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思]周迅 用十年学会了爱等6则
作者:佚名

《青年文摘(彩版)》 2008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周迅 用十年学会了爱
       对周迅来说,进入影坛是一件很偶然的事。1991年谢铁骊导演从一本挂历中发现了一个看似有点神秘的大眼睛姑娘,经过一番周折找到了正在上学的周迅,于是有了周迅的第一部电影《古墓荒斋》。从此,不到17岁的周迅走上了从影之路。
       1999年对周迅来说是收获的一年。由她主演的电影《苏州河》获得第十五届巴黎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同时电视剧《大明宫词》在内地播放后大获成功,周迅饰演的少年太平公主深入人心,并为她赢得了2000年金鹰奖“观众最喜爱的女配角奖”。这一年周迅接拍了过百集的电视剧和一部电影,从文静的林徽音到顽皮的谭格格,周迅都演得活灵活现。她从不循规蹈矩、信手拈来的表演风格更被圈内人誉为“古怪精灵”,从而受到了越来越多影迷的喜爱。2005年的《如果,爱》更是让周迅夺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影后之冠。
       因为闪现出的独特气质和超凡的灵气,周迅饰演的角色往往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如果·爱》里的孙纳、《夜宴》里的青女、《大明宫词》里的太平、《李米的猜想》中的李米、还有《画皮》中的小唯……这些角色,无一不是执著地爱,坚强地等,现实生活里的周迅也是如此。她用一首叫做《大齐》的情歌,让这个小声说爱的娱乐圈大吃一惊。从此她就只接受男友李大齐的造型,公开场合的所有装扮都由男友操刀。国际顶级品牌的赞助,都比不上爱人的心意,她说“这是他的心意,一定要穿,而且不会不好看”。当被问到“20岁的你和30岁的你,对待爱情有什么不同”时,周迅说:“20岁的我年轻,就像小唯不懂爱,知道的就是占有,只知道你是我的,我是你的;30岁的我对待感情,就像小唯学会了爱。不同阶段要有最适合两人的相处方式。”(图①②)
       
       瞿颖 我不是一个追名逐利的人
       瞿颖 是演艺界少见的全能型艺人,她横跨表演、唱歌、主持、模特多个领域,瞿颖不知用什么词来概括自己多方位发展的职业,“我做这些只是兴趣和爱好,这些行业有相通的地方。”许多人一直以为瞿颖是模特出身,因为她最早在公众面前亮相,就是以模特的身份。其实,做模特之前,她是话剧演员。1989年毕业后分到湖南省话剧团,后来拍了两部电视剧,其中一部是在北京拍摄的。
       很偶然的,一个模特队看中了她,就这样,她被借调到北京当起了模特。瞿颖不否认自己横跨多个领域会有博而不精的情况出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懂这个道理。以前在模特队时,我想考电影学院,我们领队就和我说:你只能做一样,不然哪样都做不好。我也知道有道理,可我控制不了自己对很多事情都感兴趣,想去尝试的念头。有些人一定要功成名就,名利双收,这对于我来说太明确了。可能因为小时候家里对我约束不多,做什么事,我都是顺着自己的兴趣来。”
       瞿颖说:“我宁愿不要结果,也要享受过程,我不能限制自己。在我的价值观里,生活得充实、快乐、自由、没压力,这才是最重要的。”(图③④)
       英国夫妇 捡60000个废瓶换免费蜜月机票
       31岁的约翰·蒂尔是英国彼得斯菲尔德市的铁路通信经理,他24岁的新婚妻子安·蒂尔是一个商船导航员,他们在今年8月举行了婚礼,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到美国度蜜月时的返程机票,竟然是用他们捡了3个月的可回收垃圾换回来的。
       约翰称,今年初,他在一次购买汽油时偶然发现当地的超市提供一种可回收垃圾换取“免费航空游”积分的服务。约翰和未婚妻一直想拥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蜜月。于是,在长达3个月的时间中,他俩几乎每天晚上都拎着塑料袋,在彼得斯菲尔德市的街头捡拾塑料瓶、易拉罐等被人们抛弃的可回收垃圾,然后送到超市的可回收垃圾收集机器中,并换取相应的积分卡点数。安说:“为了塞这些垃圾,我们有时得在回收机旁站上数小时。”
       今年5月,约翰和安终于完成了他们的目标,他们总共捡拾了60000多件可回收垃圾,并用这些垃圾换取到了足够的积分卡点数和优惠券,这些优惠券足够供他们免费乘坐英国航空公司的客机进行从美国返回英国的跨大西洋之旅。
       如果他们自己花钱乘坐客机商务舱返回英国,那么每人需要花费1500英镑的费用。
       韩寒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说到韩寒,大家都有话说。哎,他怎么跟作协斗起来了?还有,他跟老徐什么关系?他到底是赛车手还是作家?他是不是赚了很多钱……
       从1999年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以《杯中窥人》获一等奖开始,近十年来,韩寒一直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不管你是崇拜他还是唾弃他,但是,你不会不认识他。韩寒的博客,每天都有三百多万点击量。他的每篇文章,不管写的什么,都有人仔细研读,恨不得背下来。还有人在疯狂搜索着他的各种信息……偏偏,他却用“不参加研讨会、交流会、笔会,不签售,不讲座,不剪彩,不出席时尚聚会,不参加颁奖典礼,不参加演出,接受少量专访,原则上不接受当面采访,不写约稿,不写剧本,不演电视剧,不给别人写序”这样的公告,用不合作的态度,把大家拒之门外。
       对于社会舆论的各种褒贬之声,韩寒这样回应,“很多人都说‘80后’从小没受什么苦,好吃懒做什么的。其实我觉得一个好的国家,就不应该让孩子受苦,国家的责任就应该是让孩子们享受幸福……我自己不写火星文,也没怎么看过。但我真觉得写什么东西无所谓。就像唱歌一样,有人愿意高八度,有人愿意低八度。总不能凭别人写什么字,就判断别人是脑残吧……我自己知道自己,我只关心身边的人、在乎的人和知道的人怎么想,我只想过自己的生活。如果因此有人误解,也只能说遗憾了。”(图⑤⑥)
       
