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诗艺论坛]来自草原的抒情曲
作者:耿林莽

《散文诗》 2008年 第0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长期以来,《散文诗》刊致力于新生代散文诗人的发现和培育,推出了许多富有青春活力和创作才华的新人,不仅保证了刊物的质量与新鲜的吸引力。对当代散文诗的发展与繁荣,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主要得力于前后两任主编的远见卓识。和对散文诗事业的真切关怀。他们不是眼睛向上,而是眼睛向下,热心扶持对散文诗抱有深厚感情和献身热忱的来自底层的“后来者”。这一点,使我深为感动和钦佩。
       我这里读及的王小忠,便是其中的一位。
       王小忠。来自甘南草原,他的父母都是农民,自幼生活在贫困家庭。对于贫困有着深切的体验。幸而上了大学。学生时代便开始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近几年在一些刊物上频频以《甘南草原》的系列组诗亮相,引起读者的注意。他的系列组诗有者鲜明的地域特色、强烈的抒情色彩。他对于生长于斯的这片土地、这片家园有着十分真挚的热爱,这种真情至为感人。语言的诗性感染力也相当强:
       “那些蓝天和白云如此之低,那些蓝天白云下的牧村寂静异常,那些来自新疆与格尔木的碎石和废料铸造我坚守的心灵。那个叫益西的姑娘远嫁他乡,她的帐房四周杂草蓬生,她的那匹小红马多么孤独……”(《甘南草原》)
       “我的诗篇是未完的泪水,我的歌声被冬雪覆盖”,他的这些抒情诗篇,以真情感人,有许多精彩片段。但由于大都采取直抒胸臆的直接抒情,读多了。便有手法单一化的感觉。特别是那些不加节制、漫漫地倾泻而出的篇章,就难免有冗长和空乏的缺点。这种手法单一使用不加节制,还容易形成近似散文的文体模糊感。会削弱散文诗的诗性特色。
       在他的系列组诗中,倒是一些篇幅短小、主题鲜明的短章,给人留下的印象较为深刻,艺术感染力更为强烈。这是由于它们走出了直接抒情、单一抒情的老路,为自己的作品圈定了表现的范围和幅度,而不是漫无边际地走野马,这里面便有一个精巧构思的介入。更重要的是注意了抒情与叙事的结合,注意到情节与细节的引入,并适当地吸纳了一些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其效果便大不一样了。我推荐给读者一读,目的是想探讨一个问题,即所谓“纯抒情”的直抒胸臆、和盘托出的单一化抒情手法的无节制使用,和将主观抒情与客观叙事有机结合,对情节与细节以及心理反映经过认真筛选和结构后写出的作品,究竟哪一种更好一些?《合作小镇:米拉日巴九层佛阁》和《首曲:2004年记事》基本上都是在叙述。作者没有过多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他的爱憎,他的对于草原的一往情深。是隐在字里行间的,显得更为深沉和蕴藉。
       “从黄河深处捧起无数条小鱼,它们游动,它们不说话,它们的话语被我听见。深处的激流和激流深处漂泊怎样的命运?我就此只想在黄河岸边闭上双眼,然后看见散射五彩光芒的天堂。”
       这样的抒情是否更富有诗味?
       再如在《甘南:怀念一片叶子》中:“甘南的叶子是记忆中翻飞的蝴蝶。/一只,三只,五只……其中一只在漂泊。/我潸然,仅仅我就是那漂泊的一只。”
       这样的抒情,是否更具有诗美的特色,更具有耐人寻味的力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