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域外书谭]当愚昧疯狂变得有趣时
作者:止 庵

《博览群书》 2000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查尔斯·麦凯的《人类愚昧疯狂趣史》,我是与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牘前后脚儿读的。我觉得麦凯笔下人类各种愚昧疯狂举动,正是勒庞所谓群体心理的体现。《人类愚昧疯狂趣史》的“原书前言”说:“阅读各国历史时……我们发现,整个社会的注意力突然为一样东西所吸引,并对其疯狂追逐;千百万人同时被一骗局所打动而趋之若鹜,直至他们的注意力被比第一件更令人入魔的新蠢事所吸引。” 《乌合之众》里有番话,可以看做是对这一现象的剖析: “群体并不进行推理,它对观念或是全盘接受,或是完全拒绝;对它产生影响的暗示,会彻底征服它的理解力,并且使它倾向于立刻变成行动。”《人类愚昧疯狂趣史》写了西方历史上或大或小十六起愚昧疯狂的事件,几乎涉及到人类生活各个方面,其中没有一件仅仅局限为个别人的行为。事实即是如此:我们当中某个人忽然傻了,抑或疯了,虽然多少也是麻烦,但无论如何不足以酿成一桩称得上愚昧或疯狂的事件。以历史的眼光看,愚昧和疯狂其实都是群体的道德缺陷。
       《人类愚昧疯狂趣史》中形形色色的事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有一或若干个中心人物,其他的人围绕着他或他们纷纷表现出各自的愚昧疯狂;另一类没有中心人物存在,或者说每个人自己都是中心,彼此以类似的愚昧疯狂组成一个集体。后者不必说了,即便是前者,那些中心人物也不能简单地定义为骗子。虽然麦凯曾经使用“骗局”的说法,但是他笔下的愚昧疯狂其实并非“欺骗—被欺骗”的结果。一般说来,骗子总是众人愚昧而他不愚昧,众人疯狂而他不疯狂,好比是风暴眼里那个宁静安详的所在;这里则不然,这个人可能要比他的附和者更其愚昧疯狂;他对于附和者与其说是在欺骗,不如说是未曾料到大家竟会因为他而变成这个样子。就像在“金钱狂——密西西比计划”中,作者针对该事件的主角约翰·劳所说的那样:“他没有估计到整个民族贪婪的狂热;他不知道,信心像怀疑一样几乎可无限增长,希望与恐惧一样道高。”勒庞曾经专门分析群体领袖如何利用群体心理,而约翰·劳之流则是在并不了解群体心理的情况下充分地利用了群体心理。
       勒庞说: “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转到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更多强调的是个人的理性在其置身于群体之中时被泯灭了。然而还有另一方面,即个人的非理性在其置身于群体之中时被张扬了。勒庞曾经详尽分析群体心理的低劣特性,然而这未必不是根植于其中每一个体的性格里,只不过当他作为个体存在时没有机会表现,而群体恰恰提供了这一机会。整个群体以及参加群体的其他个体,都是这一个体做出他此前牗在意识或潜意识层面上牘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的最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勒庞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讲过“在群体中间,傻瓜、低能儿和心怀妒忌的人,摆脱了自己卑微无能的感觉,会感觉到一种残忍、短暂但又巨大的力量”之类的话,不过在他看来毕竟较为次要。而我读《人类愚昧疯狂趣史》,有关这一方面的感受反倒更强烈一些。
       《人类愚昧疯狂趣史》中译本版权页语焉不详,封面和扉页上各印有一行英文字云“MADNESS DELUSIONS”,或许才是原来的书名吧。那么现在这个名字,应该出自译者之手了。这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因为正好表现了此类事件在历史中的演变过程:当事人无不以为自己智慧热情;事后大家才明白原来是愚昧疯狂;若干年过去,人们竟可以当成有趣的话题来说了。这是否也反映出人类的某种进步呢,或许如此,或许并不。我们之于当年那些愚昧疯狂者,大概正有如我们的后人之于我们。 《人类愚昧疯狂趣史》著于一个半世纪以前,此后人类不知道已经给它写了多少续篇了。当然读了这本书,有一点聊以自慰:就具体某一愚昧疯狂事件而言,不管规模大小,不管涉及社会哪些阶层,都终将有完结的一天,于是成为历史的一页,进而成为大家的一项谈资。尽管作者也说过: “有人说得很好,人们考虑问题时爱随大流;人们将会看到的是,他们一起发狂,但恢复理智时却很慢,而且是一个一个地恢复。”好歹这一场恶梦是过去了。
       (《人类愚昧疯狂趣史》,犤英犦查尔斯·麦凯著,漓江出版社2000年1月版,2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