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旧闻·新闻]假印章遇“克星”等
作者:佚名

《青年文摘(彩版)》 2006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假印章遇“克星”
       假印章坑蒙拐骗的不法行为将在辽宁遭遇“克星”。辽宁省印章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已经建成。这一系统俗称“网上印章”,是警方为打击各种制作、出售假印章、假证等不法行为而量身打造的“利器”。
       “网上印章”系统“掐死”了原来印章刻制过程中的漏洞,刻出的印章具有随机生成的防伪识别网纹、全国统一编排的印章编码,用这种工艺生产出来的印章被“克隆”的机会为几亿分之一。另外,“网上印章”系统还开设了语音查询电话:16808699。通过这部电话,市民可以了解到某一枚印章的所属单位名称、地址、防伪编码等。用于鉴别真假印章的对比鉴别系统也正准备启动,预计上半年即可完善,届时,假印章将面临随时被戳穿的境地。
       (2005年1月7日《辽沈晚报》)
       家家都有“三转一响”
       我哥哥来信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们生产队现在每家都有了‘三转一响’(即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到5月底,我们村29户人家,已有缝纫机29台,自行车32辆,手表35只,收音机30台。生产队还买了一台电视机……”
       我的家乡在苏北一个偏僻的农村。前些年,提起“三转一响”,社员们都说那是“棒槌弹棉花—不沾弦”。那时全生产队29户人家只有一台缝纫机。粉碎“四人帮”后,社员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去年以来,生产队在搞好农业生产和集体经济的同时,大力支持社员发展家庭副业。我的父亲把芦苇编成竹席,卖给国家,收入600多元,用这些钱,买了一台“熊猫牌”缝纫机、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和一台“长江牌”收音机。家乡的喜讯使我更加安心部队工作,我要把全部力量投入建设、保卫四化的事业中去。
       (1980年8月15日《工程兵报》)
       今日苏北农村
       葛武东塘是苏北闻名的老板村,他们创办的轻型建材企业遍布全国各地,多达200多家,特色产业总产值增加到8.5亿元,创造利税1.03亿元,粗略统计了一下,全村大大小小的老板们共拥有私家小车130辆。不少老板在外地都置了房产,也有人到家乡中心村新建了别墅。
       秦南镇泾口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元,他们先后投入500多万元建成了风格独特的休闲园和漂亮幽雅的敬老院;投入了300多万元改造了村中全长8000多米的主干道,成立了“蛟龙老年医疗基金会”和“蛟龙助学基金会”,全村孩子上学,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不要自家花钱,村里55岁以上的老人全部有老保,幼有所教、老有所靠、病有所医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已经形成;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基本配套,现在的泾口村已成为秦南镇的小康建设示范村。
       (2006年6月8日《盐阜大众报》)
       晚恋爱晚结婚
       83222部队一炮连党支部引导战士正确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提倡晚恋爱晚结婚。通过学习,战士们懂得法定婚龄是结婚的最低年龄,而不是到了这个年龄就一定得结婚。青年战士应当自觉坚持晚恋爱晚结婚。连长还向大家讲述了陈毅、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以及著名科学家陈景润等以事业为重,正确处理个人问题的事例,又讲了本部队一个战士由于过早谈恋爱影响工作,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教训。全连60多名尚未找对象的战士纷纷向党支部表示,决不早恋,要把精力放在工作、学习上,干好本职工作。
       (1980年9月28日《人民前线》)
       谁教会了小学生“早恋”
       成都市小学毕业生考试的作文题是《我想对你说……》。等到评卷时,却令评卷教师大跌眼镜,因为很多学生描写的是“早恋”,文章写得柔肠百结,文字优美,如何评分一时之间令老师感到为难。小学生谈恋爱已不鲜见,在重庆的中小学校附近,放学的路上经常可以看见一些中学生、甚至小学生在街上、汽车上做出过分亲密的举动。其带来的后果是,每当节假日后,去医院做人流的少女就增加了。这既影响了学业,也对未成年人的身心造成了伤害。
       是谁教会了小学生早恋?不可否认,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小孩有生理早熟的倾向,使小学生对早恋不再朦胧而更加自觉。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小学生生活的不良环境。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带色影视作品的泛滥,以及其他传媒传播的一些不良信息,更有一些不负责任的大人的不检点行为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不自觉地早熟。
       (2005年6月20日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