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智]时尚背后的历史秘密
作者:星期三澄

《青年文摘(彩版)》 2008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爱玛仕Hermes
       经典的嗒嗒马蹄声
       爱玛仕原来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位马鞍工匠。后来,拿破仑在滑铁卢之役吃了败仗,爱玛仕便与他的远亲第耶希开设马具店,从此展开爱玛仕的品牌神话。
       拿破仑三世上台后,为了提升法国的经济,特别举办了两次万国博览会。第耶希颇能掌握时机,在第二次博览会时参展,并获得马具部门的首奖,此后他们的产品不但深获皇帝拿破仑三世的喜爱,而且也跻身“御用商人”之列。
       第耶希奠定基业后,儿子夏尔斯在1878年继承家业。夏尔斯首度改变爱玛仕的形象,将店面迁移到爱丽合宫、外国使馆、高级住宅坐落之区,占尽地利之便。此后,他便和儿子莫希斯同心协力为家族事业开创第二波高峰。
       莫希斯将马具市场的规模扩展到了俄罗斯。1903年,美国的亨利推出汽车,预示着“汽车时代”的来临。莫希斯眼疾手快,立即为爱玛仕转型。他开始生产服饰、旅行用品、手表、饰品,爱玛仕由此化险为夷,再度展现生机。
       20世纪30年代,面对世界经济萧条、消费力日渐下降的趋势,爱玛仕适时推出丝巾产品,安然渡过经营危机。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条爱玛仕丝巾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例如,第一条丝巾的主题是“乘坐公共马车的妇人”,还有马具、刀剑、家纹,以及项链、耳环、手镯等不同主题,将商品赋予“故事性”,由此跟其他品牌区别开来,塑造出独一无二的形象。
       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
       一口箱子的时光之旅
       “乡下人要是有眼光,也可以创造时尚潮流”,路易·威登的崛起过程,就是具体的明证。1821年,路易·威登出生于法国东部乡村,从小就立志要到巴黎发展。
       1854年,路易·威登在巴黎闹市区旺多姆广场的卡布西努路四号开店。在那个时代,贵妇们准备出门旅游时,由于日常穿着的衣物是束腹内衣和蓬蓬裙,所以必须使用大型衣箱。路易·威登看准王公贵族和资产阶级是消费主力,适时推出大型行李箱,材质是上等木材,并饰以猪皮和丝质布料。他还考虑到,上流人士外出时,行李总是放在马车车外,所以行李箱必须具备防雨水渗透的功能,这使得路易·威登推出的旅行箱产品,一时之间有口皆碑。
       19世纪末,东方特别快车首次从巴黎开往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这意味着工业革命后的欧洲人开始重视休闲文化,而所谓的有闲阶级也首度亮相。火车上这些有钱又有闲的旅客,带着LV的大皮箱,里面不但可以收纳衣物,还能放置酒杯、书籍、餐具等物品。而LV还设想周到,推出具有流动书架功能的行李箱,一打开,赫然可见打字机和一层层的抽屉。当时奥托曼土耳其帝国的哈密德二世,也向LV总店订购了旅行用行李箱。1899年,英国皇室开始使用LV的产品。
       1919年,两位英国人开着飞机,横渡大西洋抵达美国。LV进一步设计新产品,如轻便的背包和手提包,以迎接飞行时代的到来。
       迪奥Chnstian Dior
       战后的花瓣飞翔
       1905年,迪奥出生于法国诺曼底,家境富裕。幼时的迪奥每年最盼望的就是嘉年华会的到来,他从小就主动为家人设计嘉年华会的服装,事先还会在笔记簿上画出素描草图。长大后迪奥遵从父亲的期望,进入巴黎政治学院主修政治学。随之而来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使父亲投资的不动产事业受到牵连,迪奥不但生活穷愁潦倒,还罹患肺结核。休养期间,迪奥信手描画了服装和帽子的素描。巴黎有家报社一口气买了他的六张素描画,每张二十法郎。随后迪奥成为巴黎几家高级服装店的专职设计师。
       二战结束后,迪奥在巴黎蒙田路30号正式开张营业。当时只有三间工作室,六十位女裁缝师和六位专业模特儿。1947年2月12日,巴黎虽然寒风刺骨,但在迪奥的处女服装秀上却是花团锦簇,香气四溢,以“花冠”为主题的服装发布会开幕。迪奥设计的作品,细腰的上装和以鲸鱼骨支撑的蓬蓬裙,搭配黑手套、高跟鞋,让人一扫战争的阴霾,从而点燃战后人们的希望与梦想。
       1957年,美国《时代周刊》以迪奥为封面人物,大加赞扬他在服装上的创意。迪奥在国际时尚界名声大振。不幸的是,1957年,迪奥在参加完十周年的庆祝发布会后,因心脏病发作而与世长辞。
       三宅一生Issey Miyake
       改写服装历史的意志
       三宅成长于广岛,小学一年级时,亲眼目睹了原子弹爆出蕈状云,鲜烈的色彩一直滞留在他脑海之中。
       自多摩美术大学毕业后,三宅一生于1965年前往巴黎进修,先后在姬·龙雪与纪梵希旗下学习,后转往纽约的宾恩旗下担任助手。这段海外经历,使三宅不仅学习到高级订制服的制作技巧,也学习到经营与管理的方法。
       1970年,他返回日本,成立三宅一生设计工作室,翌年,他在纽约举办服装秀,1973年进军巴黎,一时之间好评如潮。他强调服饰既要体现身体的动感力,又要舒适实用。出于对棉布的喜爱,他投入不少心血来开发新棉布。三宅一生出身于日本文化,在西洋传统下学习,又吸收了诸多第三世界(如印度、非洲)文化之养分,独树一格,建立起自身的设计美学。在他的服装王国里,衣服让身体发挥出自主性,而身体则俨然成为精神的表现体,服饰、身体和精神共同谱出沉默但又鲜明的节奏,改变了服装文化的进程。
       三宅的作品,不仅获得国际好评,同时更被美术馆视为艺术品。对于一位服装设计师而言,这无疑是至高的荣耀。
       阿玛尼Glorglo Armani
       当绅士遇见淑女
       阿玛尼年轻时就读于米兰大学医学院,在校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是入伍服役两年。退役后,阿玛尼到了赛鲁帝(Cerruti)旗下担任服装设计师,1975年与友人合办服装公司。
       以往的男性偏好英国绅士服,这种西服剪裁合身,但身体被紧裹在灰暗的羊毛质料里密不透风,这是西方官僚体制孕育出来的服装哲学。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思想开始解放,阿玛尼紧跟时代精神,赋予西服宽敞的肩部,并使用柔软的布料制作,让工商社会的男性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之中,身体也能轻松自如,深获上班族的喜爱。
       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的女权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女性进出职场的比率日渐提高,阿玛尼观察到这一趋势,不失时机推出女装系列。阿玛尼女装一上市,立即得到美国女性上班族的共鸣,独立主动而不失自然,这是阿玛尼为女性建构的新意象。
       在布料的选用上,他使用法国里昂的丝缎与日本的合成纤维,创造出新质感,再搭配上意大利专业裁缝师的巧手,阿玛尼女装所显露的优美线条,体现了女性毫不做作的性感。
       阿玛尼的旋风,征服了全球的流行服饰界。1982年美国《时代周刊》以他为封面人物制作专辑,强调阿玛尼的创意可与法国设计师迪奥并驾齐驱。
       采 春 摘自2008年3月29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