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词坛文丛]史家小学一堂特别的音乐课
作者:虞文琴

《词刊》 2006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国庆节前夕,由“全国少儿歌曲推广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音乐家协会、北京市教委组织的少儿歌曲创作研讨会,于9月29日在北京东城区史家小学举行。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徐沛东、秘书长郑会林、北京市教委体育美育处副处长王军、东城区教委副主任马杏芳在会上做了重要发言。应邀出席研讨会的词曲作家有谷建芬、李幼容、付林。孟庆云、印青、宋小明、戚建波、李戈、苏柳、沈丹、孟可,北京市汇文中学特级音乐教师海倩文、北京市分司厅小学音乐教师赵禾嘉等。
       
  北京市教委的王军、马杏芳等在介绍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时不无忧虑地说,中小学生急需健康向上、美好动听的歌曲新作。但是能够顺应孩子们成长历程的需要,让他们一听就喜欢、能够唱起来、动起来的歌太少。而编入课本的歌曲很难引起孩子们歌唱的兴趣,60%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因而很难普及传唱。现在,孩子们受社会大众文化的影响很大,一本武侠小说、一部“动漫”、一支流行歌、一顿洋快餐,成了他们课余生活的主要内容。为了让孩子们享受艺术作品的熏陶,让优秀的少儿歌曲进入他们的心灵,北京市已经连续20年组织中小学合唱比赛,每年有七、八十万学生参加。但是老师和同学们把一本本歌集翻来翻去地选歌,还是《春雨沙沙》那几首老歌。一些合唱作品难度大,导致孩子表演成人化。有些学校只好选唱外国的少儿合唱作品,孩子们也以演唱外国歌曲为乐、为荣。
       
  与会者一致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做到优秀歌曲进教材、进课程、进活动。必须做到班班有歌声,人人开口唱。
       
  谷建芬、徐沛东说:少儿歌曲创作引起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多次在谈话中表示对孩子们欠缺好歌的焦虑。为了改变这个现状,谷建芬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选了20首比较短小易懂易记的谱写歌曲,命名为“新学堂乐歌”。并不辞辛苦到厦门一所小学教唱,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不仅在音乐课堂上唱,在放学路上,在游戏玩耍时,都可以听到孩子们哼唱这些新学堂歌。
       
  徐沛东说;我们都离开学校很久了。要为孩子写好歌,必须了解现在的孩子喜欢什么,想唱什么样的歌。我们的音乐语言如何打动孩子们的心。孩子们目前对儿歌不满意,不爱唱,我们要争取让他们满意,爱唱。哪怕今年能推出一、两首,就是成功。
       
  史家小学6年级了个自然班的音乐课,是这次研讨会的另一个重要内容。老师引导学生欣赏了中外著名音乐作品,其.中有马思聪的《思乡曲》、李焕之的《春节序曲》等等。有两个孩子还展示了音乐才能,用钢琴和大提琴演奏了舒曼的《梦幻曲》。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唱了喜欢的歌《校园的小路》、《种太阳》、《快乐的蓝精灵》……清脆的歌声和欢快的笑声此起彼伏。当一首歌唱完,词曲作家的掌声还没有落下,徐沛东转回头对大家说:看来我们的音乐语言必须“革命”了,不是“革新”,是要“革命”!
       
  专家们认为,我们虽然有“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是仅仅有良好的愿望和感觉,不一定能写出让孩子们喜欢的好歌。在这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词曲作家还必须更新创作观念,到孩子们中间去,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了解他们的情趣,在他们的生活中汲取素材和创作灵感,真正在“情”、“新”和“精”上狠下功夫。而且新作品应该让孩子们先试唱,让孩子们当“评委”,让他们在传唱过程中自然地保留或淘汰,让他们成为音乐的小主人。同时,少儿歌曲的推广,还需要社会各界的重视,电视台、电台、出版业、网络、教育系统等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活泼、有情有趣的音乐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