       
       梁从诫 用废纸印名片
       梁启超之孙、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之子,这个与生俱来的光环让梁从诫引来无数羡慕的眼光。但是见过他的名片的人都会过目不忘——那是用一张废纸印刷而成的。
       “名人之后没有带给我光环!”“文革”中梁从诫甚至还被人批斗喊作“中国最大的保皇派的孙子”。其父梁思成是在去世后才因生前所著《中国建筑史》声名鹊起,而母亲林徽因的名气恐怕更多是来自于那部《人间四月天》。想到这里,梁老的语气里略带了一丝伤感。
       朋友眼中的梁从诫是个绝对环保主义者。“他平时生活非常节俭,每天骑自行车东奔西走,收集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出去吃饭总是自带筷子,再热也不用空调。”和祖父梁启超、父亲梁思成、母亲林徽因一样,梁从诫的理想也让他面对着艰难和孤独的人生道路。他最希望的是:看到一个绿色中国。
       原本是个历史学家的他,不甘心坐在象牙塔里养尊处优,由一个历史学家一变而为“自然之友”。“我当时从出版社辞职,既没有退休金也没有公费医疗,在‘自然之友’很长时间也没有任何报酬。”学界泰斗、一代宗师、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的季羡林先生对梁从诫投身环保的举动表示钦佩。
       梁从诫相信,总有一天,自己的行动将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和回应。(图⑦)
       粱文道 人人都是作家,但却没有一个读者
       因为在央视上讲清史而闻名的阎崇年先生前几天被人掴了两巴掌。那是一场作品签售会,一位年轻男子动的手。据目击者说,当时还有人在现场大叫“汉奸”,看来是针对阎先生种种为清期辩护的言论。那位年轻人的朋友后来解释,他揍人是因为他没有和阎崇年平等辩论的机会。
       我不想参与评价史学争论,我甚至很能体会那种由于欠缺交流机会而生起的沮丧与愤恨;可是我很好奇出手打人与言谈对话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假如我说了一番驳斥对手的话,而对方不能完满响应甚至不理睬我,于是我动手给他一巴掌。这是否表示我这一巴掌其实是我所有想法的延续和表达?如果打人也是一种辩论的方法,我是否也该预期对方将以拳脚回报?因为对话和辩论总是有来有往的。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是一个急躁而喧嚣的时代,我们就像住在一个闹腾腾的房子里,每一个人都放大了喉咙喊叫。为了让别人听到我说的话,我只好比别人还大声。于是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别人到底在讲什么。
       也许我们乖得太久了,不想再当个只能听话的傻孩子,所以我们现在都有话要说。周遭如此喧哗,我必须用尽心思把文章的标题起得轰动一点,让我发言的姿态张狂一点。起码我被人听到了,说话的语调和姿态要比说出 ,来的内容还重要。个性被压抑够了,因此“个性”二字是今天最高尚的品德。听别人说话不算个性,让别人听见我说话才算是个性。所以这是每个人都要说话,但却没有人想听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