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百家书话]《检讨书》一段保鲜了的历史
作者:王小平

《博览群书》 2001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我们终于更加重视历史了。知识界呼吁建立各种各样的纪念馆,呼吁保护文物,保护历史遗产,呼吁开展各种研究方式,诸如口述、笔录、录音、录像等等的一切或现代、或传统、或现代加传统的方式保存历史,因为历史是我们的最宝贵的遗产——是我们前人的和我们自己以前的经验,是我们前人的和我们自己以前的教训,是我们现在的一面镜子——照见我们的过去,也指导我们的未来。正如哲人所说,认识历史使我们明智。但这话说的必定是那些真实的历史。
       我们正在积极地积累我们的历史资料,尤其是那些和我们切近的我们所亲历的历史的资料。无数有责任感的人积极地呼吁和投入了这项事业,而且成绩斐然——仅仅对于我们最近的那段历史,已出版的图书就有不少。但我们的文化太博大精深了,我们的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和规则太丰富和强大了,因此有时会自觉和不自觉地障碍我们真实地记录事实。比如我们的文化中的一个铁律——为尊者讳、为长者讳、为贤者讳(和为自己讳)就常常使我们笔下留情或使某些东西语焉不详。当然还有我们自己记忆本身的问题,回忆中的无意遗漏或有意遗漏,也使某些历史链条短缺,于是有时历史真的成了被我们随意打扮的小女孩了,当她在那里嘻嘻笑的时候,她眉眼的有些地方我们却怎么也看不清。
       所以,当郭晓惠和她的母亲兄姐们,将她的父亲郭小川生前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的检讨结成专集出版成《检讨书》一书时,我以为它最大的意义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一段保鲜了的历史—— 一段真实的原汁原味的当代历史,和一个真实的完整的当代知识分子的代表。
       郭小川是40岁以上的人曾经经历过的那个激情荡漾的时代的最具激情与梦想的革命诗人,他充满战斗号召的诗句曾经使我们的热血沸腾,使我们的革命理想飞扬。他是热情的鼓动者,是理想的讴歌者,是梦想的最到位的描绘者。他在读者眼中的形象即使称不上伟大,至少也是生气勃勃令人景仰的。他有着值得骄傲的历史:1919年他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36年(17岁,正是那些现在让我们或骄傲或忧虑的少年作者们的年龄)便开始发表诗作;1937年正式转为中共党员;1939年任王震将军的机要秘书;1949年任《天津日报》编委;1953年调任中宣部文艺处副处长;1955年参加整理胡风案反党材料;1956年调任中国作协秘书长;1958年筹备并参加亚非作家会议;1962年,调《人民日报》社任记者;1966年和全国人民一样参加“文化大革命”,经历过和许许多多干部一样的运动内容。1976年他因吸烟失火窒息身亡。他生前出版了十部诗集,那些美丽浪漫、激越豪迈、有着音乐般韵律的诗句,使他以精神奋发、斗志昂扬的形象永驻人间。但,今天,我们看到了他的检讨书,那是他在1959年到1975年整整16个年头里的各次政治运动中一次又一次写的检讨,在这16个年头里——1959年10月初,作协全力开展反右倾斗争;10月20日至11月初,郭小川一口气写了大大小小十篇反右倾文章;11月,郭小川本人却成了批判对象。11月25日,郭小川在对他的第一次批判会上,宣读了他的第一份检讨书;紧接着12月,他又交上了第二份“补充检查”,这是他检讨生涯的开始。1966年他被批判靠边站;1968年他被揪回作协批判、蹲牛棚;1970年下放咸宁五七干校;1973年被江青诬为修正主义分子;1974年因林彪案被隔离审查,这就是他40万字检讨书的历程。这些文字,正如郭晓惠所说:是“那么多惊惧的忏悔,那么多执著而又无力的辩白,甚至,那么多负载着良知重压的违心之言……”“一拨又一拨的检查交代,几乎把他的尊严统统埋葬掉了。”这些文字的主人已不再是那个令我们感到高山仰止的战士诗人,而是一个被剥夺了尊严和自信的无奈、愁苦,甚至是惶与绝望的人。
