篷。原本互不相识的人住在一起,吃喝拉撒睡,都成了大问题。如何保证他们和睦相处,怎样在帐篷里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是当地党委政府要考虑的大问题。
       更重要的是,由于空间有限,许多帐篷连着帐篷,瑞昌市公园最多的时候安置了将近600顶帐篷,住着7000多口人。一旦出现什么事故,诸如引发火灾或踩踏之类,后果不堪设想。那段时间,瑞昌市委书记刘韵和的心头好像悬着一把刀,每天晚上都要到灾民比较集中的安置点转一转,看一看,看到灾民情况稳定,各项保护措施落实到位,各部位都有人值班,他才能回去休息。然而这些毕竟只是一些具体做法,有没有一种机制能解决这一问题,刘韵和想到了毛主席的一句话“支部建在连上”,他想,为什么不能把帐篷区划成一个个的单位,然后由他们自己来管理呢?
       经过讨论,瑞昌市委迅速决定,以分片的帐篷区为单位,建立临时党小组和临时党支部,把党的旗帜树起来,把党员的身份亮出来,发挥党的优良传统,鼓舞和团结广大灾民战胜困难共渡难关。
       11月27日上午,在瑞昌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城区广场的第一个临时党支部成立,担任支部书记的是已退休的原市司法局副局长朱才林,党支部下辖6个党小组,每个党小组负责管理10至20顶帐篷的灾民。党支部以“旗帜是方向,党员是力量,支部是核心”为理念,以“支部聚人心,党员亮身份”为工作思路,设立了政策宣传、治安巡逻、卫生防疫、灾情排查、纠纷调解和物资发放等6个岗位,支部成员和党员都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瑞昌市的湓城、桂林、赛湖等三个重灾乡镇(街道)总共成立了20个“帐篷党支部”、118个党小组。每个支部的帐篷前树起一面鲜艳的党旗,每名共产党员均佩戴党章胸徽上岗。
       “帐篷党支部”成为地震灾区的坚强核心,帐篷区的520多名党员吃苦在前,甘于奉献。他们夜以继日辛勤工作,深入各个篷区宣传上级指示和市委决策,倾听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在分配帐篷和各类救灾物资时,党员优先照顾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众,由此而受到灾民的尊重。灾后6天,帐篷党支部帮助灾民搭建帐篷4000余顶,发放方便面5万多箱,饼干1.6万多箱,矿泉水4万多箱,确保了受灾群众不露宿、不受冻、不挨饿,有病可医,有干净水喝;灾后6天,瑞昌灾区没有发生一起治安案件和哄抢事件,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治理。灾民们情绪稳定,人心凝聚,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工作一直在有序进行。
       与此同时,一项名为“篷长负责制”的“帐篷社区”管理制度正式出台。所谓篷长,就是指一个帐篷内的居民,大家推选一个年富力强,办事公道的人来作“篷长”,由10个帐篷的篷长中再选出一名“组长”,帐篷相隔较近连成一片的五个组再选出一位“片长”,这样居委会有什么事可以直接找片长,片长通知组长,组长再通知篷长,一级一级避免了纷乱无序的状态,办事效率提高了很多。由大家选出的这些临时负责人,大家对他们都比较信服,有什么事都找他反映,情况的了解与沟通也好了很多。最开始时发帐篷一哄而上的状态再也没有出现过。
       笔者采访灾区干部的时候,问他们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几乎一致的回答都是,真想好好睡一觉。是的,他们是太累了,11月26日地震,许多干部连着几天没合眼,忙着统计受灾情况,安置灾民,发放帐篷,当时有40万人住在外面,根本容不得有一点休息的时间。12月1日在确定不会有大的余震基础上,专家鉴定房屋结束,干部们又开始了劝三、四类房屋住户回家人住的过程,这个过程相比此前劝灾民出来更难,不少人不理解,说,当时让我们出来的是你们,现在你们又要让我们回去,凭什么?这不是让我们送死吗?干部们哭笑不得,但是不能有任何怨言。王武立说得好,群众可以对干部发牢骚,因为他是群众,但你干部不能对群众发牢骚,因为你是干部。就这样,干部们开始新一轮苦口婆心的劝说,摆事实、讲道理,最终使得群众放心地回到了家中。
       群众可以放心回家睡觉,而干部们又面临新的问题了:他们要把帐篷重新分配,尽量做到每个一、二类住房户都有专用帐篷住,并且是一家一户一个帐篷,这个工作量同样繁重。而当地震过去一个多月,灾民已经陆续回到家中的时候,这些基层干部又要开始回收帐篷的工作,这同样是一项十分繁重而繁琐的工作。
