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人物]曾荫权:我在特区政府里一直服务到退休为止
作者:窦应泰

《中外书摘》 2007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1996年12月1日,香港又一个火树银花之夜。
       原来,就在这天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诞生了,他就是香港有名的船王董浩云先生之子、英国利物浦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的高材生、著名大企业家董建华!
       董建华坐在一辆黑色小轿车里,他刚刚出席香港中华商会为他举行的庆祝酒会。不久前董建华在香港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的选举中,以压倒性多数票当选,香港各界一片欢腾,董建华正驱车驶往他深水湾的家。如今,经历多次角逐最后终于当选的董建华,深知摆在面前最重要的事就是尽快组成首届行政会议。他要尽快物色并任命特区政府的主要官员。董建华知道现在离1997年了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的日子已经不远了,也深知现在必须要依靠即将产生的行政会议,来实施自己的施政计划。这样,他就必须尽快选好特区政府里的主要官员。
       根据《基本法》的相关规定,董建华可以在港府里任职的公务员中选择行政会议主要官员。对从前一度在香港行政局担任议员的董建华来说,自己的前半生虽以经营父亲留下的几家公司作为安身立命的产业,但是在港英统治时期,董建华也以香港巨商的身份参与了行政局的工作。所以他对政界并不陌生,现在当董建华着手组阁的时候,脑际里首先浮现的就是现任财政司司长曾荫权等人。曾荫权从前和董建华有过多次接触,是董建华看重的前港府官员。董建华对曾荫权的好感和印象都是深刻的,因为曾荫权个人奋斗的坷坎经历,很让董建华敬佩,在港英当局统治香港的一百多年间,财政司长这一重要官职,一直都是英国人坐得牢牢的,而华裔人士登上这个职位,正是从曾荫权这普通的公务员开始的。
       董建华发现,他看中的曾荫权,在香港的传媒战中是民间曝光率最多的政府官员之一。而媒介对这位平时不太出头露面的财政司长,大多是以赞许的语气加以报道和宣传,从中不难看出曾荫权的公众形象一直很好。其中香港一家有影响的报纸上,以《平民出身,隐忍至上》为题,介绍了即将在董建华特区新政府中出任要职的曾荫权,报上写道:“‘煲呔曾’!香港的会计师李伟民这样称呼热门的未来新特区政府的财政司长,曾荫权。他说,曾荫权非常注意自己在公开场合的形象,每次都要系上蝴蝶领结,香港市民和媒体都称他为‘煲呔曾’(广东话‘煲呔’即领结),曾荫权本人对这样的昵称也不反感。直到最近,香港的媒体一拥而上的报道,让香港人越来越熟悉这位素来衣冠楚楚的‘煲呔曾’。香港无线电视台最新的一档节目中,对曾荫权的家底进行了彻底的曝光,采访了曾荫权小时候的街坊邻居、小学老师、同学……节目播出后,香港市民更加喜欢向来低调的‘煲呔曾’。观众通过电视看见曾荫权衣着朴素,凡事亲力亲为,就连洗车都是自己动手。曾荫权个人的成长、奋斗和成功的经历,似乎是香港在艰苦奋斗中成为一个繁荣社会的缩影。曾荫权出身并不显赫。和绝大多数市民一样,他出生于普通人家,凭着自己的发奋努力而出人头地,他本人在最初踏人政坛时连大学也没有上过,后来被港英政府选派到美国哈佛大学深造,获得公共行政硕士学位。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一特点,加上新的施政风格和技巧,也许能够增加市民对政府的亲近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从而使香港再次焕发出蓬勃向上的活力。”
       董建华读到报上的新闻,心里对未来的特区新班子更加充满了信心。因为只有民间和传媒看中的人物,才可能在香港市民中有威望和影响,而威望和影响往往就是一个强有力领导班子不可缺少的。董建华甚至希望他将选定的所有新特区政府中的官员,都能像曾荫权那样,在香港民间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只有这样的官员才可能把特区首长的意志很快贯彻执行。