       在这本《检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郭小川真心诚意地辩解过,说自己做了不少埋头苦干的努力,很少计较个人得失,没有什么名位观念,他叙述了批判丁玲、陈企霞的运动中自己的心路和行为的历程,说明自己是积极的,还是要和中宣部、党组的态度保持一致的(事实上他也是很积极的),但自1959年11月25日至12月2日,作协党组连续召开12级以上党员干部扩大会议,对郭小川进行了七次批判,而且就在批判的第一天,组织者就把郭小川推到了被批判者的席位上,去解剖他的“罪行”,于是,在重压下他不得不违心地承认自己是“个人主义”,“是野心家”,是“政治上堕落”,说自己有“阴暗思想”,是“右倾投降主义”,“丧失了立场”,“犯了极大的错误,即使后半生倾全力为党工作,也不能赎罪于万一”,以后,他继续下去的检讨中就不仅是缺点和错误,而是错误和罪行了。但,郭小川毕竟是一个真诚的诗人,他的检讨一面是真诚地、实事求是地回忆叙述作协历次运动中各人(无论是整过他还是没有整过他的人)的所说和所做,实事求是地说明自己的所说和所做,那全都有日记为依据;一面又痛苦地唾骂自己,“从主动辩解,到违心地承认,再到自我作践”,“一步一步地扭曲并放弃自己的人格立场”直至他的“精神被一点一点击垮”。那是些什么样残忍的文字啊,诗人的风骨在这些文字的煎熬和摧残中,痛苦地呻吟和无力地挣扎,赤裸着他的羞愧、屈辱、无奈和惊惧,这些残忍的文字展示了一代诗人在良知、道德、情感和理性的蹉跎和煎熬中经历的泣血心路。
       《检讨书》保鲜了一段真实的历史。那是1959年到1975年间一个知识分子经历的思想批判的真实历史。且不说那些检讨中对于历次政治运动前前后后记录的忠诚,已经为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仅是那些对于事件的思考本身,就是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心路轨迹的写真。由是我们认识了一个和我们记忆中不完全一样的郭小川,不那么完美的郭小川,但这是一个真实的郭小川。真实也许是不完美的,但它是可贵的。
       我们珍惜《检讨书》这个原汁原味的保鲜的历史。畏畏缩缩,藏头露尾,犹抱琵琶半遮面会使历史变味,会使我们失去脊梁。
       真实需要勇气,更需要明晓大义——对历史负责的大义。小川的家人们堪当此誉。面对父亲的检讨书,晓惠们曾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作品”呵!看着它们我心里一会儿发酸,一会儿发痛,一会儿又像是灌了铅似地沉重不已”,“在如何处理这些‘检讨书’的问题上,我们是有过踌躇的。公开披露,似乎有损于父亲已有的形象,况且这又是那么一段不堪回首的痛史,有什么必要来聒噪今天这一片笙歌呢?可是,正因为是痛史,所以更不应该被遗忘。这样一种记忆,对于生者是有特殊教益的。”他们焕发出了勇气和大义,于是,我们读到了这本令人感到锥心泣血的《检讨书》。
       真实还需要宽容精神——对自己和他人的宽容,承认自己和他人都不是圣人,都不是完美的,至少不是时时处处都是完美的,我们会软弱,我们会一时走眼,我们会糊涂,我们会……总之,我们需要承认我们会有凡人的弱点或缺点,于是我们的历史也会起伏跌宕。
       但是,我们却决不能宽容自己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三次……
       愿我们的历史永远原汁原味,永远是保鲜了的历史。
       (《检讨书—诗人郭小川在政治运动中的另类文字》,郭小惠等编,中国工人出版2000年版,23.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