       一个人
       11月30日,九江市、瑞昌市和九江县几乎同时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截至11月30日下午4点30分,共发生余震607次。根据流动地震观测资料和调查分析可以判定:11月26日我市发生的5.7级地震属于主震余震型,在原震区发生大于主震的可能性很小,群众不必惊慌。
       其实早在11月26日地震发生的当天晚上,九江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就发布了一条类似内容的公告。其主要内容是:“据省地震局对震情趋势的预测,九江地区目前不会发生比今天上午(5.7级)更大的地震,余震情况和信息将经常性地通过各种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告,请市民安心。”然而当时由于许多人还处于极度恐惧之中,对这一公告显得将信将疑。
       地震以来,就一直有流言存在。这也是一种正常现象,毕竟当地的老百姓谁都没经历过这种事。一些离奇古怪的消息一直在传播着,比如谁家的猫发疯了,谁家一贯听话的狗突然咬人了,等等诸如此类,有的是正常现象有的则纯属捕风捉影。12月2日,正当房屋鉴定完毕,不少居民非常高兴地忙着返迁的时候,一个似乎很“确实”的消息突然传过来了,说是九江市有一个人打电话,九江出现很多蝎子,这是大地震的前兆,而且说得很具体,什么时候会有大地震。这样一来许多人一下子慌了神,有这么明显的预兆,又有“确凿”的证据,那么地震恐怕是难免的。于是很多人就不再返迁了。
       几十万人集结在一起,而且处于惶恐和混乱之中,其中滋生着极大的事故隐患。万一发生什么不可控制的群体事件,或者出现什么传染病之类,说不定会造成比地震更大的灾害。此时的瑞昌市委书记刘韵和充分意识到了责任的重大,为此忧心如焚。一周来一直缺乏睡眠,此时更是双目疲惫,目光焦灼,苦心琢磨着救急妙计。最后他终于想到了专家。在这个时候,民众最信赖的应该是技术权威,也就是地震专家。他邀请专家在大会上向民众介绍地震知识,如实宣布他们关于此后不会出现大
       的余震的判断。在专家讲话过后,刘韵和接过话筒,用板上钉钉的肯定语气说,专家刚才说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一句话,往后的余震再多,也不会超过我们刚刚经历过的主震,根本不用害怕的,大家听明白了吗?他接着召开全县干部大会,提出大家应该相信科学,相信专家的判断,尽快返迁。他要求每个干部至少动员三家亲戚迅速返迁。在干部的动员和带领下,三、四类房屋的住户终于陆续回家居住,广场上集中住帐篷的灾民终于大大减少,他们内心的恐惧和担忧也渐渐减少,刘韵和这才感到了一丝轻松。
       刘韵和是一位高大魁梧的汉子,在地震后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一下子瘦了八斤。不在那个位置上的人也许很难真正体会到他身上的责任与压力。或许他的家人更能理解,刘韵和的家就在九江市,开车只要半个小时就可以到家,但是地震后的20多天他没有回过一次家。而那20多天时间里他到九江开了十几个会议。
       瑞昌市委办公室副主任王建新那段时间是跟随刘韵和比较多的人,他很感慨地对笔者说,原来只是觉得刘书记是我们的领导,工作有魄力,对我们要求比较严,经过地震这个事,很多人都从人格上非常尊敬他,觉得他不但是沉着应对、处乱不惊,而且遇到问题时,心里想的都是群众。
       疼痛与生机
       从经济学角度讲,灾难往往是经济增值的安全气囊,灾难往往可通过刺激人们的精神状态来推进投资环境和拉动经济发展,印度洋海啸过后,泰国普吉岛比往年迎来更多游客,利润也比往年更高。九江在震后也出现了奇特的“洼地效应”,原有的担心没有成为事实,事实是九江人通过自己的公开、透明、快捷的办事效率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
       为了帮助灾区居民搞好重建,中央财政下拨专项资金3亿元,省财政下拨专项资金1亿元,共计4亿元人民币。为了确保每笔补助金都能发到老百姓手中,九江市出台《地震灾区民房重建补助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办法》,确定采取“直补”的方式,按灾民房屋重建进度分三个阶段把补助资金直接发放到灾民手中。九江市明令要求补助资金不准克扣、挪用、贪污,不准有偿使用,不准擅自扩大使用范围,应做到发放对象公开、发放标准公开、发放方案公开、发放程序公开;严明资金发放纪律,对在资金发放与使用时出现问题者,是党员的一律开除党籍,是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一律开除公职,情节严重者按有关程序移交司法机关惩处。
