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坛文丛]“家”和“国”织成的华章
作者:蔡天星
《词刊》 2007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石顺义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他敏锐地感觉到并牢牢地把握着新时期的军旅歌曲的一个走向——在保持传统的献身祖国的精神上回归人情,写出了一首首深入人心、广为传唱的歌词:《黄河源头》《白发亲娘》《父老乡亲》《想家的时候》《说句心里话》《一二三四歌》《女人是老虎》等等,成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军旅歌曲的杰出代表作家。
他的作品把“家”和“国”两个系列完美地缝合在一起,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使民间因素和主导因素得到相得益彰的化合,从而形成了朴实清新、豪壮粗犷、亦庄亦谐的乡土风格。
石顺义很多歌词中的主人公是“儿子——战士”双重身份的结合体,既具有普通人的丰富情感,又是共和国的神圣士兵。《说句心里话》就将这双重人格说得明明白白:作为普通人,“我也想家/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我也有爱/常思念那个梦中的她”;作为战士,要扛枪、站岗,保卫祖国。这二者虽有冲突,当兵就要远离妈妈和梦中的她,但在道义的更远处是统一的:“有国才有家”,正是为了妈妈和梦中的她,“我”才来保家卫国。
在“家乡”和“军营”的结合处耕耘自己的歌词园地,他用深情(亲情恋情思乡情和爱国之情)去浇灌他的歌词之苗。因为他的枝叶吸吮着来自泥土的丰富营养和来自蓝天的阳光雨露,所以他的歌词很快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土根、新叶、粗干、高枝、细纤维。他的作品风格正是乡土风味和军旅气质相互作用的结果:《清明雨》《我吹唢呐向高山》等给我们吹来清新的山野之风,《黄河源头》《金戈铁马唱大风》等给我们吟唱苍劲的边塞曲;《父老乡亲》《白发亲娘》等婉转细腻得令人柔肠寸断,《一二三四歌》《让军旗告诉国旗》等直抒胸臆令人感到正气凛然;《乡下的故事》《女人是老虎》等风趣诙谐、叫人会心一笑,《一个春天的早上》《身后的目光》等庄严静穆、令人肃然起敬。由于作者倾注的深情和精心安排的优美形式(节奏韵律、匀称的句式)的整合,这种风格的冲突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这里的“家”“国”分别代表着民间和主导的因素、乡土和军旅的风格、小我和大我的情感、小家和大家的环境、普通人和战士的身份等等。“家”“国”两个系列的融合在石顺义的歌词中表现为三种情况:
一、“家”与“国”的交融。即上述两个系列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这种融合是全方位的。代表作有《说句心里话》《想家的时候》《黄河小村》《一个春天的早上》《翼下是我家》《一年一度七月七》等等。例如《兵哥哥》就是以一个军人的女友为抒情角色把军营(边关哨所)和家乡串起来,一方面有切切的民间情恋“夜晚他是我枕上的梦/白天他是我嘴上的歌”,另一方面是浓浓的主导思想“威威武武保祖国”“边关的冷暖托付你/家中的事儿交给我”;“想死个人的”“棒小伙”“心里甜”“偷偷乐”这些俚语村言渗透着泥土的气息,“枕上的梦”“嘴里的歌”“捧去一团火”“星一颗”这些通俗比喻散发出乡间的芬芳,而这种民间风格所要表达的是拥军爱军、当兵光荣的主题。《黄河源头》与军营无关,但主题也是弘扬主旋律的:“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在昨日发黄的史书里”“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去”。可是石顺义总离不开他的“源头”——乡土和民间,深情地歌唱“牧马汉子的酒壶”“擀毡姑娘的歌喉”,而且全词以民歌常见的设问体来构建,并用地道的西北风味的衬词“浑格嘟嘟的流啊流”“甜格润润的飞啊飞”“苍格茫茫的涌啊涌”“金格闪闪的淌啊淌”来渲染,这些方式使得主旋律极能深入人心。
