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词坛文丛]乔羽谈艺术:长城思绪
作者:乔 羽

《词刊》 2006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这是一次登长城时突然涌现在脑际的一首儿时读过的唐人绝句。其实诗中描述的事情,并不发生在我登临的地方,应该是在长城的西部地段,而我当时的登临之处却在长城东端的崇山峻岭中。时间是在元旦的凌晨。这是电视台安排的一次拍摄活动。他们要拍些什么,让我在这种境遇中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我都忘记了,但是当时出现在我眼中的景象,萦绕在心中的思绪却犹如昨日。天才蒙蒙亮,太阳要等一个时刻才能出山,山色是幽暗的。几天前这里下过一场不大不小的雪,周遭的山坡上保留着一片片的积雪。虽然穿够了衣服,一阵北风吹来,仍不免一阵颤栗,不能说是彻骨,但寒气逼人却是感觉到了的。我看见身边摆弄摄像机的朋友不停地在搓手,便对他说有点冷吧,他说真没有想到这么冷,实在不好意思,委屈您老了。他大概不会想到,这样简单的几句对话,却转移了我对寒冷的本能反应,引出了我的意识流般的思绪。我想如果此时正逢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该有多好啊,什么“燕山雪花大如席”,什么“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这种大胸怀、大寄托、大词章不就都变成了我的切身感受了吗!我感到我与这种词章、这种寄托、这种胸怀已经融为一体,我理解他们,他们也理解我。此时,在我面前的除了电视台的三五朋友,可谓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空无一人,群山静寂。导演、摄像者他们在忙他们的,我在想我自己的。卢纶的那首五绝便是此时出现在我的脑际的。而且空间愈是静寂,时间愈是活跃。仿佛时光在倒流,时光的隧道把我引向了往古。岂止是雪满弓刀的将士们的争战杀伐,我仿佛还看见了长城最初的建造者范喜良和他的女友孟姜。我想,他们比我更耐冷,更强有力,更撼动人的魂魄。这些不可计数的砖块是他们一块一块烧制成的。这些冥顽不灵的笨重物体是他们一块一块垒砌起来,在群山万壑中获得不朽生命的。他们有精力,有耐性,有历劫不磨的金刚之躯,也有绕指之柔的儿女情长。他们不惧劳役之苦,筑起这座惊世的伟构;也敢以巨大的悲愤,不惜哭倒自己筑起的巨大的高墙。他们毫不掩饰自己的无奈、无告与无力,也用自己的作为顽强地体现着人的自尊、自信与自强。我想,也许孟姜这个弱女子感受到了此刻我所感受到的这种令人颤栗的寒冷,才为他的男友送来寒衣的吧?晚了,她到来的时候他已经葬身于荒山野岭中了。
       
  我想,人是应该在不同的际遇中去观察去感受我们身边的这个世界的。这不仅可以领会客观世界的多姿多彩,也能使你发现自己主观世界的多彩多姿。如果不是在一个严寒的季节,如果不是在一个日出之前的早晨,而是在风和日丽、游人如织、红旗飞扬、歌声四起的环境中登上现在我所登临的这段长城,感喟是会大有不同的吧!
       
  我曾多次登上长城,都是选择了好季节、好天气,或陪外宾,或偕友朋,“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果然是羲之先生所说的“信可乐也”。我也曾把这种兴会写进自己的歌中,这几句歌词是:
       
  携来美酒千锺,
       
  野花万朵纵横。
       
  好宾朋。
       
  一路放歌行。
       
  当然,不同的地点也会引出不同的思绪的。我在长城的西端嘉峪关,面对大漠,时近黄昏,心中涌出的唐人诗句是:
       
  落日照大旗。
       
  马鸣风萧萧。
       
  1999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