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幕后]“工人”,是失败的代名词吗?
作者:刘洪波

《青年文摘(彩版)》 2007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一种“怪”现象正在引起人们关注: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则是“技工荒”。那么,是什么在阻碍人们成为一名工人?
       这不是一个故作惊人的问题,人们在为职业生涯做准备时,很少把当一名工人作为未来的目标。除了从农村进入城市的打工者,自觉选择做名工人的人已经越来越少。
       “工人”这个称号不仅丧失了意识形态曾经赋予过的光荣感,而且正在被当成人生失败的镜鉴。现在,一个希望子女茁壮成长的家长,往往会以“不努力学习,今后当一个工人”作为鞭策子女上进的说法。
       今天,工人意味着职业和收入的不够稳定。即使工作在很好的环境里,即使可以获得可观的报酬,工人的社会体面也在减弱。
       “工人阶级”由很多的社会阶层组成。“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意味着先进的生产力,会得到尊重和重视;管理人员也是劳动者,当然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同样也是先进的生产力,责权利高度统一,得到了比知识分子更多的尊重和利益。蓝领工人,即产业工人,在一般社会意识中,则是单纯的被管理对象。
       社会舆论的兴趣过多地转到精英身上。知识精英管理精英和娱乐精英共同占据了各种媒体,他们的态度、感受、要求以及生活方式就是“成功”的代名词,工人、农民最多只是被他们代言的一群人,而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当然,代言者首先会讲自己的话,只有他们的同情心起作用时,工人、农民才会进入视野。工人已经成为被同情的对象,而且这种同情也只有良知得以起作用时才会发生。更多的人、更多的时候,社会精英习惯于认为,“失败者”的存在是社会发展的正常结果,一个人落于不利处境应当由自己缺乏竞争能力负责。
       在一个注重社会层级几乎达到畸形的环境下,人人都寻求“上升空司”,没有上升空间的岗位,就是没有希望与前景的岗位,这就足以成为人们不想做工人的全部理由。
       人们都在仰望财富榜、权力榜、名望榜上的英雄,除了崇敬英雄,寻常生活并不受尊重,平凡的人生等于“无价值的人生”。
       只要平凡的生活不能获得价值上的认同,芸芸众生的生活意义无从建立,日常生活就会成为失败的标记,平凡职业就会成为被逃离的身份。作为个人,所有希望改善境遇的努力都是可理解的,但一个社会,只有人上人和人下人,没有人的位置,在否定寻常人生基础之上形成“成功崇拜”无疑是病态的。
       丽娜 摘自《智慧》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