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视野]假如不再睡觉
作者:鲁伊田芸

《青年文摘(彩版)》 2006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艾略特在《荒原》一开始,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希腊神话故事:被阿波罗赐予手中沙粒一样多生命的西比尔,因为忘记请求不老的青春,而在700年后衰老不堪。“孩子们问她,西比尔,你要什么?她回答说,我要死。”
       对永生的渴求,从根本上源自生命的短暂,而时间的宝贵也因为这一点而益发彰显。当时间进入了每分每秒都意味着金钱的工业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挖空心思地要从有限的生命中发掘出更多的能创造价值的时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失眠成为让现代人最头痛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咖啡因、安非它明和莫达非尼等起兴奋作用的醒觉药物也越来越大行其道。当我们看到办公室中那些一边抱怨晚上睡不着觉一边又带着点自豪地宣称“工作了3天3夜终于做出一份大方案”、“睡眠是最大的时间杀手”的同事时,不难明白的一个道理是:睡,或是不睡,其实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面。
       引发了人们对“永不睡觉”药物进行激烈讨论的,其实是一种在20世纪50年代就出现的并不太新鲜的药物——莫达非尼。而让这种药物重现风光的,应该是这个日益变得24小时——7天化(24-7)的世界。科学家,或者毋宁说是制药公司,看到了这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上忙忙碌碌的众生的需求,于是他们说,我们会送给你一份令人惊叹的礼物,我们可以让你不再因为睡眠多花时间而叹息。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做过的一次调查,失眠被列为工业社会中人类最大的健康问题之一。睡眠向来被视为上天赐予人类的福分。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像郝斯嘉一样对自己说,“明天是另外的一天”,是许多人对付不如意的现实生活的灵丹妙药之一。
       然而,美国宾夕法尼亚的一家制药厂却试图颠覆睡眠的这一人类天生习性。与众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制开发改善人类睡眠质量、消除失眠药物的制药厂不同,这家名为瑟法隆的生物制药公司近来向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提出申请,希望拓宽1998年获FDA批准的治疗“间发性嗜睡症”药物“保清醒”的适用范围,从而使其成为取代咖啡因的新一代醒觉药物。据《华盛顿邮报》报道,主要成分为“莫达非尼”的“保清醒”,可以使人2天不睡觉而依然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能够很好处理非常复杂的问题。而在睡眠8小时后,他们又能继续高效率连续工作40多个小时。
       对于绝大多数夜以继日的人来说,不睡觉只是一种手段,保持清醒的工作状态才是最重要的。每天工作16到20个小时的巴尔扎克用来使自己这台“疯狂的写作机器”保持正常运转的,是5万杯“成了河的黑咖啡”。这其中起作用的,就是咖啡因。在一个多世纪时间里,咖啡因是用来使人们保持清醒的最主要的醒觉药物,作为食品添加剂,咖啡因的全球销售额甚至超过了盐。
       不过,咖啡因和安非它明、可卡因等兴奋剂一样,都存在严重的副作用。在保持清醒的同时,病人也会出现精神紧张、耳鸣、幻视幻听等症状,此外,药物成瘾也是严重的副作用之一。虽然美国军方在越战期间曾使用咖啡因使士兵在作战的特殊时期保持清醒,但从2001年开始,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已经把训练超级战士的兴奋药物换为莫达非尼。在最新的飞行模拟器试验中,莫达非尼以其卓越的表现赢得了军方信任。美国国防科学办公室的官方网站上对此评价道,“士兵(服用莫达非尼后)可以长时间保持醒觉状态而不产生依赖性,这将从根本上改变战争”。
       但作为普通人,是否也需要这样的药物呢?瑟法隆在向FDA提出的申请中,给出了肯定回答。从呼吸暂停症、忧郁症和帕金森症患者,到需要长时间驾车的司机、守夜的护士、面临考试的学生,瑟法隆已经不满足于将“保清醒”仅作为一种治疗并不多发的“嗜睡症”的药物。争取使莫达非尼成为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从而在咖啡因等具有兴奋作用的食品添加剂市场中分一杯羹,才是瑟法隆的真正意图所在。
       虽然瑟法隆公司一再指出,莫达非尼只是针对大脑中的特定部位起作用,不会刺激整个神经系统,从而避免各种不良反应。然而,迄今为止,并没有任何人能够确切说明莫达非尼的药理机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但接受莫达非尼试验的受试者和睡眠问题专家都表示,莫达非尼并没有传说的那么神奇。它只能作为一种应急措施,并且一样会产生“睡眠债务”。不过,在新的“莫达非尼热”中,绝大多数人关注的,却并不是这些。当保守派重复着“如果上帝想让我们飞翔,他早就赐给我们美丽的翅膀了”的意见时,制药公司却指出,如果科技的进步能让我们长出翅膀的话,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拒绝天空的诱惑?
       (吕志群摘自2005年11月6日《东南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