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视野]国外怎样考语文
作者:王 丽

《青年文摘(绿版)》 2007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英国
       一、阅读故事并回答问题。
       指定阅读的故事是肖恩·弗莱恩写的《鳟鱼》,故事梗概是这样的:12岁的女孩茱莉娅与家人在G城度假。她和弟弟经常以兴奋又惊恐地穿过一条黑暗的隧道为乐事。一天,她发现在隧道石壁上的一个小洞中有一点儿清水,水中有一条奄奄一息的鳟鱼。此后,她经常想到鳟鱼在黑暗中浮游的痛苦,想到鳟鱼难以度过漫长无比的无水的冬季。于是,有一天,她带着水罐独自进入隧道,取出鳟鱼,并把它放回江中。
       故事之后的考题是:
       a.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你可以看出茱莉娅正在长大成人,脱掉孩子气?
       b.作者清楚地描写了茱莉娅一家度假的地方,找出两处有关该地的描写,并说明它们为什么对故事是重要的。
       c.鳟鱼放生,事情虽小,但对茱莉娅的生活却是重要的。请写一件你生活中有重要意义的小事件,它标志着你成长的一个阶段。
       故事中的角色是12岁女孩,正好对应了考生的年龄,意味着考生和女孩在心理上有相近之处:同样喜欢冒险,好奇心强,故考生能够设身处地去体会小女孩的心理活动。故事内容看上去颇具孩子气,但其中却蕴藏着一个少年人心灵成长的秘密。
       考题a需要考生对课文有整体的理解。即茱莉娅开始时和弟弟两人一起穿过隧道都感到“惊恐”,可后来“有一天”,她却“带着水罐独自进入隧道”……是什么力量使她突然充满勇气,做出这样勇敢的举动?这道题可以启发考生去思索、体会一个人内心变化的历程,体会一个人的道德感、责任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巨大力量。其中既需要加入自我的经验,更要结合故事本身所提供的信息。显然,这道题紧扣住了“阅读目标”中“具有利用先前的经验进行推论和演绎的能力”。
       考题b是测试“阅读目标”中“具有对作者使用的手段和结构的敏感意识”。
       苏格拉底有言:“没有经过反省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考题c由阅读联系写作,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启发考生回顾自身的生活经验及内心成长历程,培养对自我的探索意识和反省意识。
       综观这道阅读题,命题者在题中注入了丰富的人文精神:爱、同情、怜悯、道德感、责任感等,而这些也是人类所共同的基本情感。所选故事有趣生动,考生做题的过程既是一个检验自我阅读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享受阅读乐趣、接受情感熏陶的过程。
       二、考生被要求阅读两份材料:一篇是文字材料,题为《是音乐,但伤听力》;另一篇是一组关于立体声、盒式录音机、电池、印刷电路板以及有关各种品牌、型号耳机的鉴定等说明书。读后要求从下面四个问题中选答问题。
       ①约翰·史密斯想要一个“walkman”,他请祖母给他买。但是,祖母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因此约翰·史密斯必须给祖母写封信,向她正确地解说什么是“walkman”,它如何工作以及买哪一种好,请使用上面提供的两组材料去写信(此题必做)。
       ②a.你想周末在一家电子商场干活儿,老板要会见你,你必须知道有关“walkman”的情况,老板才相信你适合干这项工作。当顾客选购“walkman”时,他们应该知道哪些有用的信息。
       b.假如你家需要三件技术产品,你选择哪几种?为什么?
       c.想想你最喜欢买到什么(也许是设备服装或玩具)。给你的朋友或亲属写信,详细说明它们是什么,在哪里能买到以及你买它的原因。
       这道题也出得颇有深意。角色是两个:约翰·史密斯和他的祖母。一个是喜欢追逐时尚的少年,一个是对这些玩意儿不那么“感冒”的祖母。这就意味着前者必须用十分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后者描述正流行的“walkman”,并且说服后者心甘情愿地为他掏腰包。这件事既富于挑战性又充满乐趣和刺激:除了将它的特点和功用说明白之外,考生还需要调动自己的想象力,以情动之。
       三、阅读下列两组材料,并回答问题。
       第一组材料兼有图画、文字和照片,题目是《猎狐:支持或反对》;第二组材料图文并举,题目是《血腥的户外运动》,其中列举了追猎野兔、斗狗、打鸟、诱杀獾,以及钓鱼等项目。
       试题如下:
       ①a.议会正在讨论并表决是否应该禁止野外运动,你对此正犹豫不决。请你写一篇短文,扼要地说明赞成还是反对这些体育活动。引用给定的两组材料,意见不能偏袒。
       b.按照你认为合适的观点,为你的议员写一份简明的辩论书,要有说服力。
       ②有时,人们不可预料地改变了原有的观点。请写一个发生了某事的场景,致使家长或老师改变了他们原来的重要观点。
       英国是代议制国家。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方式主要是选出地方议员作为自己意见的代言人。议员即民意代表。因此,公民有责任将自己的意见提供给本地区的议员,再由议员在议会上进行讨论表决。这道试题便是以这个制度为背景的。
       考生若要写好这篇短文和论辩书,不仅仅要将题中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而且平时对这类公共问题必须有所关心了解。因此,考生从中得到的不仅仅是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并且也得到了一次如何行使自己公民权利的“预演”机会,或者说公民意识的教育,学会对公共事务的关心。
       美国
       以下是美国加州2006年高中会考英语语言艺术试题:
       1.电视、收音机、报纸和通过与他人的对话只是我们能得到新闻的几种渠道。大部分人可能会每种都用一些,但一些人会完全依赖某一种新闻渠道。请写一篇短文讨论某一种新闻渠道相关的优点和弱点,并举例阐述你的观点,使得读者完全理解这种特殊的新闻来源的利弊。
       2.在你上学期间,你细细地琢磨过许多人,请回想其中一位你曾细细琢磨过的人,是什么使得这个人与众不同?请写一篇短文讨论这个人,说明是这个人身上的什么东西使他非常特殊,请用例子和细节来支持你的观点。
       法国
       法国的高三分文、理、经济三科。下面是2001年法国高中毕业会考作文题。各科均有三题,可选做一题。
       文科
       1.“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
       2.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
       3.试分析休谟《论结伴欲望和孤独》一文的哲学价值。“结伴”是人类最强烈的愿望,而孤独可能是最使人痛苦的惩罚。
       经济科
       1.什么是公众舆论能承受的真理?
       2.“给予的目的在于获得”,这是不是一切交流的原则?
       3.试析尼采《论罪行与犯罪》的哲学意义。作者在文中提出问题:舆论在了解了犯罪动机和作案具体情况后,即能遗忘错误。这种现象是否有悖伦理原则?
       理科
       1.能否将自由视为一种拒绝的权利?
       2.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否受科学和知识的局限?
       3.试分析卢梭《论人类的幸福、不幸和社会性》一文的哲学含义。卢梭说:“我们对同类的感情,更多产生于他们的不幸而不是他们的快乐。为共同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基础是利益,因共处逆境团结在一起的基础是感情。”
       (孙军峰摘自2007年6月13日
       《中国青年报》,本刊有删节)