       省政府确定,从省级财政中拿出1亿元,用于九江地震灾区的灾后重建工作,社会捐助也全部用于灾后重建。对灾后民房重建和加固,明确了自建为主、补助为辅的原则,重建房屋所需的有关手续,特事特办,规费一律免缴,所需钢材、水泥等建材组织省内企业按保本原则给予优惠支持。居民点的重建充分考虑抗击各种灾害,规划、设计要符合城市、村镇总体规划,符合抗震救灾等设防标准。按照“立足未来,着眼当前;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保质量,快速高效”的要求,在城市建小区,农村建新村。
       震损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工作也在抓紧进行。据灾后勘察统计,全市共有1641座水利工程受损,其中万亩以上圩堤2座、中型水库11座、小型水库93座,排灌站207座、涵闸44座、渡槽6座,直接经济损失2.6亿元。明年4月九江市将进入汛期,为保证水利设施安全度汛,省、市水利部门正在对所有圩堤、水库进行再一次检查,尤其是对隐蔽工程进行会诊。同时对长江大堤、赛湖堤确定了应急处理方案。12月12日,应急工程正式开工,20多座中小水库的坝体修复工作也将全面展开。
       28日,地震发生过后仅仅两天,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首批170名建筑结构工程师进驻灾区,对医院、学校、办公场所等重要公共设施进行核查。29日,江西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再次从各地紧急抽调200名建筑结构工程师,省内各设区市派出了2支以上鉴定小组进行增援。30日上午,瑞昌市又紧急调集约80名工程技术人员,经过2小时的上岗培训后,迅速投入工作。30日,江西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第三次扩充建筑结构类专家和技术人员队伍,加速对灾区公共建筑及民房设施安全性能的鉴定评估,力争让更多的灾民尽快安全回到家中,投入灾后重建、生产自救。从11月28日到12月2日5天时间里,数百名专家冒着危险进入各个受灾房屋进行查看,进行了准确而翔实的鉴定。值得注意的是,专家的鉴定意见要由参与鉴定的两位专家共同签名,如果出现什么情况,专家要为此负责。就这样,400多位专家在5天时间内对十几万间民房进行了逐一鉴定。
       12月2日,鉴定基本结束,经核查,震中20公里范围内结构性严重损坏、需拆除重建的民房有33480户,结构性损坏、需先加固后入住的民房有30906户。专家们将灾民的房屋分为四类,一类为全拆户,即房屋已经十分危险,必须立即拆除重建的,二类为受损严重,经过大修可以入住的,三类为受损较轻,稍加维修即可正常人住,四类为可以入住。九江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九江实际情况,出台了相应补助标准,对于一类户,政府每户补助1.1万元,一类户中的特困户或低保户还可适当给予补贴。针对灾民的相应补助、救助随之展开。为加快灾民损毁房屋的加固修复与重建,让灾民早日建起新家园,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分别下拨3亿元、1亿元资金专项用于灾区民房重建。仅8日当天,瑞昌市就通过3个发放点为291户一类房灾民发放灾后重建补助资金322.3万元。据悉,此次资金补助对象分为三种:重建户为实际倒房户和专家复评确定的一类全拆户;先加固后入住户包括专家复评鉴定的局部拆除户和二类户;边维修边人住的城镇低保户、农村特困户、分散供养五保户和三类户中边维修边人住的城镇低保户、农村特困户、分散供养五保户。为减少资金发放程序,全部采取“直补”的方式,给每户灾民办理一个存折,直接将补助资金送到灾民手中,确保专款专用;在分配补助资金时,将根据灾民的实际情况,分别给予不同数额的补助金。