二、“国”中见“家”。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1.用民间形式点缀主导内容,例如《一二三四歌》就是用“一二三四”的民谣形式写成的:“—呀么—,—杆钢枪交给我/二呀么二,二话没说为祖国/三呀么三,三军将士苦为乐/四海为家,哪里有我哪里就有战士的歌”,《为人民服务》引用民谣“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军营“十大怪”》以谚语“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开头、然后以民谣体一一数出军营中的十宗怪事。2.用低层士兵的民间内容点缀主旋律。如《军营“十大怪”》道出了军营里的“怪现状”,而结尾又归于“嘿,‘十大怪’‘十大怪’/那是战士对祖国深深的爱”;《当兵的生活》写出了军人的苦处,而在每节的结尾归结于“当兵的生活——就是这样(必须这样)”“当兵的吃苦——理所当然”;《男兵和女兵》中唱的“女兵见男兵/总有那么点‘了不起’/男兵见女兵/总爱悄悄地挺起胸”“男兵负伤了/女兵想哭又不敢哭/女兵退伍了/男兵想送又没敢送”,就是主旋律“男兵真好汉,女兵也英雄”“男兵和女兵/一样是长城”的有益补充。
三、“家”中见“国”。歌词主体是写“家”系列的,而暗含的主题却是“国”系列的。有三种情况:1.歌词抒写家乡亲情和普通人,其主旨是歌颂广大的人民群众。像《父老乡亲》《白发亲娘》《皇天后土》《衣食父母》《羊羔恋》等词作表面是作者个人的亲情体验,而实质是推而广之,可以用《感天动地慈母情》里的副歌来概括:“如水养鱼人民爱/感天动地慈母情/千秋万代也忘不了你呀/我的重生父母老百姓”。这类作品饱含深情,真正是感天动地,是石顺义词作中最为闪光的精品。像《你是一个好人》《姐夫》《你这家伙》《工人老大哥》等词作以普通人为表现对象,讴歌普通劳动者,可以引用《老百姓》里的“吃进去的是草,挤出的奶”“养育着天下,肩负着兴衰”来归纳。2.歌词描写乡村景色,其主旨是表现山乡巨变。例如《清明雨》用轻快的节奏描绘了一幅明丽的乡村劳作图,此类作品还有《老高原》《我吹唢呐向高山》《多情的雨》《好收成》《这个地方》《我住山乡爱山乡》《女大十八变》《心酸的笑话》等等。3.此外,关注儿童成长问题如《包子剪子锤》《上学歌》《我的书包丢了》等,歌颂友爱如《盲童和哑童》,期望消除城乡差别如《城里人》,祝愿生活美好、家庭和睦如《你是一个好消息》《你就是我的家》,等等。
当然,思乡、亲情、情爱等等是人之常情,无所谓民间和主导(这种琐碎的话题,很容易为民间乐道)。像《唱给你一支歌》《风的声音,雨的声音》《咱爸咱妈》《家有贤妻》等等作品中就没有明显的主导思想。可正是这些题材处于公共领域,主导历来十分重视以民间的方式去占领。当今,主导和民间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默契和合作,此类题材已为民间和主导共同经营。例如《女人是老虎》,既是纯民间的“和尚也爱女人”的笑谈,也可以作一个主导式的解读;“女人”象征了市场经济,在左倾甚至是改革开放的前期,市场经济岂不是像老虎一样令人可怕?人人是谈虎色变,而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在,这只老虎在人们的眼里“模样还挺可爱”,“已闯进我心里来”。
石顺义有一些歌词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是表现纯粹的“家”(民间)。例如运用民歌风味写成的《跟定了你》《跟谁走》,摹仿谚语写成的《自己的梦自己圆》《脊梁》《世上没有相同的路》,以及《旱烟袋上的太阳》《乡下的故事》《爷爷、奶奶和我们》等等。
总之,石顺义的歌词在整合群体、弘扬主旋律、保持安定团结的主旨上渗透进了主导的方方面面,同时又是地地道道的民间形式和韵味,加上真挚感情的渲染,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不仅保家卫国是作为战士的石顺义义不容辞的职责,而且歌唱祖国、歌唱家乡又是作为艺术家的石顺义发自肺腑的心声。这个时代需要这样的挟着一身正气的笔锋、怀着柔情似水的心肠的歌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