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智]对《红楼梦》走火入魔的外国人
作者:裴 钰

《青年文摘(彩版)》 2008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被猴子撒尿淋到的法国红学迷
        包罗是瑞士裔的法国汉学家,他非常喜欢《红楼梦》,可以说到了忘情的程度。一次,他到越南河内,在夜深人静的环境里读着《红楼梦》,心神很快就被大观园里的故事吸引了,哪会注意到自己的宠物猴子已经爬上了蚊帐?可巧,“孙大圣”一时尿急,就在蚊帐上就地解决了,顿时淅淅沥沥从天而降。包罗感觉脸上冰凉冰凉的,书上也有点点水迹,仰头一看,这才大悟。一代汉学大师因为痴迷《红楼梦》被猴子尿到的经历在中西文 化交流史上成为一段佳话。
       德国贾宝玉
       德国人弗朗茨·库恩是《红楼梦》第一个德文版的翻译者。1952年,德国政府还特意授予库恩“总统十字勋章”。表彰他在翻译中国古典文化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非常难得的是,这个德国人在翻译中,把《红楼梦》的语言艺术与德语进行了创造性的融合,把中国的惯用语适当地保存在德语之中,使德国人能够把中国的《红楼梦》纳入到他们的精神财富里。翻译家莫妮卡评价库恩说:他用《红楼梦》“充实了德语”,并把库恩当成一个中西文化交流的月老,他的德文版《红楼梦》“第一次激发了德国人对中国语言的热情。”
       库恩翻译《红楼梦》的时候,非常关注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之间的爱情。翻译《红楼梦》以后,这个德国人终身未娶,6次拒绝了女人的主动求婚,放弃了成家的机会。他说:“我不被任何德国的女性所影响,而是选取了我独特的方式。我固执地、坚定不移地追随着我心中的那颗星。”那颗星到底是什么、到底是谁?这是属于库恩的一个谜,不少人猜测那颗星就是《红楼梦》里的木石情缘。
       库恩一生穷困潦倒。没有妻子儿女,没有房子汽车,只有自己随身带的几件衣服、一台电唱机、还有写作用的打字机以及一些藏书和信函。196i年,77岁的库恩寂寞地死去。《红楼梦》里曾经形容贾宝玉“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反观库恩的一生,性格也异常乖张,和贾宝玉一样,他丝毫不在乎世人诽谤,他正印证了贾宝玉的境界: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文学还被库恩带上了德国的歌剧舞台、话剧舞台,甚至出现在德国电台的“小说连播”节目里。1987年版的电视剧《红楼梦》刚制作完成,德国的电视台就来洽购此片,由此陈晓旭版的林黛玉说着德语,出现在欧洲电视荧屏上。
       俄罗斯骨灰级红迷
       喜欢《红楼梦》的人相遇,通常会问:“你读了多少遍《红楼梦》?”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不过,资深红迷之间通常会问:“你读过多少本《红楼梦》的续作?”这就要求你不仅细读曹雪芹的前八十回,还要读过高鹗的后四十回,更要把《红楼梦》的各种续作一一读过。不过,这还没什么,因为还有一个让很多自称“红迷”的人更加崩溃的问题:“你手里有多少本《红楼梦》的续作?”
       能够回答第三个问题的人,恐怕算得上是“骨灰级红迷”了。有个俄罗斯人居然达到了这第三种境界,他就是瓦西里耶夫。1840年,瓦西里耶夫来到中国,一住就是整整10年。他很快就喜欢上了《红楼梦》,并且评价《红楼梦》:“情节优美,叙述引人入胜,说真的,就是在欧洲也难以找到一部作品可以与之媲美。”
       他是最早一位研究《红楼梦》不同版本的外国人。他收藏了《红楼梦》所有的版本,这些让很多中国人都弄不清的版本,瓦西里耶夫都细细地一一研究了。不仅如此,他还竭尽全力收集《红楼梦》的续作。在那个时代,共有10部《红楼梦》的续作散落在中国境内,这位俄罗斯老兄竟然弄到了6部!
       现在,红学家们总会提到“列本”,其实就是“列宁格勒版本”。这个《红楼梦》续作版本珍藏在俄罗斯的列宁格勒图书馆,它和国内所有版本都有所不同,被红学界视为红学研究最珍贵的典籍。这得归功于俄罗斯的瓦西里耶夫们,他们向清朝的书商购买了大量《红楼梦》的抄本、刻本,甚至连后人的续作和仿作也通通收集起来,算起来一共有60多种!
       吴 庸 摘自《大学生》2000年第10期
       胡 凝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