       九江市及时安抚受灾客商,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极大稳定和增强了投资者在九江投资创业的信心。11月26日发生地震,27日赵智勇就向全市投资者致信,信中说,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九江市委市政府的最高利益,基本利益,也是我们重点保护的对象,我们一定要采取有力措施予以保障。希望九江投资者安心生产,保证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继续做大做强,为九江的经济发展作贡献。11月29日和30日,在初步安置好灾民之后,市委领导分赴九江县、瑞昌市和九江工业园区,对当地的10多家外资出口企业进行慰问。其实这只是九江市一贯注重招商引资和扩大开放的一个自然反应,尤其2005年6月份以来,九江市提出用30%精力招商,用70%精力安商。地震发生后,九江当局坚持以“公平、公正、阳光、高效、法治”为目标,为外来投资商构建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公正严明的法治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11月30日,地震过去刚刚4天,九江市委市政府在宁波如期举行了“2005九江(宁波)经贸合作恳谈会”,共签订投资项目合同23个,投资额达21.99亿元人民币,项目涉及农业、机械、电子、纺织、化工、轻工、建材、旅游等多个领域。由此可以看出投资者对九江的信心丝毫未减。事实上,笔者在九江采访时感受到的也正是这样,正是因为九江市委市政府和在其领导下的受灾市县党委政府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以人为本,高效廉洁,公开透明的执政作风,深深打动了参与救灾的每一个人,包括官员、记者、捐助者和投资者。有一位投资者说得好,这样的党委政府,这样的人民群众,我们放心。地震都压不垮它,我们还怕什么!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尽管此次抗震救灾九江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九江人并未满足于这种成功,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地震应急预案在这次灾难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于是从震后第一天他们开始着手建立一个更加完备的应急预案体系。
       2005年12月27日,九江市政府正式发布了《九江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该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总体预案将其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这一预案不仅对九江市今后的公共事件处理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全国其他地级城市建立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同时根据总体预案要求,九江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已编制了19个市级专项预案和41个部门预案;各县(市、区)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已基本编制完成,并结合实际编制了有关的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有关重点单位和企业也在着手编制相关应急预案。至此,九江市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形成。
       破壳而出的和谐社会
       九江地震救灾工作全面展示了九江政府和九江人民自我救助的能力,九江人的行为和表现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世界宣明会成立于1950年,是著名的国际性救援及发展机构,参与过世界上许多重大灾难的救援工作。对于这次中国政府应对灾难的态度和工作,香港世界宣明会中国部救灾统筹负责人简祺伟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每次到一个灾区,必定要从当地政府机构取得相关资料,而他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很到位。比起其他国家,中国政府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还是比较出色的。中国各级政府的应对灾难发生的能力越来越快,像这次,地震发生20小时后就为救援组织提供了详细的灾情报告。”
