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读书时空]如此插图与如何插图
作者:徐大军

《博览群书》 2006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最近,我买了上海人民出版社的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插图本(2006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其实我手头已有一本上海书店1984年据商务印书馆1938年初版本的影印本,但我一直想买一本新版的,恰好看到《中华读书报》2006年5月24日第一版有报道《“世纪人文系列丛书”规模初现》称: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开放人文”系列新推出插图本《世界史纲》《中国俗文学史》和《欧洲漫画史》,“其中《中国俗文学史》是这一领域研究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专著……这次出版,选用的是1938年商务印书馆的初版本,并经过精心校勘,在内容和质量上远胜于建国以后出版的该书其他版本”。我想它有插图,能提供给读者许多珍稀的图片资料,且又经过精心的校勘,值得一买。买来后看到“本书编辑部”的《出版前言》中说“本版由金良年先生加配插图,共238幅”,十分高兴。可粗一浏览,就觉不对,所附插图不可能达到这个数字。数了两遍,确认只有46幅,顿感沮丧。
       我首先怀疑此书是否正品,因为现在假冒伪劣无孔不入。不过,5月出书恐怕不会有如此快的盗版,而且学术书也稀有盗版。但我仍然专程去质询书城的进货是否保证为正品。得到肯定,我仍不敢确信,又去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网站上查一下,果然是出了这个插图本,而且我所买书的页数也与其信息相符。于是我才敢说下面的话。当然,我不怀疑此书的文字内容,因为我买的就是郑振铎先生的这一经典名著。我只谈一谈此插图本的插图所存在的问题。
       一、插图的实际数量与宣称严重不符。为了写这个小文,我又数了数遍,最后确认46幅这个数字保证无误。后来我曾怀疑此书《出版前言》里238这个数字是否属于“手民误植”。
       二、插图与插图的释文明显不合。此插图本第290页配有一幅书影,下面援例注明“宋代著名类书《太平御览》中辑录的《莺莺传》”,但书影中明明还能让读者看出写的是“太平广记卷第四百八十八”。
       三、配图本身相当粗糙、轻忽。其一,配的位置不对。书中第482页才谈到柳敬亭,而其影像却放在两页前;第535页才开始介绍《霓裳续谱》,但它的书影要前翻一页,放在了《万花小曲》的介绍文字后。另外,苏秦故事戏曲瓷盘画放在《琵琶记》的介绍文字中(第409页),赵南星墨迹插于刘效祖《锁南枝》引文中(第440页),评话《榴花梦》的书影出现在木鱼书的介绍文中(第502页),东调子弟书作者韩小窗《得钞嗷妻》的书影放在了西调子弟书作者罗松窗的介绍文下(第518页)。
       其二,书中各章节的月2图数目非常不平衡。变文有画有书影达9幅之多,而宋金杂剧词只有1幅,诸宫调只有2幅(且无一幅是诸宫调作品的书影),元代散曲4幅,明代民歌2幅,且不论这些配图是否与正文内容相符,单说这些章节的内容就并不比变文少,图的遗存量也不比变文的少。另外,对于同样地位且皆有传本的典籍,《霓裳续谱》配有书影,但在它前后一并论述的《万花小曲》《白雪遗音》却不配书影,不知这是什么标准或原则?
       其三,所配图影本身质量不高。图片模糊不明,书影粗糙不清。在现代高科技情况下,如此效果不可理解,又不是没有好的原品可供参照。
       四、配图与正文内容明显不符。诸宫调现知有三部传作,除《天宝遗事诸宫调》是后人辑自曲谱外,《西厢记诸宫调》和《刘知远诸宫调》皆有遗存。可正文在述介诸宫调时却无一幅书影。本章节所配的两幅图皆在《西厢记诸宫调》文下,一为王实甫《西厢记》,一为唐传奇小说《莺莺传》(出自《太平广记》卷488)。另外,郑振铎先生在介绍木鱼书时提到了他认为“负盛名”的《花笺记》和《二荷花史》(第502页),而此插图本的配图却用《寒兴取柴》(第481页),且不在述介木鱼书的文下。
       五、配图密度不匀、节奏失调。本插图本正文共有568页,实际的46幅配图分布十分不均匀,第4、5幅图间隔62页(第21、84页),第22、23幅图间隔50页(第219、269页),第26、27幅图间隔72页(第290、363页),第31、32幅图间隔30页(第409、440页),最后一幅图与本书正文末间隔34页(第533、568页)。我想假若238幅皆录入肯定会弥补这一缺憾。本来插图本的目的除了增加学术资料的容量,也给读者增加阅读的愉悦,如人行春日山道上,时有缤纷的花草相随,旅途轻松惬意。但此书之插图,一会儿数幅相连,一会儿长时间无一人眼,偶遇一花,还露破败之相,十分不爽。
       我不是出版界人士,不知其难处,也不懂学术书插图本的规则,但明白插图数量不符、插图与释文不符,是不应该的。我想,此插图本是想弥补郑振铎先生这一经典名著无插图的缺憾,如此则郑先生自己精心插图的几部著作可资参照,尤其是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还对插图的作用和原则作了说明:插图的作用,“一方面固在于把许多著名作家的面目,或把许多我们所爱读的书本的最原来的式样,或把各书里所写的动人心肺的人物或其行事显现在我们的面前;这当然是大足以增高读者的兴趣的”,但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在那些可靠的来源的插图里,意外的可以使我们得见各时代的真实的社会的生活的情态”,因此,此书所附插图,有作家造像、书版式样、书中人物图像,还尽量搜罗各文学书里足以表现时代生活的插图,而且这些插图,“类多从最可靠的来源复制”,且“珍秘的东西很不少”,有些图像来自于“世人所未见的孤本。”(《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例言》,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郑振铎先生在此说明了他配图的类别和原则,十分精细。不管这些符不符合现代出版插图本学术著作的观念和原则,但既然你要与郑氏诸多经典的插图本著作相匹配,至少要先继承再说超越。否则,盲目地为了填补空白,很不严肃地出个插图本,很不严肃地弄一些插图,这是对郑振铎先生这部经典名著的不尊重,不但起不到弘扬的作用,反而是糟践了这部名著。
       我现在唯一希望的是此书有再版的机会,能把238幅珍稀的插图配齐全、配精细,到时我还会再买一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