       “董先生,祝贺你当选香港首届行政长官!”董建华记得就在刚才中环摩天大厦举行的庆祝酒会上,平时绝少出席民间酒会的曾荫权,竟也破例到会场向董建华表示祝贺。董建华和曾荫权的因缘,源于董建华从美国取得学位以后,70年代回到香港替父经营船业公司的时候,那时曾荫权已在港府政坛崭露头角。董建华经营船业,自然与当时任行政署长及后来出任贸易署长的曾荫权有许多的公务往来,彼此之间也建立起互信与友情,因此董建华在构想与筹划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官员的时候首先想到了曾荫权。
       曾荫权给董建华最深的印象是,80年代世界性造船业出现危机期间,董氏家族多年经营的“海外集团”也面临着无法回避的困境。这时候的曾荫权已经从美国获得硕士学位归来,在那一段时间里,曾荫权先出任沙田政务官员,不久即出任了副常务司和行政署的署长。而曾荫权于1991年出任港府的贸易署署长以后,他和霍英东、包玉刚等人都在关键的时候,向负债百余亿的董家伸出了援助之手。也正是因有包括曾荫权在内的许多友人的支持,董建华才在企业面临倒闭的困境中冲出低谷,重振雄风。到了1995年,董建华经过10年的拼搏,他主持的董氏“海外集团”终于东山再起,一跃变成了拥有27艘集装箱船、14万只标准集装箱的大公司。不久,董建华就以拥有巨额资产而跻身于香港超级富豪的行列。董建华对曾荫权等人的好感,来自于他们在董氏公司遭遇风险时给予的理解与支持。
       “各位记者,请你们放心,我曾荫权绝不会向欧洲移民!”董建华坐在飞驰的轿车里,想起曾荫权在一次记者会上那坚定地面对记者的神情,心里就对这个素有香港“财神爷”之名的青年官员心生敬佩。董建华知道在接近1997年的时候,香港有些人因为受到英国某些政客的煽动,一度出现了“移民潮”。这其中也涉及一些在港府里任过公务员要职的华裔官员。媒介也一度盛传曾荫权很可能移民英国的消息。董建华曾经见到一家英国报纸上刊登过这样一条新闻:《外电特讯:财政司曾荫权可能移民伦敦》。
       该文说:“1989年是曾荫权仕途的一个转折点,当时港人要求英国给予居留权,布政司霍德派曾荫权独自到英国处理,他就一个人困在酒店31天,他不讳言个中艰辛是他从政30年来最痛苦的经历。据信曾荫权的一个儿子也在伦敦读书,因此在香港出现‘移民热’的时候,有人传说曾荫权也可能在其中。所以,海外传媒流传相信曾荫权全家向英国移民的说法,也许不是空穴来风……”
       董建华对此不明就里,但是,不久他就从电视上见到了曾荫权那熟悉的身影,他在一大群记者的前呼后拥下,边走边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他面对镜头郑重地表白心迹:“我绝不会移民,因为我是个中国人!我出生在香港,我又是在香港长大和读书的,并且结婚也在这里,所以香港就是我的根。现在有人不怀善意地制造我在1997年以后要移民的谣言,是毫无根据的。我是绝不会离开香港的。我希望在将来
       的特区政府里继续工作,一直服务到退休为止……”
       曾荫权面对记者提出的香港移民问题,神色忽然变得凝重起来。他郑重地说:“不久前,我看到了一份报告。在那份报告中,确实提到从1992年以来香港向海外移民的数额。其中大部分都是三四十岁的管理人员,因为许多国家都想利用香港回归挖我们的墙脚。他们以优越的物质作为鼓励那些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向海外移民的条件,有一些人确实上当了。但是,诸位不知道还有另一种情况:那就是移民出去的人,不久前又出现了回流现象!”
       “回流?”记者群里一片哄然。有人甚至不肯相信他的谈话。
       曾萌权从公文包里随手取出一份文件,当众一举说:“我这里有文件为证。许多已经取得外国国籍或正在申请绿卡的人又重新申请回到香港。从1982年至1991年间移民到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香港人中,现在有12‰的人又重新向我们申请回到香港定居。这又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在上述这些国家里谋职是相当困难的,而且那些国家现在经济不比香港景气!”