       据权威资料显示,在人口密集区发生这种级别的地震,震源又这样浅,九扛的人员伤亡在世界上应该是最少的,社会秩序也是恢复最快的,这一点值得九江人自豪。重要的是,地震不仅没能击垮九江人的意志,相反在这种时刻,激发出他们身上一些固有的品质,并对社会发展起到极好的推动作用。
       在地震过去一个月时间,笔者来到九江市采访,还专程到了受灾地区瑞昌市和九江县。除了街边一些帐篷和路边尚未拆除的房屋之外,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个不久前刚刚遭受过地震灾害侵袭的地方。道路整洁干净、社会秩序良好,尤其是人们的精神状态很好,作为一个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九江人是出了名的热情好客,现在仍是一如既往地展示着它的活力与健康。
       是什么使一个地区迅速从灾难中站起?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支持,有各部委、各兄弟省市的帮助,有全国人民的支援,这些当然极其重要。然而根本的还是要靠自己,靠当地党委政府的具体决策,靠九江人民自己。
       2006年1月3日,在地震过去一个多月以后,九江又出了一件令世人瞩目的大事,这件事完全证明九江人没有被灾难吓倒,九江人民还是好样的。
       1月3日下午3点30分左右,九江市浔阳副食品采购供应站的面包车带着26万元货款驶至庐山南路湖滨十字路口时,与迎面而来的一辆出租车发生碰撞。撞车发出的巨响,惊动了正在附近逛街的近千名九江市民,他们不约而同地赶到事发地。只见一辆中型面包车侧翻在地,车上两人被摔出车外,司机被卡在变形的车头内动弹不得,奄奄一息。一个装满钞票的黑色塑料袋摔出后破裂,百元大钞撒满了大街。
       万元一扎的百元大钞近在咫尺,是一哄而抢,还是帮助维持秩序?在场的近千名围观群众都自觉选择了后者。他们中有的自觉担负警戒任务,在距面包车一米外的地方拉起警戒线;有的焦急地打电话报警,请求“110”、“120”紧急救援。在“110”民警赶到事故发生地的短短5分钟时间内,在场的近千名群众没有一人起哄,更没有一人跨过警戒线。
       庐山南路派出所的民警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并指定几名民警专门负责捡拾满地的钞票。之后,交警和消防警也赶到现场,动用切割机切开车身,将卡在车内的伤员救出并送往医院。
       当现金如数交到闻讯赶来的公司负责人手里时,她显得非常激动,因为她根本没有想到在这种情况下钞票还能一张不少。
       此事经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以后,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其影响甚至不亚于一次地震,只是这次给人们带来的是心灵震撼和净化。
       有人或许以为,大灾之后我们只能看到混乱与麻木,然而九江人民却用实际行动证明这个判断错了,我们看到大灾之后的九江人,收获的是秩序,是自律意识,是公德心,是奋发图强、奋起直追的信心。 2006年元旦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江西省九江市地震灾区,检查灾后重建工作,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看望和慰问干部群众。温总理没有按有关部门安排的路线行进,而是即兴选择路线,走进老百姓中间了解情况。温总理视察后得出结论:“非常满意!”
       温总理来视察的那天,处处受到民众的欢迎。车队在瑞昌街道上行进的时候,温总理临时决定下车步行,他从车中走下来,似乎要感觉一下这条刚刚经历过地震灾害的街道是不是真的已经安然无恙。这时,街道两边所有的窗户都敞开了,市民们兴高采烈地探出窗口向总理挥手致意,许多人还情不自禁地高声喊叫着:“总理好!”温总理兴致勃勃地步行了700米路,不断地向两边的民众点着头,最后360度转身向大家招手致意。
       听取赵书记汇报时,温总理对九江的救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赵书记说:“总理所看到的是比较好的一面,还有一些地方群众还是有看法的。我们的工作还没有做好,还需要不断地调整完善。”
       赵智勇书记是谦虚的,在和地震的较量中,九江已经做得够好,够出色了。他们是自然灾害面前的胜利者。
       责任编辑 赵兰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