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思想着]“无自行车城市”的交通问题浅析等
作者:佚名

《青年文摘(彩版)》 2005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无自行车城市”的交通问题浅析
       众所周知,中国是著名的“自行车王国”。目前,中国自行车总量约为5.4亿辆,全国平均2.5人拥有一辆自行车,许多大城市几乎每人拥有一辆自行车。但就在这样一个“自行车王国”里,以大连为代表的一些城市却成功实施了禁止自行车交通的措施,建设成为了“无自行车城市”,城市的交通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由公安部和建设部发起的城市“畅通工程”中,大连连续两年获得综合指标第一名,这与禁止自行车交通密切相关。其他国家也不乏此类城市的范例:韩国的汉城和俄罗斯的莫斯科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无自行车城市”,自行车只允许在特定的道路上作为健身之用,其交通十分便捷、通畅。“无自行车城市”的交通特点及其建设条件值得研究和探讨。
       (2005年1月10日中国交通技术论坛)
       10岁考生考上大学啦
       505分!超出第二批本科分数线47分!这是全国最小的高考生张炀今年的高考成绩。也就是说张炀完全可以考取他心仪的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今日零时,当辽宁高考成绩查询开通后,记者第一时间为张炀查询了成绩。随后,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张炀全家。
       当张炀的父亲获悉成绩后,很高兴,但并没表现出喜出望外。“考上属于正常,考不上属于意外!”
       昨日下午,张炀在接受了央视记者采访后,就跑到学校的操场上与楼上邻居家的9岁小妹妹玩去了。两个人在操场上跑来跑去,跑累了,就趴在操场上抓蚂蚁,之后,又掏出小人书,给小妹妹讲起了故事。对于何时出高考成绩,他一点都不清楚,似乎也不太关心。
       (2005年6月26日《华商晨报》)
       贾平凹建故居投7000万元超贫困县年收入的两倍
       2005年,贾平凹用他的新作《秦腔》,了却了自己下笔之前就定下的心愿——为故乡树起一块牌子。同样在2005年,贾平凹的故乡丹凤县也打算为他树起一块牌子——投资7000万元建设“贾平凹故居”。
       然而,贾平凹的两块牌子受到的“审判”却大相径庭,“故乡牌”被喻为中国乡土文学的最后叙述,“故居牌”却让他饱受非议,因为,这是在一个年财政收入只有3000万元的国家级贫困县,为一个还健在的人建造故居。
       (2005年6月17 日《新闻晨报》)
       60年代的味道
       再没有一个年代,能够产生60年代那样的音乐影响。
       关于现代流行音乐的一切,都能在那个十年找到皈依:疯狂与宁静可以共存,革新将陈旧替换——60年代的声音自由而无拘无束,集中了20世纪疯狂的想像力和表现力,以至于有人说,那是一个盛产音乐教父的年代。
       在经历了60年代的辉煌后,新世纪的人们依然对那时的音乐恋恋不忘。列侬被刺之日、猫王生日、音乐节纪念,统统可以成为现代人将音乐复古到60年代的理由。当中国人不理解为什么奥斯卡奖要偏爱《芝加哥》而非《英雄》时,好莱坞的影评人却纷纷赞扬歌舞片的重来是如何地让艺术界惊喜;连歌坛大姐大麦当娜的新碟主打歌也叫《美国生活》,把反战的亮点重新擦亮。
       人们正在用各种各样的音乐向60年代致敬,因为那是一个奇迹诞生的年代,一个音乐爆炸的年代,一个让FANS幸福得迷醉的快乐年代。
       (2005年6月22日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