       听到曾荫权这些话后,董建华对这位财政司长从心里产生了信任。增强了合作感。他敬佩曾荫权的从政才气,同时也敬重他热爱香港的品格。
       “在我们特区的新政府里,一定要有曾荫权的位置!”这是董建华头脑中最初的想法。当然,他决定启用曾荫权等人作为即将组阁的特区主要成员时,绝非因为从前和他们有过多次接触及合作关系。董建华是考虑到将来特区政府对香港18万公务员的有效指挥,和尽快让新政府有效地发挥职能效益。而能够指挥这18万公务员的最有魄力的人选,当然是曾在香港政坛驰骋多年的曾荫权了。
       当年12月18日,董建华从香港飞赴首都北京。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任命董建华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他在北京接受国务院领导颁发的任命书后,又一次对特区主要官员名单依次过目,不久这个特区首届政府的主要官员名单,就在北京和香港同时公开发表。
       与此同时,祖国内地媒体也开始注意曾荫权等新特区政府的官员。媒体以《1997香港政坛风云人物》为专题,报道了有关财政司长曾荫权的简况,这是祖国内地读者首次接触和了解曾荫权其人:
       出生日期:1944年10月7日
       家庭状况:已婚,妻子鲍笑薇,育有两子
       教育程度:1964香港华仁书院预科毕业
       工作经验:1965—1967年在辉瑞药行做西药推销员
       仕途:
       1967年:加入政府,任二级行政主任
       1970年:考获政务官,任职理民府
       1974年:调任财政司财务科任职
       1977年:升高级政务官,借调马尼拉亚洲发展银行
       1981年:获政府保送到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公共行政硕士课程
       1982年:沙田政务专员
       1984年:贸易署副署长
       1985年:副常务司
       1991年:贸易署署长及总贸易谈判代表
       1993年:库务司
       此刻,已经接到国务院正式任命的曾荫权,正信心百倍地在香港做着出任新职的准备。他每天都在计算着时间,期盼着那个庄严时刻的早日到来。他在香港的山顶白加道的官邸里,翻阅着那些往日的旧照片,他感到这些旧照片里都是一个时代的历史的见证。一幅在美国白宫前拍摄的照片,引起了曾荫权的回忆。当年在香港湾仔那间残破的小屋里长大的曾荫权,决不会想到在事过30年以后,他会以香港财政司长的地位,跻身在香港山顶高级住宅区之中。他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官邸里会配备家佣和佩带着枪械的保安员。而这座港府提供他居住的月租金约400000港元的官邸,对于从贫寒人家走出的曾荫权而言,以前是不敢想象的!至于他的月薪,再也不是刚进入港府里当小职员时的1300港元,而是每月高达216650港元的数目。这且不说,他每天出行也不必乘破的士和挤公交巴士了,港府已经为他专门配备了一辆有司机开车的车牌子为CS的高级奔驰轿车。
       他记得他刚刚从哈佛大学返回香港不久,在出任贸易署副署长期间,奉港督之命与美国进行长达半年之久的商贸谈判。由于他和美国商业代表之间在对待香港工业品向美国出口中关税等一系列技术问题都有分歧,所以谈判进行得非常艰难。这是曾荫权从政以来所遇上的第一次艰难的谈判。如果说他从前在香港是为内政和财政劳心的话,那么出任贸易署副署长以后,他又面对了一个完全陌生的新领域。
       在对美方的经贸谈判中,曾荫权学习和掌握了许多新知识。通过和美国人的对话,他增长了对商贸出口的经验,同时也提高了和国际商贸人士对话的水平。曾荫权再次发挥了他的雄辩之才,在与美国人的较量中为香港赢得了很多实惠和利益。这次谈判让港英高官们再一次认识到这位华裔官员应付复杂国际环境的能力和雄辩的口才。这一切无疑为曾荫权后来就任香港贸易署署长和首任华人财政司司长创造了让人信服的条件。
       这里有一幅他在英国白金汉宫大门前的照片,那是他1989年奉命去英国首都伦敦谈判时所摄。当时他是香港布政使霍德的助手,是霍德命令他前往伦敦与英国政府洽谈“居留权”的,这是那漫长时期的一个见证。当然,他并没有辜负霍德对他的期望,很好地完成了交办的任务。返回香港以后,霍德给予他很高的评价,称他是“了不起的处理难题的专家”。然而,曾荫权知道这过去的一切都不值得称道,因为那毕竟是在给英国人服务和做事。无论从前的仕途经历如何风光,但是那毕竟是在外国人的统治下生活。作为中国人,他知道只有哪一天他真正在香港这块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以“港人治港”的姿态谱写新的从政篇章的时候,才会从心底产生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曾荫权一个人驱车来到了香港柏架山。他沿着柏架山下那条曲折的小路,来到母亲墓前。他还像从前每次来祭扫时一样,默默地为母亲献上一束鲜花,现在他总算可以无愧地对母亲说:“阿妈,我没有辜负您老人家对我的一片期许:现在我总算可以扬眉吐气了,我马上将要出任自己喜欢出任的职务,我将要在我们回归后的香港特区政府里出任财政司司长了。在这个岗位上我可以自由自在地发挥我的才智,我可以为港人真心诚意地做几件想做的事情了!”
