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百卉园]一见如故等
作者:佚名

《散文诗》 2006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尊敬的编辑老师:
       在一个春风如醉的夜晚,我原定与朋友约会,不料因故取消。在城巾的街道上百无聊赖地逛着逛着,就到了一个夜市。一向爱书的我自然地把目光投向了书摊,无意中,我发现一本小巧玲珑的杂志:《散文诗》!这是我心慕已久的杂志啊!以前想买,却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那晚偶然与之邂逅,心中油然生起一股激情,当即买下,匆匆赶回家细细研读,就像与神交多年的老友初次相逢,恰似找回失散,多年的爱。其中的内容为我展开了一个个新奇别致的世界。大千世界被一滴水所包容、映现。闪光的智慧、精妙的思维、生动的形象,在其中自在泅游。透过这小小的册子,我重新体悟到中国文学之博大与精妙。因此也让我这个从农村走进城市多年的人再次领悟乡土与我们的不解之缘和深刻关联。
       《散文诗》让我深刻思索人生,深入感情世界。感谢与《散文诗》一起走过的人们!从今天起,让我也加入你们的行列吧,让我们一起成长!
       山东沂南县读者:杨忠三
       古代诗人印稿
       鲍照(约412—466),字明远,刘宋东海(今江苏连云港)人、出身寒微,善写乐府,尤以七言歌行最为人称道,对唐代诗人深有影响有《鲍参军集》传世,
       (不 悔)
       文学语言金库
       所有的圣歌在祈求未来的平安与希望。牧歌式的单纯,古希腊雕刻上庄严线条所散发出的闪亮清澄,深深地投注在大自然怀抱中的自然。诗句,永无止境地打动人心的感情之温暖
       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简析]罗氏归纳了古典美的两大类型:圣歌式的和牧歌式的。圣歌式的,带有宗教式的理想与圣洁的虔诚;而牧歌式的,是平和的,劳动的,田园风光式的朴素美。
       (于 何)
       散文诗钩沉
       生于1931年的日本诗人入泽康夫十九岁便出版了处女诗集《幸运抑残不幸》,其诗风独特;作品含蓄凝重,文字有些艰涩,至今仍活跃在日本诗坛。
       致斯特里马特
       莫 嘉
       敞开栅栏,撒欢的牛羊用尾巴摇曳一线风,青草在远处,绿成自由的颜色。
       夜晚的禁锢,圈养的是黑暗。鼾声在星孔的斑斓里点点滴滴的遗漏,梦幻有点惨淡经营的味道。
       许多个日子就这么品味着。夜咀嚼白,昼咀嚼黑。
       当牛羊被夕阳揽人栅栏,一种温饱的哲学在饲养中获得安逸的诠释。
       牛呀,羊呀,恐惧鞭子,又依附于鞭子。鞭子在几千年的挥动中,从残酷走向温柔,从恨走向爱。
       人与牛和羊,在草原和山冈行走——
       低头啃食青草,抬头吮吸自由。
       一对白族父子的心声
       《散文诗》编辑部诸位老师:
       首先,请允许我以一个白族读者的身份代表另一个同样也是贵刊忠实读者的我正在仁高一的儿子,从遥远的西南边陲——云南大理市,向你们寄去两位白族同胞对你们的深深谢意和崇高敬意!
       1992年11月底的一天,我偶然在昆明的云南省图书馆里结识贵刊,初一谋面,她那清纯质朴中饱含着的青春悸动、典雅清丽中蕴涵着的火热激情,尤其是对生命的向往、对自然的讴歌等,一下子深深地抓住了我的心,以至于使我在爱不释手间认真地将贵刊的地址记了下来,虽然,当时已错过了从邮局订阅的时限,但回到大理后我就将书款直接汇到了贵刊,并由此开始了与贵刊之间的相拥和相伴
       转眼间十几年的光阴过去了!就在我不时怀着对《散文诗》的感激之情,庆幸自己多部作品相继公开出版、被吸收为作家协会会员,并成为内部报纸的副主编时,我发现当时正上初二的儿子也开始喜欢上了贵刊,而且他对贵刊的兴趣、爱好与关注丝毫电不亚于我。好在我是个《散文诗》的有心收藏者,从而给他提供了能够了解贵刊发腿过程和办刊水平不断提高、刊物质量逐年上升历史足迹的便利条件-说来也怪,儿子由于喜欢和迷上了贵刊后,以前怕写作文的情况逐渐消失了,代之的是语文成绩的不断上升、去年,中考时考上了重点一级高中,应当说,这一切与《散文诗》的启发和帮助是分不开的。
       如今的我,再也不用考虑去邮局订阅或订购《散文诗》的事了,因为儿子已经习惯了在第一时间到学校门口的报刊亭将最新出版的《散文诗》及时买回家了,而接下来的他就是抢先于我去细细地品尝这一丰盛、高雅的精神文化大餐了!
       云南大理读者:施剑羽
       快乐毛毛雨
       快乐是一种心境,一种颇为奥妙的感觉。就像我们在炎热夏日里走路,突然下了一阵毛毛雨所带给我们的丝丝凉意。
       散文诗人小传
       斯特里马特(1912-),德国作家,家庭出身寒微,当过饭店服务员、司机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入伍,战争快结束时离开军队、漂泊他乡。当过一家地方报纸的编辑。坎坷的经历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他的作品曾获国家奖金。早期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赶牛羊的人》《丁柯》,短篇小说集《一堵墙倒塌了》,这些作品描写农村生活相当出色、成功。以后创作的长篇小说《创奇迹的人》引起文艺界的热烈争论。他的作品风格朴实,乡土气息浓厚,富有幽默感,艺术个性鲜明,他认为人生不止,追求不止。他的散文诗《随想录——给艾娃》便是追求情绪、感觉的完美结合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