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场揭秘
作者:于 萍
《青年文摘(彩版)》 2007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大部分顾客都喜欢沿着店铺的墙逆时针方向走,容易被明亮的光线、跳跃的色彩或模特身上的服装吸引,总忍不住要摸一摸。顾客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货架右上方,犄角旮旯基本不看,男的黄金视觉中心距地面85~135厘米,女的75~125厘米。基于此,几乎所有店铺都划分了A区、B区和C区。A区是灯光最亮、最容易被看到的位置,一般是对着门的方位,橱窗或模特的区域,或者店铺两侧靠墙的货架。主要放畅销货、新品或主打品。B区是相对醒目的位置,一般在店铺的中岛柜台和收银台附近,放一些替换品。C区是光线昏暗的角落,放的是滞销品和断码货。有的店铺女顾客多,女性产品离门近,以吸引眼球,男性产品虽然靠里,但试衣间在男装附近,要试衣服就不得不浏览一下。这一做法跟GAP正好相反,三层楼的GAP店一层一定是男装,爱逛街的女性不得不穿越它们才能抵达二三层的女装和童装。这都是为了让顾客尽可能地接触货品。一排货架也分A、B、C区,一般上方为A,右下为B,左下为C。如果不想买滞销货,竖挂的衣服就别看了,这是C区的典型摆放方式。看上去A区是个宝藏,却又时常出现陷阱。某些款式过时积压许久的东西会措手不及地出现在A区,灯光和摆放的样子非常可爱,你就把它们拎回家了。
国内打折季节分别是每年一月和七月。打折货统统移到A区,有时甚至管不了A、B、C了,以五折、八折作为分类。音乐也换成了很有速度感的,期望你快速选择,赶紧腾地儿。此时最极端的橱窗陈列是根本不陈列,只要白底红字:SALE;有时还会故意把店铺弄得很乱。在打折季,年轻品牌和奢侈品牌迅速区分,前者一派风火抢购景象,后者依旧冷清。一个永远像在打折的品牌是西班牙的MNG:店铺永远乱糟糟地像个市场,有时新店一开张就打五折。不过,乱也是种风格,在MNG店前驻足观看,里面气氛热烈,深感就此走开就会与生命中很重要的东西失之交臂,于是又像飞进花丛中的蜜蜂一般冲了进去。
导购也是店铺陈列的一部分。年轻品牌的导购热情,好唠家常,穿着当季最主打的款式,充当活动A区。大牌的导购则像品牌一样高贵,穿定制工作服,在Burberry店里从来不会见到穿风衣的导购,毕竟花了大钱,谁也不愿穿得像个导购。导购都是经过培训的,阅人无数,火眼金睛,他们可以迅速把顾客分为“土大款”,“有品位的大款”,“乐观的混搭派”,“瞎溜达的空想家”,“穷途末路者”⋯⋯不过消费者自己从不这么分类,只有两种:购物英雄和受冷落的失败者。
振盈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07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