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思]巩俐不是反动派
作者:秦 嘉

《青年文摘(彩版)》 2008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影星巩俐获得新加坡公民权的消息传开后,讨伐之声不绝于耳。一些愤怒的网民认为巩俐之流(还包括张铁林、顾长卫等人)加入外国国籍,挣国人的钱,是极其可耻的行为。
       姑且不论是非,先讲一段公案。《孔子家语》里有个故事,翻译过来是这么说的:楚王丢了弓,手下人要找,楚王不让,说楚国的弓,楚国人捡到了,不用找了。孔子认为楚王的境界太低,弓是人用的,应该不分国界。老子是个自然主义者,认为人和物都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不应有得失之心。
       巩俐就好比这张弓,人们对巩俐入新加坡籍的评价,完全取决于人们自身的认识与境界,巩俐不过是个演员,她不仅是个中国女人,还是一个新加坡人的媳妇。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了新加坡人,就入新加坡籍,放在古代,她得叫“黄巩氏”。这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
       我们一向欢迎外国人加入中国籍。比如爱泼斯坦,那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官至政协常委、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我们对其尊敬有加。但是一旦有国人要加入外国籍,很多人就不高兴了,很敏感。很义愤填膺,甚至觉得是做了卖国贼。
       巩俐身上的旗袍并不是国旗,她的黄色皮肤也不是国徽,脱籍就脱籍吧。她加入外国籍不等于只爱外国,不爱本国。这样的命题让一个演员来承载,未免过于苛刻。当年《红高粱》在外国获奖后,国内有人觉得这部电影丑化了中国,是卖国;海外观众则认为巩俐是典型的东方美人,是中国女人的代表。后来她去了戛纳做评委,大家又觉得中国人做评委是很荣耀的事情。当然,也有人会借入籍这事儿,说巩俐的卖国是一贯的,是历史反动派。
       这都不重要。现在是个全球化的时代,很容易遇到黄发碧眼的外国美眉。人才的全球流动是一个趋势,人家愿意去国外发展那是人家个人的事情。用孔子评价楚王之弓的话来说,既然她是个世界级的著名演员,又何必分中国和外国呢?何况她终其一生都是华裔。科学和艺术是不分国界的,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人们没有从一而终做某国人的义务,否则爱因斯坦也不会跑到美国去。那么多海外留学的人才都没回来报效祖国,我们照样办了人人说好的奥运会。这几个演员又不是申科院院士,于国于民,又有何损?有些群众嫌她不爱国,还回来赚中国人民的钱,可是我们的钱被波音、空客以及微软赚去的还少吗?这就叫肥水不流外人田,要不你就别看她的电影。
       最后,要问一句。为什么这些人要加入外国籍?为什么没留住自己的人才? 《孟子,离娄上》有句话说得好: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其身正而天下归之。中国国籍对于这些优秀人才,为什么并不构成吸引力?
       这就是一个人才政策的问题了。等到外国人哭着闹着都要加入中国籍了,那时候,我们才真的强大了,崛起了。
       林江上 摘自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