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负暄琐话]“不自由”与“太自由”
作者:彭友茂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4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浏览报刊上的文章时,我特别喜欢看走进大牢的贪官们的“忏悔录”。有人说,拉倒吧,别听那些家伙胡说八道;这些人走进监狱,才后悔不该这不该那,早干什么去了?
       我看话不能那样讲。忏悔总比不忏悔好,早忏悔总比晚忏悔好,难道走进监狱后,醉死不认那壶酒钱,顽固对抗改造好吗?咱不扯那么多了,还是听听江苏省徐州市原鼓楼区市政工程处处长徐伟的忏悔吧。此人在负责工程转包及施工管理工作中索要贿赂,于2002年10月10日被逮捕。来到监狱,他开始醒悟。回想起对金钱无休止的追求,对贪婪的欲望不加以控制的“昨天”时,他承认“自己被自己绊倒了”,痛心疾首地归纳出一句话:“今天自己的不自由正是由于以前太自由” (《检察日报》2002年 10月29日)。
       “今天的不自由正是由于以前的太自由”,这话说得何等耐人寻味呀!“太自由”和“不自由”,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徐伟说的这句话,拿来作为“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的注脚,太合适了。这句话出自徐伟之口,自然属于个性化的语言。但由于平时的“太自由”导致了被绳之以法的“不自由”,由被绳之以法后的“不自由”体会到了拥有自由的可贵。这几乎是所有身陷囹圃的贪官们共同的心路历程,共有的人生体验。
       提起财富,人们往往马上想到被商品化了的物质,如汽车、楼房、锦衣玉食、巨额存款……岂不知,那些不能被商品化但能让人感到满足和愉悦的非物质性的东西也是财富。“自由”堪列这类东西的榜首。“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在我国流传甚广,可谓家喻户晓。不过,滔滔商海,滚滚红尘,溜溜的他哟,你哟我哟,对自由,有几人能达到裴多菲那样一种认识高度和思想境界?不多,确实不多。往往是,人们在拥有自由的时候,浑然不知道它的宝贵,直到有一天失去了,才感到它像空气一样须臾不可b离开。对此,被绳之以法的贪官感受尤深。他们“小蜜”跑了才知道欠妻子太多,进了监狱才知道欠组织太多,“不自由”了才痛感“太自由”时放纵欲望的荒唐和可悲。
       有句成语叫“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由于平时“太自由”招致铁窗度余生的“不自由”,贪官个人丢人现眼,那是咎由自取,没啥可同情的。值得同情和怜悯的是,彼时彼刻,在思想上、精神上乃至肉体上受痛苦受煎熬的贪官的子女和父母。前面提到的那位32岁就当上处长的徐伟,在狱中浩叹:“我出了这样的问题,对家庭来说简直是场灾难,患病住院的母亲,刚刚入学的孩子,都需要我的照顾,而我却栽在自己手里。”(引文出处同上)曾任湖北省咸宁市旅游局局长的吴天明,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父亲去世后,一直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母亲过去每年都要回一趟乡下老家,她认为有这样一个成功的儿子,在父老乡亲们面前有面子。如今吴天明坐了牢,母亲3年多没回老家,她怕丢人现眼。吴天明入狱后,母亲的生活开销全靠亲友接济(《检察日报》2002年7月2日)。最叫人扼腕叹息的是原四川省交通厅副厅长郑道访的母亲。这位母亲是一位伟大的女性。郑道访被提升为副厅长后,老人心有不安。为了让儿子当个清官,她与儿女们“约法三章”;为了帮儿子“养廉”,她把自己为办后事积攒的1000元钱送给儿子。郑道访案发后她一下子病倒了。为了帮儿子还赃款,80岁高龄了还带着6岁的曾孙女上街卖花。当在电视上看到儿子案情的报道时,老人一口气没上来,活活气死(《检察日报》2002年7月3日)。
       天若有情天亦老,可怜天下父母心。别说为了自己的事业、前程和自由了,也别说让贪官们“治国”、“平天下”了,就从“齐家”、“爱家”的角度说吧,单单是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使子女、父母有个安定、祥和、温暖的生活环境,这“法”也不能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