       微风徐徐,古坟无声。曾荫权在母亲的坟前默祷以后,又沿着那条曲折的小路向着距此不远的另一座墓区走去。那里是柴湾天主教的一个坟场,里面埋着他去世不久的老父亲、一生在香港警界服务的老警官曾云!由于曾云生前有死后一定要安葬在天主教坟场的要求,所以曾荫权、曾荫培和曾景璇三兄妹;在父亲临终以后,满足了老人的生前愿望,把他安葬在距母亲的坟墓有一英里之遥的柴湾墓区。
       “阿爸,我来看您来了!”曾荫权
       望着父亲那座青石雕刻的坟前墓碑。父亲的严厉管教让他感到往事如昨,不过他并不计较父亲那些过于粗暴简单的教子方式,他认为那也许与父亲的警察职业不无关系。
       “孩子,你和几个弟弟妹妹都长大成人了,你们兄妹几人都受过高等教育,这对咱们曾家来说无疑是一种光彩。有一天香港真的回归祖国了,我希望你们再回到南海的老家去看一看,那里可是咱们曾家的祖根啊!孩子们,到任何时候都不要忘本啊!”在飒飒的夏风之中,柴湾墓区里一派寂静。只有父亲那苍老喑哑的声音在曾荫权的耳边回响,他忽然感到父亲虽然已经离开了他,可是老人家的叮嘱却时时影响着他的思想和行动。一辈子在香港警界服务的曾云,至死都没有忘记他引为自豪的祖宗和故乡,南海无疑就是老人晚年魂牵梦绕的世界。
       “孩子,你不会记恨我的粗暴吧?”曾荫权闭上了眼睛,在冥冥中似乎听到父亲发出一声叹息。曾荫权眼前又浮现出父亲临终前的场面。父亲病危的时候,曾荫权已经是高级公务员了,可是他仍然每天请假护理快要去世的老父亲。那些天曾云也在不时对他喃喃地说着这句话。父亲后悔在其少年时对他管教得过于严厉。有一次曾荫权带着几个弟妹来到他家所住的一座楼房地下室玩要。那时曾荫权很顽皮,也很大胆,他居然带着弟妹们把一辆警署的警车给开出了地下室,这且不说,他们还把警车上的仪表给卸了下来。祸事惹大了宁惊动了警署上下,最后盾云不但对此以工薪作出了赔偿,而且盛怒之下还把儿子痛打了一顿。这件事过后,曾云消了气,后悔把曾荫权打得太重了。曾荫权却早把这件少年时的小事淡忘了,他没有想到父亲直到病危时居然还记在心上。
       “阿爸,如果当年没有您那样严厉的教育,也许我们就不会有今天。我怎么会记恨您呢?!”他面对着父亲的坟墓,郑重地说道:“阿爸,我明白您老人家为什么始终不让我们忘记自己的祖籍南海,我知道您老人家是担心我们忘记自己是中自人。您放心,我肯定会回南海的老家去寻根祭祖的。现在我可以告慰您老人家的是,香港马上就要回归了!您老人家在九泉之下可以瞑目了。”
       站在柴湾的天主教墓区里,曾荫权可以远远望见母亲邝懿珍柏架山下的坟墓,父母的两座坟都建在一条风水线上,在父母的坟墓右侧,都各自建有一座石雕的守护天使,这种独特的墓区格局据风水先生告诉曾荫权,是一种“龙楼风阁”的庇荫。现在曾荫权站在黑风里,他感到自己虽然从来不相信所谓的风水,然而他却从心里深信天地间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千古至理。沧海桑田,世事巨变,历史就在柴湾和柏架山间的风风雨雨中改天换地开始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